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龙(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开放经济系统中,一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国内研发投入,也依赖于对外来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的技术溢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更应关注有效利用并增强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因此积极研究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探讨技术溢出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利用FDI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实现技术赶超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深入探讨FDI技术溢出问题,掌握溢出规律,首先必须研究技术溢出产生的机理。根据王海云,王建华(2004)的结论: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资企业技术水平较高,是技术溢出的“供方”。东道国企业相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整体技术水平处于一种较低状态,是溢出技术的潜在采用者,作为“受方”。具有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其与当地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技术和管理信息的交流,由于存在技术势差,技术会从高浓度的供方(外资企业)向低浓度的受方(东道国企业)溢出。而在此溢出过程中,技术流动的途径就是“溢出渠道”。溢出渠道是保证溢出最终实现的重要因素,一直备受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根据FDI影响当地内资企业的不同方式,可将FDI溢出效应分为行业内的水平溢出(Horizontal spillovers)和行业间的垂直溢出(Vertical spillovers)。
水平溢出是指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同行业的内资企业之间在相互合作和竞争中产生的技术溢出。这种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发生:一是示范——模仿效应,本土企业通过对FDI先进技术的模仿和复制,促进了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二是竞争效应,即外资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促进了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三是人力资本的流动效应,人力资本由外资企业向东道国企业的流动,使得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能够提高当地企业的生产水平。
(1)示范——模仿效应
示范效应对于东道国企业来说就是学习效应。由于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而外资企业在企业管理、营销理念、盈利模式和企业文化方面有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和理念,这为东道国企业管理与建设企业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当外资企业以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率先在东道国取得超额利润后,本地企业可以通过“看中学”和“干中学”的方式向外资企业进行技术模仿和学习。同时,外资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成功会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降低内资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风险。
(2)竞争效应
跨国公司的进驻能够在行业内和东道国本土企业之间产生强烈的竞争效应。FDI的进入,加大了市场竞争,刺激东道国企业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推动当地技术效率的提高。Caves(1971),Kokko(1996)都指出了此渠道的存在。Caves(1971)表明,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比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更能使东道国企业产生内在的压力,迫使他们改进技术、提高效率直至最后提高市场绩效。研究表明,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促使内资企业投资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投资越大,内资企业的技术能力越强,并获得了溢出效应;同时,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变小,外资企业为了保持竞争能力和利润空间,不得不向东道国子公司转移更加先进的技术,使技术差距进一步扩大,内资企业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强。由此,竞争效应使FDI溢出效应表现为“螺旋式上升”的拓展机制。
(3)人力资本的流动效应
人力资源流动包括“有形流动”和“无形流动”。发展中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的水平较低,而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一个重要战略便是人员本地化,当这些经过培训的熟练员工后来为当地企业雇用或者自办企业时,就可能把由此获得的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扩散出去,这就是人力资源“有形流动”带来的效应;此外,在知识聚集效应巨大的集群里,高技术人员之间有着非常频繁的信息交流机会,包括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密集频繁的信息交流相当于随时随地都在进行“人才交流”。与有形流动相比,这种技术人员无形流动带来的溢出效应效果似乎更为显著。
垂直溢出效应是指东道国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基于产业链条所发生的纵向联系效应。垂直溢出效应根据本土企业在价值链条中的相对位置又分为后向关联效应(Backward Linkages)和前向关联效应(Forward Linkages)。
(1)前向关联效应
前向关联效应是指外资部门向东道国的消费商等下游企业进行的技术溢出效应。外资企业会为下游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本土企业向外资企业采购较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可以改进自身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由于技术是内含在产品与设备中的,因此应用外资企业的产品与设备本身会带来溢出效应。外资企业会对采用他们设备的内资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这也促进了溢出效应的发生(Altenburg,2000)。
(2)后向关联效应
