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杰
摘 要: 作为我国17至18世纪主要小说流派之一的佳人才子小说,在精心讲述佳人与才子的爱情故事之余,也融入了作者们的区域观念,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印象。佳人才子小说共涉及江南、扬州、成都、山东和塞北五个地区的印象。通过分析出现次数以及印象词汇,可以看出江南和扬州的整体印象要高于其他3个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现实中各地的发展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及作者对江南和扬州地区的认同感强烈。
关键词: 17至18世纪;才子佳人小说;区域印象
中图分类号:I207.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6-0071-06
作为17至18世纪我国主要小说流派之一的佳人才子小说,在精心讲述佳人与才子的爱情故事之余,也融入了作者们的区域观念,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印象。近50部佳人才子小说中,明确涉及区域印象的共有15部。①涉及包括江南(苏州和杭州)、扬州、成都(四川)、山东和塞北等五个地区。
以往的研究者主要是针对小说中佳人才子的地理分布,②或者小说所带有的浓厚的江南地域色彩,③但是研究者们并没有全面地对作者这一群体的区域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区域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拟对佳人才子小说中的区域印象,即作者用文中人物之话语或景色描写来表达其区域观念,以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区域印象
(一)繁华秀美——江南(苏杭)印象
本文所说的“江南”并不是指明清时期曾一度设立的江南省,而是指在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区之总称。它的中心地带包括苏、松、嘉、杭、湖、镇、常七府以及应天。佳人才子小说中有关江南的印象多集中于苏杭地区。④
首先,江南(苏杭)是繁华的象征。浙江温州府平阳县人士康梦庚游玩苏州、镇江等地,为其地之繁华所折服,“人说吴俗繁华、金阊富丽,果不虚传”。[1]292
其次,江南(苏杭)地区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游玩之所。长孙肖,北直隶人,逃难至杭州,因慕西湖名胜,不顾自身处境,欣赏西湖美景,西湖景色也没有令其失望,“西湖闻名久已,今日见面,果不愧于闻名”。[2]134~135
再次,江南(苏杭)地区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是士人游学之地。浙江嘉兴府士人许绣虎外出游学,“因知苏州府乃文人繁华之所”[3]39,便决定前往苏州。成都府双流县人双星外出游学东南地区。[4]11金陵人士白公“闻武林西湖,乃天下之名胜,文人才子往往流寓于此”,[5]172便前往武林西湖,希望能够选中一位佳婿。
最后,江南(苏杭)地区士人言谈举止文雅。钱兰原籍金陵,寄居在姑苏,前往山东探亲,一日游玩,至一茶店。钱兰还未说话,店主仅凭其外貌举止便认为他是江南一带之人,“相公像是南边来的。江南好不繁华享用,我这里野味村醪,恐不中意”。[6]330江南之人之相貌和举止已经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不然店主怎会就此轻易断定。店主之话虽是自谦,但也表明江南地位之高。成都府双流县人双星在山阴会稽与一和尚人闲谈后,感叹:“果然浙人出言不俗,缁流亦是如此。”[4]11
当然也存在负面印象。白公在西湖择婿多日,始终没有发现良婿,这一结果使白公感叹杭州年少子弟中绝无真才。[5]212但作者如此之作,用意是突出士子苏友白之才学。
(二)美女之都——扬州印象
佳人才子小说中的扬州印象,首先体现在扬州多美女,扬州美女冠绝天下。
扬州人氏强知见甘颐少年秀美,谈论风生,认为其日后定会成名,便百般奉承。当得知甘颐要外出游学寻访佳人时,强知便竭力劝其前往扬州,且说生佳人的灵气全都集中在扬州,百般称赞家乡之美女。[7]21
扬州府下辖村农户冷新见宋信对几个媒婆大怒,上前了解情况,当得知宋信不中意她们所相之女子,他甚是不满,且说道:“扬州城里美色女子甚多,怎么都不中意?”[8]55
江南姑苏士子钱雨林因躲避官司,乘船逃跑至扬州,想到,“扬州古称佳丽地”,[9]34便让船家暂停舟,自己上岸一观。在佳丽众多的扬州面前,钱雨林已忘记自己是逃难而来的。
权势之家置妾买婢,扬州是首选之地。建康府士人蒋青岩为寻求佳人前往扬州,让媒婆在城内城外养瘦马的人家中寻找绝色女子。[10]702山人宋信到扬州,见各处士大夫都是奔着美女而来到扬州,或是娶妾,或是买婢,来往媒人,纷纷不已,也不觉动了买婢女之心,以送给白公,谋求利益。[8]52
当然,除盛产美女外,扬州的繁华也是毋庸置疑的。才士燕白颔与平如横前往京师,先后经过苏州、常州、镇江、扬州等地,二人一致认为扬州之繁华胜于江南。[8]135《两交婚》第三回中称赞扬州繁华,“却说扬州,古称广陵,从来繁华,又兼世际太平,一发繁华”;[7]25第七回,甘颐对辛解愠说:“天下繁华,目今要算扬州了”。[7]70
