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美,王 静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CU,南昌 330006)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将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个人技能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有机结合起来,制订最佳护理实施方法[1]。1995 年Kiemeneij 等[2]报道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TRI),确立了TRI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PCI)中地位,现TRI 技术已在临床中广泛开展。Bagger 等[3]研究显示,经桡动脉穿刺是进行介入性和诊断冠状动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换途径。TRI 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止血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康复。笔者将循证护理应用于112 例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2012 月1 月至2013 年12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 例冠心病患者,男68 例、女44例,年龄(35±65)岁;其中冠脉造影+PCI 者81 例,直接PCI 者31 例;均经6F 桡动脉鞘置管行PCI 治疗,冠脉介入术后2~4 h 拔管,分别使用2 种止血装置(TR-Band、ZXD-Ⅰ)进行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
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总带教、责任组长等组成,所有成员均接受过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小组针对本组患者情况动态观察,掌握112 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穿刺点分别使用两种止血装置TR-Band、ZXD-Ⅰ进行压迫止血现存或潜在的因素。检索心血管网、万方数据库、MEDLNM 数据库、CHKD 知识仓库等共500 篇发表文献,从中筛选出300 篇相关文献资料。首先确定检索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桡动脉止血装置;穿刺点出血、血肿;周围皮肤并发症;舒适度。对收集到的证据必须是正确的,其理论依据是被同行所认可的;容易获得、能很好地被理解、利用[4],并结合临床实际与以往的护理经验、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做具体的评价。寻找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1)哪种方式能减少出血、血肿;2)哪种方式可减少穿刺点周围皮肤并发症(过敏、水泡、红斑);3)哪种方式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2.2.1 拔管后使用2 种止血装置压迫止血的护理配合
TR-Band 是一种用于经桡动脉穿刺术可以充气的透明塑料装置[5](58 例患者应用此装置)。气囊加压止血操作方法[6]:退出鞘管2~3 cm,两端白色黏扣固定,视患者手腕周径大小使用专用注射器在标有Air 的导管注入气体13~18 mL 使气囊膨胀,再退出全部鞘管,1 h 后每小时减压放气1~2 mL 共6次,余量气体维持低水平的压力或视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随机适量放气,10 h 后撤除止血阀[7]。
ZXD-Ⅰ型止血装置采用凸陷型的透明卡扣直接压迫穿刺点,可直视穿刺情况,易于固定且不易移,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弹力带的松紧,操作简便,安全有效[8](54 例患者采用此装置):退出鞘管2~3 cm,将带有麻将块的加压板的上中2/3 对准穿刺点[9],并且用蓝色锁扣固定在手腕上边退出全部鞘管边旋紧,2 h 后每小时将旋钮逆时针方向旋松1~1.5 圈共4 次,12 h 后撤除装置。
2.2.2 使用2 种止血装置的护理观察
将使用2 种止血装置患者分别设为TR-Band组和ZXD-Ⅰ组,观察2 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点出血、血肿情况,穿刺点周围皮肤并发症(过敏、水泡、红斑)和患者舒适度。
应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组发生桡动脉穿刺点出血、血肿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穿刺点周围皮肤并发症(过敏、水泡、红斑)的例数ZXD-Ⅰ多于TR-Band组(P<0.05);使用2 种装置压迫止血时,ZXD-Ⅰ组因麻将块式透明卡加压板的凸面设计与皮肤相接触,患者舒适感差,不舒适例数多于TR-Band 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桡动脉止血装置使用的护理观察 例
自Kiemenij 等[10]完成世界上第一例桡动脉PCI治疗,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很有价值的选择。有研究[11]表明用适当的压力可以减少局部出血,同时也能达到足够的止血作用。止血过程中应限制实施压力,以最小的压力达到最好的止血效果,压迫期间适当低压可以允许血流通过,这使得术后血管并发症大大降低。本文通过循证护理实践发现:TR-Band 型止血装置由2 个特殊设计大小不一的椭圆型球囊对穿刺点进行准确定位压迫,作用力相对集中,球囊注入空气后环绕的支撑板呈凹面设计与手腕皮肤存在一定空间,即达到止血目的又可保证足够的静脉回流患者舒适;通过专配的注射器进行空气注射容积调节,可精确地控制止血压力,操作安全便捷;止血器为白色透明状,视觉确认,便于冠脉介入术后临床护理观察,也可随时根据患者肢体肿胀感进行减压调节。ZXD-Ⅰ型止血装置在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虽使用安全、有效,但因麻将块式透明卡呈凸面的加压板设计与皮肤相接触,致患者舒适感稍差且穿刺点周围皮肤并发症较TR-Band 多见。临床上还发现很多护士旋转的速度过快或是对方向感的理解差,顺与逆时针方向弄混容易增加穿刺点出血及患者的痛苦。
循证护理的实质是在客观、明确运用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因此,在指导工作的同时,还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本研究根据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的特点,通过文献寻找了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并结合临床分析,笔者认为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TR-Band 并不能减少桡动脉出血、血肿的发生与ZXD-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TR-Band 止血阀对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时周围皮肤并发症(过敏、水泡、红斑)明显减少,同时也大大提高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人性化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1]张宏,朱光君.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2-44.
[2]Kiemeneij F,Laarman G J,de Melker E.Transradial artery coronary angioplasty[J].Am Heart J,1995,129(1):1-7.
[3]Bagger H,Kristensen J H,Christensen P D,et al.Routine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unselected patients[J].J Invasive Cardiol,2005,17(3):139-141.
[4]French P.The development of eviden ce-based nursi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9,29(1):B72-B78.
[5]Pancholy S B,Patel T M.Effect of duration of hemostatic compression on radial artery occlusion after transradial access[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12,79(1):78-81.
[6]孙新鑫.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 术后穿刺处压迫止血减压方法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3-44.
[7]王静,罗萍,王霞,等.应用TRBand 止血阀对桡动脉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的护理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6(7):648-649.
[8]朱中生,陈绍良,叶飞,等.两种桡动脉止血装置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1(1):72-73.
[9]吴雪,吴瑛,周春燕.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法舒适度的比较[J].护理研究,2011,25(10):901-904.
[10]Kiemeneij F,Laarman G J,Odekerken D,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by the radial,brachial and femoral approaches:the access study[J].J Am Coll Cardiol,1997,29(6):1269-1275.
[11]Rathores S,Stables R H,Pauriah M,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TR Band and radistop hemostatic compression devices after transradia coronary intervention[J].J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10,76(1):66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