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52-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离开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查工具书——词典或教辅,还有的老师直接告诉词语的意思。有的老师对词语的处理浅尝辄止。从目前词语教学来看,有的方法不对、有的方式单一。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常根据词语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比如《妈妈的账单》中有“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些钱收进自己的口袋里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回读上文想:“小彼得的愿望是什么?”再读读下文想:“他的愿望实现了吗?”那么“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小彼得想得到报酬,他妈妈真的把钱给他了。这说明小彼得的愿望实现了。那么,“如愿以偿”的意思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观潮》中有“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在理解“浩浩荡荡”时,学生理解为很壮观、很有气势,声势和规模都很大。这样理解是对的。虽然理解对了,但是学生还不会运用。一个学生说:“春节快到了,腊月二十二到农贸市场买年货的人浩浩荡荡,络绎不绝。”我们说这名学生运用“浩浩荡荡”就不妥当。因为“浩浩荡荡”这个词运用的条件不但是“声势和规模”都很大,还要人流的方向一致,队伍比较整齐。我接着举在电视上看阅兵式的例子。看那天安门前通过的各兵种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浩浩荡荡地向东行进。接着,我们比较了去“农贸市场”和“阅兵仪式”的例子的异同,说明了去农贸市场买年货用“浩浩荡荡”为什么不妥。
3.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比较理解词语。《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五光十色”的近义词有“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可是作者为什么没用它们呢?学生讨论:因为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放射出光芒,发生反光。因此,用“五光十色”十分恰当,而要是用“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只能表达颜色多却不能表达海水动态反光的状态。《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如果让学生直接说出“富饶”的意思,学生会觉得意思就在嘴边而说不出。这时我让学生找“富饶”的反义词:荒凉或贫瘠。两相对比使学生知道“富饶”就是“物产丰富”的意思。
4.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理解词语。有的词语意思具有很强的模糊性,非常抽象,单用语言无法表达清楚。这时运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就容易理解。《草原》中有“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里的“柔美、渲染、勾勒、翠色欲流”都非常抽象,很难用语言把它们的意思表达清楚。我就用多媒体演示画面的形式使人的多种感官都参与进来理解它们的意思。再如《圆明园的毁灭》中有“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这里的“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什么样是“金碧辉煌”,什么样是“玲珑剔透”。运用多媒体演示词语的意思能够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能够达到用言语无法准确表达的效果。
5.采用游戏的方法理解词语。“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小蝌蚪找妈妈》中有“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理解“迎”时很难,因为你用再形象的语言也没有做游戏直观具体。我就找一名同学从教室门外向教室内走,让一名学生赶紧从教室内向那名同学走去,并打招呼。这就是“迎”。“迎”不但方向相对而且有赶紧之意。顺此我们理解了下文的“追”。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这回二人的方向相同:一个学生在前面走,另一个学生在他后面紧走,赶上去。这就叫“追”。
6.创设情境理解词语,使学生理解词意到位而不是浅尝辄止。《鱼游到了纸上》中有“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赏心悦目”这个词由于结构的原因,学生一时很难把意思说得清楚。学生大体知道是“心情愉快”的意思。再一联系上下文是因为“看到了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那么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明确了——指看到了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其实处理到这种程度还不算到位,也可以说是浅尝辄止。如果创设情境进行训练,达到能够运用的程度就更好了。比如我们看到《西湖春景》这幅画后,可以是“赏心悦目”,而看了《泰山挑夫》给我们带来的是阅后的凝重思考,思考我们年轻人还有没有泰山挑夫的那种精神。同样是看,还同样是画,然而看了《西湖春景》能用“赏心悦目”而看了《泰山挑夫》却不能。学生不但要理解词意,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以便加深理解。这才是目的。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是理解了意思就停止了,其实不然。我们还应该根据其抽象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加以比较,在比较中加深理解以至运用。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