(三)负面——成都(四川)印象
十五部佳人才子小说中,所刻画的成都(四川)多为负面印象。
首先,成都(四川)缺乏才美之女。
成都府双流县才子双星自认风流才华,看不上家人介绍之女子,自忖道:“这双流县里,料想寻求不出,这成都府中悬断也未便有”。[4]6双星因此外出游学访美。
在与扮女装的甘颐交谈后,扬州仕女辛古钗感叹道:“怎么蜀中僻地,生此才美女子”。[7]49在她眼中,蜀中地处西南,仍是蛮夷之地,不可能有如此之美貌女子。
其次,成都(四川)地处西南,地形相对闭塞,民族众多,风俗混杂,与他处交流相对较少,充满神秘感。“一向听得人说,四川相近酆都城,有鬼。”[4]145
(四)矛盾——山东印象
佳人才子小说中涉及山东印象的,多集中在文艺才能上。
《玉娇梨》第十三回,山东人张老汉认为:山东地方,读书的虽不少,但只晓得在举业上做工夫,至于古文词赋,其实没人。[5]143-144明确地表达出山东一地缺乏文人才子。
而在区域外的印象中,山东乃是孔孟之乡,文化气息浓厚,乃是人才辈出之地。
北直隶人铁中玉为了躲避是非,不得不外出游学。他认为山东乃人物之地、礼义之邦,多生异人,便决定前往山东,以希望有所遇。[11]18
江南士子苏友白落魄至山东,为了生计,他答应替人题诗,但又有些不解:“贵县人文之邦,岂无高才,何侯学生?”[5]143在他眼中,山东士人甚多,何必请他题诗?
(五)苦寒——塞北印象
十五部佳人才子小说对塞北的印象比较单一。
塞北只是笼统的概念,它包含众多的府县。佳人才子小说中只明确提出一地——榆林驿,而榆林驿又是以极为荒凉的形象出现。“你道这榆林驿,是个甚么地方?原来相近河套沙漠之地,人烟稀少,也没有城池,也没有人家屋宇。就是官府衙门,止不过数间草房。”[12]61紧接着描写榆林驿只有两间草房,并且又都墙穿壁破。当差之人穿着犹如花子般。[12]71
小说中的人物或是因受到迫害,被贬至塞北,或是去塞北与其他民族进行谈判。而在他们的印象中,塞北之地“苦寒”,[5]33是“绝漠孤苦之乡”。[12]20
二、不同区域印象间的差异
在十五部小说中,这些地区出现的次数不甚相同,江南和扬州出现次数较多,而山东,成都和塞北相对较少。(见表1)
五个地区一共出现37次,江南地区在八部小说中共出现12次,其中苏州和杭州共7次;扬州在五部小说中共出现12次;成都(四川)在两部小说中出现3次;山东在五部小说中出现6次(《玉娇梨》第十三回,包括来自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印象);塞北在两部小说中出现5次。
通过对这些区域印象的分析,我们不仅发现这五个地区出现的次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从中发现所展现出的形象有较大的不同。
第一,佳人才子小说重点阐释的是“才”与“美”。我们忽略具体对某一个人的“才”“美”印象,而关注对一个地区的“才”与“美”的印象。在区域印象中,与“才”相关的印象有10处,与“美”相关的印象有10处;“才”与“美”的印象共20处,占了区域印象总数的一半还要多。而与“才”相关的印象,以江南为最,出现5次,且多以正面印象为主;山东次之,出现4次,正面与负面印象各2次;成都1次,正面印象。有关“美”的印象,以扬州为最,出现8次,且多为正面印象;⑤江南2次,为正面印象;山东1次,为负面印象。在有关“才”与“美”的印象中,扬州与江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江南以“才”印象为主,扬州以“美”印象为主。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佳人才子小说较为注重的一个方面。佳人才子小说中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印象,呈现出“一边倒”的倾向。与“繁华”相关印象出现6次,江南与扬州各3次,都是正面印象 。与“荒凉”相关的印象5处,全是针对塞北的负面印象。
总体而论,书中描述与江南和扬州相关的印象多以正面印象为主,显示了社会民众,即作者对两地的认同感较强。与成都(四川)和山东有关的印象,整体来说一般。民众对塞北的印象最差。而具体分析前后文本所要表现的整体印象看,对江南的描述明显优于扬州。
三、成因
(一)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
小说虽为作者的虚构之物,但作者作为社会的一员,或多或少地会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从而按照一定的社会现实来编织文学世界。小说中的故事存在通性的真实。[13]1-7而江南、扬州、山东、四川和塞北等地在经济、文化上都存有较大的差距。
第一,经济方面。从宋代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南移至长江流域,江南和扬州更是发展迅速。明清时期,江南和扬州在经济、文化和政治地位上都可以说是傲视其他地区;而江南更是有“财富地”之称,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可谓拥有中心地位。[14]172山东等地虽然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于江南,其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较低。
