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范小玲E-mail:fanxiaoling@ittime.com.cn美编:玲玲校对:苏焕文
中国从1995年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开始,就提到经济发展要转型升级。一开始是增长方式转型,后来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产业升级,即提高效率和技术创新。但是,时间过去了差不多二十年,还没有实现目标。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其中一个核心就是体制性障碍。
200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一个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了一条——我们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体制性障碍,要把这个体制完善,才可以实现转型。体制性障碍只集中在一点上,就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这是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到了21世纪,这个改革慢了下来,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倒退。政府在资源配置当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妨碍了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继续实现转型升级。对于改革的慢下来,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现在所处的历史位置,我们在做一件什么事情:中国要建立一个现代的市场经济体系,或者说在一个民主法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系。今天的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现在的中国经济和20年前的中国经济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因此,深化改革的要求,不可以与当年的要求相比。20世纪建立起的市场经济,充其量是半市场经济,以至于到了21世纪出现了某些回潮后,经济当中的很多问题变得非常严重,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但抑制了市场作用,而且令腐败问题加深。
第二,改革不能被动地等到2020,而是要主动参与。到2020年,我们要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市场经济国家,他们各有各的特点,但所有成熟的市场体系的基本性质是一样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跟我们现在的市场体系差别非常大。统一性,在中国,市场分割得非常厉害;开放性意味着对所有市场主体都一视同仁,也就是说没有法律禁止都是可以进入的,在中国很多领域都不是;竞争性,在中国,行政垄断到处都存在;有序性,也就是说是建立在规则或法制基础上,中国市场目前存在无序竞争、恶性行政、行政干预、红头文件制度等问题。
另外,我们不仅要在商品市场上建立起这样的市场来体系,而且要在所有的市场——包括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上,都建立起这样的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任务。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起的跟全世界将要普及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完全一致的市场,大概也就是将来我们国内市场的场景。
很多人认为,对于改革,个人只能被动适应,国家有什么措施出台,就去抓住什么商机。抓住商机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能仅想小事。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性事业中,不能被动地想着在改革潮流里赚一点小钱。要有理想和抱负,要有历史的责任感。我认为应该认真研究改革规划,研究自己能够出什么力,不能被动地等到2020,而是要主动参与到改革潮流中。
第三,准备好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中做生意。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中我们怎么做生意,怎么来确定经营战略,怎么来改善企业治理,怎么来加强企业管理,这都不是容易的事。
过去的体制下,政府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很大作用,各级官员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形成了企业家一些不好的经营习惯,这种经营习惯也许是被动形成的,但却会很顽强,难以改掉。
最近几年,我经常到国外考察,发现外国人对中国商人(或者对中国市民)的感觉,或多或少像现在香港居民或台湾同胞那样,又爱又恨:中国经济强大,企业又有政府的支持,但有一些企业的商业行为,真是不敢恭维。比如,香港司机对大陆人越来越反感,说现在在香港开车太困难了,大陆人从来不管红绿灯。延伸到企业,现在,一些境外企业对于中国某些企业缺乏企业精神的做法已深有怨言。
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所谓“关系是最大的生产力”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创新才是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