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杨榕
多方面提出来的迫切转型要求催热了建筑产业化
文_杨榕
建筑产业化的本质是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两年建筑产业化很热— 为什么热?到了时候了。两年前,我到万科去调研建筑产业化,我和郁亮总裁说一定得坚持几年,坚持不容易,再坚持两三年形势会有大不同。(如今的情况应验了)回想起来那几句话,再看今天的发展形势,(更使)我们深刻理解到需要我们的建筑业走上建筑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去年年底住建部全国系统工作会议上,姜伟新部长明确提出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为什么要讲建筑产业现代化?其包含很多方面的内涵需要去研究和推进。建筑的工业化希望用工业化的理念、方式改造传统建筑业发展方式,但这不是全部的内涵,这里面可能还需要整个建筑业生产方式、全过程的转变,而且建筑业要适应这种转变;建筑业也需要管理方式的转变,并且适应这种转变;建筑业更需要技术、人才、队伍的转变。这里面其实要探讨的问题很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因为我国在过去十年、二十年的过程中,建筑产业现代化这条路发展缓慢。(说发展缓慢有一个例证)今年二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规程》全国技术标准出台。这个标准的制定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为什么会用接近十年的时间?是不是编标准的技术力量不够?不是。这个漫长的过程其实是建筑业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相适应的不断发展转变的过程;再加之过去的十年实验、实践不多,使编写非常困难。
现在,情况、形势都不同了。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多方面的迫切要求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其一,绿色建筑发展一直讲要全寿命周期,那么,在施工建造环节怎样适应绿色发展要求?能不能适应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发展理念?我想这里面需要打个问号。二是我们建筑要全寿命周期的发展,那么,我们未来建筑的寿命和建筑拆除后的可循环利用的很多方面是不是与绿色建筑目标推进相一致?这里面也需要打一个问号。其三,我们面对大气污染特别是PM2.5对健康的威胁,也需要我们建筑业的建造过程、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其四,建筑业还面临着劳动力市场人口红利几乎用尽的问题。此外,还有广大群众、社会对建筑质量的更高要求。所以说,正是因为上述诸多方面所提出来的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才带来了我们看到的全国很多企业、单位在从事、探讨建筑产业化的事情。
现实的情况比预料的要好。今年3月20日,我们在合肥搞了一个装配化施工的技术交流研讨会,预计参会人员也就四五百人,而实际去了一千多人。这说明全国很多单位处于高度关注、非常热情的过程。
面对这种高度关注、非常热情的状况,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就以刚刚出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规程》全国技术标准为例,应该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没有成熟的配套体系;还没有形成全国的配套产品链供应配套体系。还有,真正会搞产业化设计的团队、组织不多;管理、招标、标准定额等问题也需要下一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了,才会使之更加完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理念才能得到实现,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绿色发展,也才能让大家看到建筑转型是怎样的未来发展的目标。
了解我国及世界建筑产业化的现状对于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及建筑产业化有益无害。不要说发达国家有着很高的建筑装配化率,就是我们的近邻如新加坡、日本,我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的装配化率也已高达50%~60%。而在我国内陆,根据我们的调研,装配率只有千分之一:也就是两三千万平米。差距的巨大,现实的转型压力使我国的建筑产业化既有越来越好的政策、市场环境,又有现实的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根据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在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以建筑工业化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分论坛发言录音编辑、整理而成。题目是编者添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