第二,文化方面。明清时期,社会上称江浙“人文薮”,这充分说明江南地区文化教育的发达。17至18世纪是科举的时代,教育文化的发达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以进士人数的多少为表征。明清时期,尤其是16世纪以后,江南成为当时的科举中心,进士比重最大。范金民先生曾做过统计,明清时期江南进士共有7 877人,其中又以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人数为最,达4 657人,占全国同时期进士的18.66%。[15]171-178而山东和四川两省则要落后于江南。据《清朝进士题名录》记载,从顺治即位至1799年,山东进士共有1 350余人,四川为270余人;[16]1-687,1344-1359结合《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中关于万历至崇祯末年,山东进士人数为729人,得出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山东进士共为2 079人。[17]1-2413山东进士数量并不比江南相差甚远,但我们不要忘记佳人才子小说的作者们重视才子的文才,通过渲染才子的诗词才能强调才子的才能以及举业。而北方自宋以来,南北学风差异逐渐拉大,北方士人长于记忆,而短于阐发;而南方士人则长于阐发,创立新意。[18]315-317而诗赋重在阐发,则不是北方士子所擅长之学。将擅诗词之人归入文学家,曾大兴曾统计明代文学家中,南方人为1 165人,北方人为175人;清代文学家,南方为1 479人,北方为261人。[19]341-435差距甚大。我们再次讨论关于山东印象,本地人张老汉对其地民情甚是了解,深知其地学风、士人之所长,而苏友白是针对山东进士之数而说之为“人文之邦”,并不了解其地学风。四川虽然在宋及其之前,曾在学术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经过蒙宋之战,和元末明初的混战,虽经过明初经济的繁荣而有所恢复,但其学术文化地位已大为降低。[20]171
第三,美女群体的认同方面。按照蓝勇的观点,我国古代社会民众对美女的地域认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江浙美女在南宋时期成为一种美女群体。[21]116-125佳人才子小说中有关美女的印象多集中于扬州。而在明清时期,扬州美女在全国的知名度是很高的。“维扬居天地之中,川泽秀媚,故女子多美丽,而性情温柔,举止婉慧。所谓泽气多,女亦其灵淑之气所钟,诸方不能敌也。然扬人习以此为奇货,市贩各处童女,加意装束,教以书、算、琴、棋之属,以徼厚直,谓之‘瘦马。”[22]147“扬州瘦马”名气在外,故而王士性称:“纳侍者类于广陵觅之”。[23]29
四川妇女在清代之前,以才学著称,不以美貌著称。至清末,方有四川出美女之说。[21116-125有才无貌,并不属于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因而辛古钗见到扮女装的甘颐很是吃惊。
当这些关于某些地区的认知被社会认可,逐渐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当提到这些地区时,我们会首先想到的便是有关这些地域的“刻板印象”。⑥
(二)作者层面:生平和籍贯的制约
作者层面的原因是书中描绘这些区域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作者是编织文学世界的主体。
但作者层面,又是不易研究的,因为明清时期的小说作者很少署真名,而这些佳人才子小说的作者也是如此,所题之名往往是今天所称的“笔名”,如天花藏主人、南岳道人、古吴俄川主人,等等。到目前为止,学界已有多篇(部)论著阐述其中一些作者的真实姓名或者籍贯,但都存在较大争议,仅有《雪月梅》《梦中缘》的真实作者没有争议,且以此为例。
《雪月梅》的作者为浙江平湖人陈朗,《梦中缘》作者是山东阳信人李修行。《雪月梅》区域印象包括江南、扬州和山东。浙江籍王进士路过山东,要买一丫鬟服侍其女儿,但紧接着认为山东地方没有清秀人物,苏扬两地人物伶俐,决定前往两地。[24]604《梦中缘》区域印象涉及山东与江南。吴瑰梦见一老人给其一帖,内容有关儿子的婚事。吴的妻子分析后认为北方(包括山东)没有帖中所写的俊秀人物,决定让儿子即男主人公去南方游历寻求姻缘。男主人公吴瑞生决定前往南方游学,认为南方唯有两浙为胜地,决定先到杭州西湖游览。[25]337-338平湖隶属于嘉兴府,陈朗为江南文人,称赞江南人物清秀,且将男女主人公中的三个籍贯设定为江南地区,我们可以解释为区域认同感强,或者是其不愿费力编造他们的籍贯,而第一种可能性较大,毕竟江南一地人文气息深厚,地灵人杰。而李修行为山东人,《阳信县志》记载其生平活动甚是简略,只记其在康熙乙未年中进士,后入选教习。[26]237其有生之年似乎没有去过江南或者是杭州等地,而对其地大加赞赏,且将书中5位女主人公中3位的籍贯设置为江南地区,是否展现作者对江南的向往之情?或者是社会公众认知对作者的影响?