后向关联是指东道国当地企业向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成品生产或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和各种服务。Lall(1980)调查了两家印度的大型卡车制造商(一个是跨国公司子公司,另一个是合资企业)和他们的36家供应商,总结了可能导致后向关联溢出效应的互补行为,认为跨国公司在5种联系中促成了溢出效应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了当地供应商的生产效率:帮助当地有发展前途的供应商建立生产措施;向当地供应商提供技术援助或信息支持;对当地供应商在原材料和中间品采购方面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帮助;为当地供应商提供培训,并协助管理;帮助当地供应商寻找新客户。
一般认为,FDI通过其技术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当地技术进步,帮助东道国经济走上内生化增长的道路。但是,以技术溢出效应作为FDI激励政策的理论依据,其合理性却一直没有得到实证分析的支持,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并没有获得一致的结论。这种不确定性促使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寻找和解释外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技术外溢大小和方向存在显著差别的原因,越来越多的经验研究表明:外资技术外溢不是一个自动产生的过程,东道国产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市场竞争程度、跨国公司投资动机等都会对溢出效应产生影响。
(1)东道国的吸收能力与技术差距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不会自动地提高东道国的劳动生产率,技术外溢的效果是与当地企业吸收能力相联系的。东道国FDI的吸收能力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在人力资本方面,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要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应用必须要求东道国具备充足的人力资本,否则东道国对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的接受和运用将会受限;②在学习能力方面,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有效程度取决于东道国“干中学”的能力和经验的积累;③在尝新利益分配方面,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使得创新在东道国变得有利可图;④在技术差距方面,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取决于投资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异,相对于技术较落后的东道国来说,技术转移对技术较先进的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正面效益要来得小。
(2)市场竞争程度
市场竞争是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主导机制(Kulger,2005)。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如果子公司在东道国市场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那么为了维持其市场份额,它们只能向子公司转移更多的先进技术。外资企业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刺激当地厂商更加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推动本土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预料FDI的溢出效应会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然而,如果内资企业由于自身技术水平过低,无力和外资企业进行竞争,则会导致负向溢出效应。因此,适度的竞争程度会更有利于溢出效应的发生。
(3)跨国公司投资动机
外资企业作为技术溢出源,目标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是实现技术转移。外资企业的投资动机对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了重要影响。Dunning(1993)把FDI的动机分为4种类型: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及战略资产寻求型。一旦外资企业的投资目的确定后,外资企业会根据投资目的选择合适的技术。外资企业投资动机不同,决定了其技术溢出的潜力也不同。Nigel Driffield等人通过考察OECD国家1984~1995年的制造业情况来检验外资的投资动机是否影响其溢出效果。结论认为技术利用型外资往往拥有比东道国企业先进的技术,因此容易产生外溢效应。与之相对,寻求技术型的外资进入东道国的目的是想获取当地企业的先进技术,因此不容易产生技术外溢。
本文探讨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可见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是自动产生的,它也受系列因素的影响。为此,我国政府引入FDI过程中一定要发挥调节作用,以扩大FDI的溢出效应。一是要积极引进高产业关联度的项目,培育与外资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有效的产业溢出机制,充分发挥外资的产业带动效应,实现产业技术进步;二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以防止外资企业通过技术优势操纵市场;三是政府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能更好地吸收FDI溢出效应。
[1]Altenburg,T.Linkages and Spillovers betwee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pportunities and policies[C]//Proceedings of the UNTAD Special Round Table TNC_SME Linkages for Development,Bangkok,February,2000.
[2]Caves,R.E.Industrial corporations:the industrial economics of foreign investment[J].Economica,1971,141(38):1-27.
[3]Kokko,Ari.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Competition between Local Firms and Foreign Affiliat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96(8):517-530.
[4]Lall,S.Vertical Interfirm Linkages in LDCs:an Empirical Study[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0,42(3):203-226.
[5]陈涛涛,范明曦,马文祥.对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因素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03(5):86-93.
[6]李有,刘万岚.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7(3):16-21.
[7]朱玉杰,陈涛涛,周佳丽.我国纺织服装业FDI溢出效应研究:因素、机制与对策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