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12-22 19:06:40张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新了教育手段,具有针对性强、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和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但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利用好网络这块阵地,正确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个人观、世界观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66-01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法制观念等都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应对网络化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探索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信息網络化的时代,互联网已广泛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撞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新情况层出不穷。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极力宣扬他们的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1.网络上的内容具有生动性和广泛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完成,方式单一且内容枯燥。面对日益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新时期、新环境中的大学生,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很难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甚至容易因使受教育者产生厌烦心理而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网络时代实现了跨地域的资源共享

互联网营造了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信息传播空间,使得“地球村”的理想逐步变为了现实。在网络上没有地理空间上的局限,不同高校、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3.快捷性和及时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均呈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的大学生群体。面对这样一个群体,能否及时地把握和捕捉信息,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被喻为“高速公路”的计算机网络,其信息传输的快捷大大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4.互动性

大学生们进入网络世界,都在进行自己所想要的一种人机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学生更容易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更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而就更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二、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给大学生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以很大的冲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历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认识到学会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要对他们进行网络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认识网络,了解网络,学会利用网络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网络负面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的挑战

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受到影响。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极可能会降低大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防御能力,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从而冲击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3.对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心理的挑战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对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心理带来了挑战。在网上大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份等均可以被掩盖,这使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上相对减弱,从而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此外,大学生在网络上过着一种完全虚拟的生活,但当他们在虚拟的世界获取的快乐超过现实世界时,就可能引发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的出现,如人际关系障碍、安全焦虑、人格障碍等。

三、有效利用互联网,宣扬正面教育的有效措施

1.转变观念,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网络不仅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增加了开展工作的工具和载体,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制定政策,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网络,熟悉网络,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络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国家、民族或学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优秀产品的营养,增强自身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地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对自己的影响。

3.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开展网络法制教育

加强对网络监控和管理,建立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同时,提高网络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要及时进行“解毒”和“消毒”工作,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网络环境,防范网上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智宣.互联网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1(5)

[2]张光珍.互联网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研究论坛,2010(6)

[3]王畅.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前沿,2012,(10):175—176

作者简介:

张露(1988-),女,湖北仙桃人,毕业于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重庆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网络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0:36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