其余明确涉及区域印象的13部小说,学界推断有五部小说的作者籍贯为江南地区,包括《玉支矶》《生花梦》《人间乐》《玉娇梨》《平山冷燕》。我们不能仅凭这些小说带有浓厚的江南地域色彩,或者作者署名中带有一定地域性名称,如古吴俄川主人,就推断其为江南地区人士。因为存在一种可能性,即作者籍贯不是江南府县,却曾在江南地区生活过,对江南地区甚是了解,或者向往江南地区,而模仿其他书中之描写。其余13部小说的作者还有待学界进一步的考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和扬州的整体印象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对地区的地理印象也以围绕佳人才子小说的主题——“才”与“美”为主。在涉及区域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南方的地理印象要优于北方地区。在印象方面,江南和扬州甚少同时出现在同一本书中。由于受到作者层面的影响,我们还不能最终完全确定产生这一印象的原因。17至18世纪的佳人才子小说除涉及区域印象外,还蕴含丰富的历史地理学内容,如多部小说记载南方大部地区曾降雪,河流结冰,民众出行的交通工具的种类,等等,都需要我们深入地发掘。
注释:
①参照林辰《明末清初小说述录》、阿英《小说闲谈四种》、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苏建新《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等著作,结合佳人才子小说应主要讲才子佳人之聚合之情事,笔者认为章回体佳人才子小说共45部,由于一些原因,没有看到《绣屏缘》《禁疑团》《赛花铃》等3部小说,因此本文所选出明确包含感觉地理学内容的15部小说并不全面。
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苏建新的《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在217—226页中把才子佳人的籍贯做了详细的描述。
③研究者参考了任明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地域特征和兴盛原因》和朴丽娇《才子佳人小说中江南地域文化特色》两文。
④这里存在一个争议,即我们或者当时之士人官僚通常所说的江南地区,是否被其内部众多的府县民众与外界所认为的观念一致,即自己所住地区与苏杭是否同属于一个地区。时人对江南的界定也不是统一的。关于江南地区的范围,参见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
⑤这些印象中,曾出现前后矛盾,原因是作者为了突出女主人公的美貌与才华,不得不刻意贬低之前曾称赞之“美”,见佚名《平山冷燕》,李致中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五、六回。
⑥“刻板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中一种普遍的认知现象。取材于佐斌、张阳阳、赵菊等所著《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一文。
参考文献:
[1]古吴俄川主人编次.生花梦[M].殷国光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上).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天花藏主人述.玉支矶[M].周友德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3]天花藏主人编次.人间乐[M].周友德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
[4]佚名.定亲人[M].李洛,苗壮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5]荑荻散人编次.玉娇梨[M].韩锡铎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6]李烟水散人编次.合浦珠[M].张毅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中).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7]佚名.两交婚[M].王多闻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8]佚名.平山冷燕[M].李致中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9]佚名.孤山再梦[M].褚家伟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10]南岳道人编.蝴蝶媒[M].南炳良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中).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11]名教中人编次.好逑传[M].邓安生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上).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12]佚名.飞花咏[M].因点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3]齐世荣.谈小说的史料价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4]张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2).
