汪伦根,杨志强(陆军军官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近年来,高寒山地边境地区各类战场建设持续加快和推进,为我战时组织有力的装备维修保障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1]。但处于未来主要防御作战方向的高寒山地边境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敌、社、民情复杂,经济基础薄弱,物资条件匮乏,使得战时各类装备维修资源的筹措、调度、储备、运输、配置、供应、补给等各环节均面临严峻挑战、存在现实困难。如何聚焦保障目标,整合维修资源,提升保障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通过维修资源整合,可聚合集成零散的维修资源、耦合优化分散的能力结构,使力量单元的粒度精细化、能力结构的体系集成化,为高寒山地边境地区战时维修保障行动提供物质基础和力量支撑。因此,高寒山地边境地区战时装备维修资源整合问题,可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探讨:
伴随作战能力生成模式的不断转型和剧烈演变,高寒山地作战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生成模式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稳步迈进[2]。维修资源是构成战时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物质基础,传统的资源建设和运用模式已成为现代战争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持续生成的桎梏,必须转变思维模式、开阔策略视野、拓展决策局势,通过精细单元粒度、重构要素格局、融合体系能力等有效途径,加速维修保障能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将零散的资源潜能聚合集成为集群一体的力量势能、耦合优化为融合高效的保障显能,使有限的维修资源潜能得到有机融合,通过及时触发,实现精确释放,最终破除资源掣肘,补足资源短板,催生战时维修保障能力的稳态涌现。
恢复和保持装备的规定战技术状态,确保装备的任务可靠性,是战时装备维修保障的核心任务和根本目标。战时维修资源整合必须以核心任务为依据,瞄准核心维修保障任务[3]的属性和特征,对资源整合需求进行明确,为整合策略的制定和整合方法的选取提供可靠遵循。一是客观分析影响因素。高寒山地边境地区恶劣复杂的战场环境,对维修资源的整合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必须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考虑自然环境、指挥决策、任务属性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其作用机理、表现形式、因素权重等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测度和度量。二是科学预计任务数量。区分不同的任务层级,根据各个作战阶段装备损坏规律和特征,客观分析作战需求和战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参战装备在对抗阶段的受击损伤和作战全程的非受击损伤,对装备的损坏程度进行评定,计算装备损坏总量,进而选取合适的度量参数和计算方法,最终得到维修任务的预计数量。三是系统聚类任务类型。维修任务类型直接决定维修资源类型,是整合维修资源类型的重要依据。应提取维修任务的主要特征并确定特征权重,对维修任务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确定维修任务类型。
零散的维修资源难以形成高效一体的维修保障能力,只有通过资源整合,对其进行要素合成、单元集成,才能使零散的维修资源有机融合并形成具有一定维修能力的力量结构[4-5],为维修能力的形成和维修力量的运用奠定物质基础、创造充分条件。一是精简要素组元。基于业已分析确定的维修任务类型,对维修资源的种类、型号、等级等参数进行确定,把握精要,化繁为简,面向核心任务的维修保障能力需求,对人员、设备、器材等组元进行必要精简和合理确定。二是集约要素合成。要素是构成维修单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维修单元的必须组元。要素的合成并非简单的拼凑叠加,各要素之间的合成,必须根据维修资源的属性、任务、专业、数量、状态等参量进行集约、匹配和融合,才能合成适应战时维修保障需求的各类维修单元。三是优化单元集成。确定合理的单元粒度,根据维修单元在维修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单元的类别以及单元内资源的类型和数量等进行确定,通过各要素类型和数量的优化,集成满足任务需求的维修单元。
维修力量是实施维修保障行动的主体,战时体现为具有一定结构特征、具备一定保障能力的功能模块。战时维修力量编配和运用的实质是不同粒度和功能的维修单元在能力形态上的耦合一体和力量结构上的组合优化,其结构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保持刚性。刚性即力量结构在主要功能和特质上的稳定性,维修保障单元的编配必须以具备完成维修任务所需的维修能力为刚性要求,这一原则明确了维修单元组合的目标和方向,即维修单元的组合优化必须以保持结构上的刚性为基础和前提。二是克服黏性。维修保障力量内部的不同维修单元在组合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互相制约和阻滞损耗特质即为力量结构的黏性[6]。在维修保障单元的动态调度和运行过程中,因类型、机理和特征的不同,力量结构的黏性造成维修单元保障能力的释放受到消解和制约,使整体的维修保障能力无法达到最优,因此需通过对维修单元组合和配置方法进行适度调整,克服结构黏性。三是增强柔性。柔性就是力量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处理及适应能力,战时维修保障任务动态变化,体现出很强的不确定性,对维修保障力量的柔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维修保障力量结构必须在保持刚性、克服黏性的同时,强调结构柔性。在编配维修单元时,要根据复杂战场情况和核心维修任务的动态变化,调整维修资源在力量结构组成中的配比,增强维修力量结构的柔性度。
基于目标中心战理论[7],战时维修资源的整合应以维修保障任务为牵引,实时聚焦维修目标确立维修保障重点,紧紧围绕目标中心的动态变化调整维修资源整合的原则、策略和方法。一是聚焦目标中心动态编配要素单元。对维修保障要素和单元的动态编配,是战时最为活跃和频繁的资源整合行动。高寒山地边境地区各级维修保障组织应紧随保障目标的动态变化,在维修资源的筹措预计、储备调度、供应补给等各环节加强要素单元编配策略的调整。二是聚焦目标中心动态重组力量结构。战时保障目标的变化呈现出不确定、非线性等特点,传统编制体制下的维修力量结构已不能适应战时维修保障需求。要实时追踪保障目标在数量、频数、强度等方面的变化,兼顾制衡力量结构的刚性、黏性和柔性,动态重组维修要素单元在力量结构中的属性、状态和数量。三是聚焦目标中心动态调度力量运用。对各级维修力量的动态调度是战时维修保障指挥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基于目标中心整合维修资源的直观反映。指挥决策机构要聚焦保障目标,着眼维修任务的能力需求聚合集成要素单元,依据保障目标的动态变化优化重组力量结构,通过维修资源的动态整合,为维修保障行动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进而生成保障目标急需的维修力量,确保维修保障任务的顺利遂行。
[1]陈立功,王勇,陈会群.对信息化条件下高寒山地边境防御作战的思考[J].军事学术,2011(11):30-33.
[2]任连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概论[M].修订版.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218-223.
[3]黄少罗,张雪胭,赵武奎.基于核心系数的装备保障任务区分方法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1-23.
[4]张雪胭,于洪敏,黄少罗.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资源整合构想[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0-22.
[5]张雪胭,于洪敏.基于公共平台的区域装备维修资源整合[J].炮兵学院学报,2011(1):42-44.
[6]吴秀鹏,张春润,龚传信,等.装备保障能力生成与黏性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8(12):43-47.
[7]车延连,王震.目标中心战思想在综合火力毁伤行动中的运用[J].炮兵学院学报,201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