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波
【摘 要】历史课程是中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科目,在培养学生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进程中,作为教师,要有批判精神,看到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能积极去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改进历史教学。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学改革 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76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与时俱进,受到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革新教学方法。但是,中学历史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容易陷入僵化,加上历史这门课的学科特点,例如知识点多、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等等,这些因素都给历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内容,轻结构;重知识,轻能力。许多教师都存在这样的思想误区,认为课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而知识结构是教师才考虑的事情。所以大部分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讲解的时间较多,想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教材内容,虽然教师对结构了然于心,但是并不重视让学生掌握结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的灌注,不能从宏观和整体上去把握教材内容,当然会出现不好的教学现象。例如学生上课听课兴致不高,教学效率低等。此外,重知识、轻能力也是很明显的问题,有些学生会反映,明明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很熟练,在考试时,特别是做分析题时感到无从下手。这就是因为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用灌注法或者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但是缺乏一定的历史观和做题技能。时间长了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当然就达不到教学目的。
2.课堂设计不合理。课堂设计是指系统化的教学程序,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等相结合,转化成具体的步骤,总之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教师在备课中,在对课堂设计的优化中,没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需要关注和交流的特点,如果课堂设计过于单调,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会让学生对沉闷枯燥的课堂教学失去兴趣,不愿意去学。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注意其开放性,还要注意要通过课堂优化,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3.学生的思想教育比较缺乏。在中学阶段设置历史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一定的历史情感,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历史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不能很好的认同,对历史课的内涵也理解不深。这个问题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在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额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让思想引领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
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许多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例如单纯讲述教材、知识点的讲解等。这种模式虽然有助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到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进行进度和节奏的调整。但是总体来说是弊大于利的,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历史课堂陷入僵化、沉闷的局面,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因此,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从各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不能中断进步。教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不断充实完善自身,才能促进历史教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特别要注意掌握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并且能带领学生也注意到这个方面,让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进行学习,逐渐掌握主动性知识建构的能力。其次,教师要注意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会直接影响全体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热情,才能把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带给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注意授课语言,根据历史课的学科特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简洁生动。教材知识繁多,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是语言准确。历史知识都是既定的事实,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据、准确无误,这是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三是逻辑严密。逻辑性也是教师授课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有逻辑性,无疑会帮助学生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的语言尽量做到文采性,以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活泼性。
最后,改进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丰富课堂形式,改变以往单调、刻板的局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课堂设计进行优化,突出课堂教学的活泼性和丰富性。例如,设置课前五分钟活动,在这段时间内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历史小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以穿插小故事或者典故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性的环节,促进师生或者生生交流。或者举行一些历史知识的竞赛和活动,都能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师的主导地位明显,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状态。“上讲下听”的讲述模式使得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讲到哪,学生就听到哪。在历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有学习和发言的欲望。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尽量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让学生积极发言。其次,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许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讲授过多的内容,但是又不给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这种做法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惘”,在学习中不能忘记思考,思考是主动学习的表现,在学生听课的时候同时思考,学生会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听课效率。此外,在进行了一定的进度后,要及时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理解消化刚刚学习的知识,强化在脑中的记忆,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
总之,历史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使改革进程取得一定的成就,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的配合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