[16]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7]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G]/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79辑)[M].台北:
文海出版社,2006.
[18]程明生.宋代地域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19]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M].汉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20]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1]蓝勇.中国古代美女的地域认同变化研究[J].学术研究,2008(2).
[22](明)谢肇.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23](明)王士性撰.广志绎[M].吕景林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81.
[24]陈朗.雪月梅[M].胡绍棠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下).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5]李修行.梦中缘[M].武继山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上).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6]民国阳信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26.
四川妇女在清代之前,以才学著称,不以美貌著称。至清末,方有四川出美女之说。[21116-125有才无貌,并不属于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因而辛古钗见到扮女装的甘颐很是吃惊。
当这些关于某些地区的认知被社会认可,逐渐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当提到这些地区时,我们会首先想到的便是有关这些地域的“刻板印象”。⑥
(二)作者层面:生平和籍贯的制约
作者层面的原因是书中描绘这些区域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作者是编织文学世界的主体。
但作者层面,又是不易研究的,因为明清时期的小说作者很少署真名,而这些佳人才子小说的作者也是如此,所题之名往往是今天所称的“笔名”,如天花藏主人、南岳道人、古吴俄川主人,等等。到目前为止,学界已有多篇(部)论著阐述其中一些作者的真实姓名或者籍贯,但都存在较大争议,仅有《雪月梅》《梦中缘》的真实作者没有争议,且以此为例。
《雪月梅》的作者为浙江平湖人陈朗,《梦中缘》作者是山东阳信人李修行。《雪月梅》区域印象包括江南、扬州和山东。浙江籍王进士路过山东,要买一丫鬟服侍其女儿,但紧接着认为山东地方没有清秀人物,苏扬两地人物伶俐,决定前往两地。[24]604《梦中缘》区域印象涉及山东与江南。吴瑰梦见一老人给其一帖,内容有关儿子的婚事。吴的妻子分析后认为北方(包括山东)没有帖中所写的俊秀人物,决定让儿子即男主人公去南方游历寻求姻缘。男主人公吴瑞生决定前往南方游学,认为南方唯有两浙为胜地,决定先到杭州西湖游览。[25]337-338平湖隶属于嘉兴府,陈朗为江南文人,称赞江南人物清秀,且将男女主人公中的三个籍贯设定为江南地区,我们可以解释为区域认同感强,或者是其不愿费力编造他们的籍贯,而第一种可能性较大,毕竟江南一地人文气息深厚,地灵人杰。而李修行为山东人,《阳信县志》记载其生平活动甚是简略,只记其在康熙乙未年中进士,后入选教习。[26]237其有生之年似乎没有去过江南或者是杭州等地,而对其地大加赞赏,且将书中5位女主人公中3位的籍贯设置为江南地区,是否展现作者对江南的向往之情?或者是社会公众认知对作者的影响?
