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都存在融资困境问题
目前我国光伏电力行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融资年限与电站投资回收期不匹配、并网和限电、电费结算不及时、抵押或集团信用担保成为必须,以及光伏电站资产流动性较差,回收期长等原因导致。
无锡联盛合众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郭泰然介绍,从2013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确定了光伏电站的上网电价,而且把上网电价补贴时间年限确定下来,这就使得光伏电站从理论上成为一个可以预估而且可以计算的投资对象。但是实际操作当中,进行融资时,银行却要求进行融资担保,或者统借统贷。而在德国和日本,可以把电站本身作为资产进行融资,不需要额外的担保。于是在我国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场景:一方面预计在2015年电站受到政策刺激会有非常大的增长,另一方面,私营资本甚至民营资本又受到很大限制无法进入该领域,只有五大电力国企资本,利用大股东来进行担保前提下,才可能进行融资。
郭泰然说目前迫切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方式,不用额外担保而是通过项目本身作为资产的方式进行贷款。为什么在德国、日本电站可以成为一个可评估资产,而我国却不可以?郭泰然认为是因为德国和日本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信用体系,从电站设计开始,到电站建设、验收阶段,每一步都可以找到第三方可靠评估和验收报告,在电站估值和贷款甚至电站转让方面,都有专业律师和保险、财务公司提供服务。
其实,德国和日本的这种模式实际上在我国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在光伏电站验收阶段把关,确认电站建设阶段和设计阶段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同时把电站本身和发电量进行一定量的保险,也有助于银行可以将电站本身作为有保障的资产进行贷款。
我国在光伏电站融资遭遇困境时,分布式光伏也一样面临着需要融资金额大且难的局面。据了解,按照国家能源局规划2014年要完成全年8吉瓦的分布式光伏安装量,按照9000~10000元/千瓦的成本计算,需要大约720~800亿元的资金。到2015年,分布式光伏的安装量要达到20吉瓦,将需要1500~1800亿元的资金。
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彭澎介绍,目前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融资也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阻碍其发展。一是融资形式单一,尽管目前有政府支持资金、债券、定向增发等形式,但是实际上大多数项目仍然需要通过银行贷款才能获得资金。而其他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都没有参与到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融资服务中。二是银行融资严重受限,受双反和产能过剩的影响,多家银行对光伏企业加大限制贷款和清收未到期贷款的力度,分布式光伏发电也被牵连在内。三是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商务模式目前尚不完善,还处于初级阶段,项目开发建设运营中涉及到银行、保险、担保、证券等金融机构,投资人、EPC公司、ESCO公司等项目开发商,学校、住宅、医院、工业厂房等各式屋顶所有者,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等,在这些利益相关方中,如何体现各方权责,尤其是电流和现金流如何流动,尚处于摸索之中。
彭澎建议,针对分布式光伏应该设定或引入政策性前驱性资金,为中小开发商或业主提供专业化融资平台或渠道;基于已建成并稳定运营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其稳定现金流优势,创新开发反向融资产品,拓宽光伏电站长期资金来源,盘活资产,促进资金流动。同时还可以采用新的发展模式,如以园区为单位,集中连片开发。
目前迫切希望能够不用额外担保而是通过项目本身作为资产的方式进行贷款我国在光伏电站融资遭遇困境时,分布式光伏也一样面临着需要融资金额大且难的局面
彭澎说,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是需要构建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目前风险和收益的不成比例使得融资一直缺乏吸引力,分布式光伏要想吸引投资,关键在于需要做到稳定发电、稳定卖电和稳定结算。
首先,要保证分布式光伏在20年生命周期内,能够按照设计预期,稳定地发电。光伏产品属于电子产品,很难从外观判断质量优劣,因此需建立光伏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将不同质量的产品区别开来,同时也为保险公司设计保险产品提供数据参考。
其次,分布式光伏是否可以稳定卖电对投资方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投资方收益来源是“用户支付的电费+补贴”,分布式电力用户尽可能多地使用光伏电池所发出的电力是最优经济结果。一旦用户的用电需求出现萎缩,发电方选择上网,拿到“脱硫标杆上网电价+补贴”,整体收益会大大缩水。另外,屋顶的寿命也关系到架设在屋顶的太阳能电池,如果屋顶寿命短于20年,那么光伏电池就会面临拆迁的命运,选择合适的屋顶是重要的环节。因此要保证20年投资期内,开发商能够稳定地卖电用电是项目收益的关键。
同时,还需保证发电方可以稳定地结算电费和补贴。目前的结算由电网和电力用户两部分组成,电网结算上网电量的电费和所有补贴,用户按照协议电价支付使用的电费。即使电网信用高,脱硫电价结算部分风险低,但由于之前存在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问题,导致部分投资人对补贴的按时发放还是有些担心,这也成了投资人开发分布式光伏的一道障碍。
彭澎认为,要消除和降低分布式光伏开发和运营风险,需要配套城市建筑设计,合理选择屋顶资源;落实并网细则,保障分布式项目及时并网;电量统一上网,电网就近调度,确保项目收益;落实电站补贴政策细节,电网发放确保补贴及时到位;明确电费结算和交易规则,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机制;完善光伏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将金融要求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