其余明确涉及区域印象的13部小说,学界推断有五部小说的作者籍贯为江南地区,包括《玉支矶》《生花梦》《人间乐》《玉娇梨》《平山冷燕》。我们不能仅凭这些小说带有浓厚的江南地域色彩,或者作者署名中带有一定地域性名称,如古吴俄川主人,就推断其为江南地区人士。因为存在一种可能性,即作者籍贯不是江南府县,却曾在江南地区生活过,对江南地区甚是了解,或者向往江南地区,而模仿其他书中之描写。其余13部小说的作者还有待学界进一步的考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和扬州的整体印象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对地区的地理印象也以围绕佳人才子小说的主题——“才”与“美”为主。在涉及区域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南方的地理印象要优于北方地区。在印象方面,江南和扬州甚少同时出现在同一本书中。由于受到作者层面的影响,我们还不能最终完全确定产生这一印象的原因。17至18世纪的佳人才子小说除涉及区域印象外,还蕴含丰富的历史地理学内容,如多部小说记载南方大部地区曾降雪,河流结冰,民众出行的交通工具的种类,等等,都需要我们深入地发掘。
注释:
①参照林辰《明末清初小说述录》、阿英《小说闲谈四种》、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苏建新《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等著作,结合佳人才子小说应主要讲才子佳人之聚合之情事,笔者认为章回体佳人才子小说共45部,由于一些原因,没有看到《绣屏缘》《禁疑团》《赛花铃》等3部小说,因此本文所选出明确包含感觉地理学内容的15部小说并不全面。
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苏建新的《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在217—226页中把才子佳人的籍贯做了详细的描述。
③研究者参考了任明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地域特征和兴盛原因》和朴丽娇《才子佳人小说中江南地域文化特色》两文。
④这里存在一个争议,即我们或者当时之士人官僚通常所说的江南地区,是否被其内部众多的府县民众与外界所认为的观念一致,即自己所住地区与苏杭是否同属于一个地区。时人对江南的界定也不是统一的。关于江南地区的范围,参见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
⑤这些印象中,曾出现前后矛盾,原因是作者为了突出女主人公的美貌与才华,不得不刻意贬低之前曾称赞之“美”,见佚名《平山冷燕》,李致中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五、六回。
⑥“刻板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中一种普遍的认知现象。取材于佐斌、张阳阳、赵菊等所著《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一文。
参考文献:
[1]古吴俄川主人编次.生花梦[M].殷国光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上).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天花藏主人述.玉支矶[M].周友德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3]天花藏主人编次.人间乐[M].周友德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
[4]佚名.定亲人[M].李洛,苗壮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5]荑荻散人编次.玉娇梨[M].韩锡铎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6]李烟水散人编次.合浦珠[M].张毅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中).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7]佚名.两交婚[M].王多闻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8]佚名.平山冷燕[M].李致中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9]佚名.孤山再梦[M].褚家伟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10]南岳道人编.蝴蝶媒[M].南炳良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中).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11]名教中人编次.好逑传[M].邓安生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上).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12]佚名.飞花咏[M].因点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3]齐世荣.谈小说的史料价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4]张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2).
[16]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7]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G]/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79辑)[M].台北:
文海出版社,2006.
[18]程明生.宋代地域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19]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M].汉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20]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1]蓝勇.中国古代美女的地域认同变化研究[J].学术研究,2008(2).
[22](明)谢肇.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23](明)王士性撰.广志绎[M].吕景林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81.
[24]陈朗.雪月梅[M].胡绍棠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下).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5]李修行.梦中缘[M].武继山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上).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6]民国阳信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26.
四川妇女在清代之前,以才学著称,不以美貌著称。至清末,方有四川出美女之说。[21116-125有才无貌,并不属于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因而辛古钗见到扮女装的甘颐很是吃惊。
当这些关于某些地区的认知被社会认可,逐渐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当提到这些地区时,我们会首先想到的便是有关这些地域的“刻板印象”。⑥
(二)作者层面:生平和籍贯的制约
作者层面的原因是书中描绘这些区域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作者是编织文学世界的主体。
但作者层面,又是不易研究的,因为明清时期的小说作者很少署真名,而这些佳人才子小说的作者也是如此,所题之名往往是今天所称的“笔名”,如天花藏主人、南岳道人、古吴俄川主人,等等。到目前为止,学界已有多篇(部)论著阐述其中一些作者的真实姓名或者籍贯,但都存在较大争议,仅有《雪月梅》《梦中缘》的真实作者没有争议,且以此为例。
《雪月梅》的作者为浙江平湖人陈朗,《梦中缘》作者是山东阳信人李修行。《雪月梅》区域印象包括江南、扬州和山东。浙江籍王进士路过山东,要买一丫鬟服侍其女儿,但紧接着认为山东地方没有清秀人物,苏扬两地人物伶俐,决定前往两地。[24]604《梦中缘》区域印象涉及山东与江南。吴瑰梦见一老人给其一帖,内容有关儿子的婚事。吴的妻子分析后认为北方(包括山东)没有帖中所写的俊秀人物,决定让儿子即男主人公去南方游历寻求姻缘。男主人公吴瑞生决定前往南方游学,认为南方唯有两浙为胜地,决定先到杭州西湖游览。[25]337-338平湖隶属于嘉兴府,陈朗为江南文人,称赞江南人物清秀,且将男女主人公中的三个籍贯设定为江南地区,我们可以解释为区域认同感强,或者是其不愿费力编造他们的籍贯,而第一种可能性较大,毕竟江南一地人文气息深厚,地灵人杰。而李修行为山东人,《阳信县志》记载其生平活动甚是简略,只记其在康熙乙未年中进士,后入选教习。[26]237其有生之年似乎没有去过江南或者是杭州等地,而对其地大加赞赏,且将书中5位女主人公中3位的籍贯设置为江南地区,是否展现作者对江南的向往之情?或者是社会公众认知对作者的影响?
其余明确涉及区域印象的13部小说,学界推断有五部小说的作者籍贯为江南地区,包括《玉支矶》《生花梦》《人间乐》《玉娇梨》《平山冷燕》。我们不能仅凭这些小说带有浓厚的江南地域色彩,或者作者署名中带有一定地域性名称,如古吴俄川主人,就推断其为江南地区人士。因为存在一种可能性,即作者籍贯不是江南府县,却曾在江南地区生活过,对江南地区甚是了解,或者向往江南地区,而模仿其他书中之描写。其余13部小说的作者还有待学界进一步的考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和扬州的整体印象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对地区的地理印象也以围绕佳人才子小说的主题——“才”与“美”为主。在涉及区域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南方的地理印象要优于北方地区。在印象方面,江南和扬州甚少同时出现在同一本书中。由于受到作者层面的影响,我们还不能最终完全确定产生这一印象的原因。17至18世纪的佳人才子小说除涉及区域印象外,还蕴含丰富的历史地理学内容,如多部小说记载南方大部地区曾降雪,河流结冰,民众出行的交通工具的种类,等等,都需要我们深入地发掘。
注释:
①参照林辰《明末清初小说述录》、阿英《小说闲谈四种》、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苏建新《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等著作,结合佳人才子小说应主要讲才子佳人之聚合之情事,笔者认为章回体佳人才子小说共45部,由于一些原因,没有看到《绣屏缘》《禁疑团》《赛花铃》等3部小说,因此本文所选出明确包含感觉地理学内容的15部小说并不全面。
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苏建新的《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在217—226页中把才子佳人的籍贯做了详细的描述。
③研究者参考了任明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地域特征和兴盛原因》和朴丽娇《才子佳人小说中江南地域文化特色》两文。
④这里存在一个争议,即我们或者当时之士人官僚通常所说的江南地区,是否被其内部众多的府县民众与外界所认为的观念一致,即自己所住地区与苏杭是否同属于一个地区。时人对江南的界定也不是统一的。关于江南地区的范围,参见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
⑤这些印象中,曾出现前后矛盾,原因是作者为了突出女主人公的美貌与才华,不得不刻意贬低之前曾称赞之“美”,见佚名《平山冷燕》,李致中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五、六回。
⑥“刻板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中一种普遍的认知现象。取材于佐斌、张阳阳、赵菊等所著《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一文。
参考文献:
[1]古吴俄川主人编次.生花梦[M].殷国光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上).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天花藏主人述.玉支矶[M].周友德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3]天花藏主人编次.人间乐[M].周友德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
[4]佚名.定亲人[M].李洛,苗壮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5]荑荻散人编次.玉娇梨[M].韩锡铎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6]李烟水散人编次.合浦珠[M].张毅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中).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7]佚名.两交婚[M].王多闻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8]佚名.平山冷燕[M].李致中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9]佚名.孤山再梦[M].褚家伟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10]南岳道人编.蝴蝶媒[M].南炳良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中).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11]名教中人编次.好逑传[M].邓安生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上).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12]佚名.飞花咏[M].因点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3]齐世荣.谈小说的史料价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4]张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2).
[16]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7]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G]/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79辑)[M].台北:
文海出版社,2006.
[18]程明生.宋代地域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19]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M].汉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20]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1]蓝勇.中国古代美女的地域认同变化研究[J].学术研究,2008(2).
[22](明)谢肇.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23](明)王士性撰.广志绎[M].吕景林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81.
[24]陈朗.雪月梅[M].胡绍棠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下).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5]李修行.梦中缘[M].武继山校点.殷国光,叶君远主编.明清言情小说大观(上).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6]民国阳信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