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琪 涂春兰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518001)
老年人由于器官解剖结构上的退行性变化,生理功能普遍降低,容易发生便秘[1]。由于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病,如直肠炎、肛裂、痔等,且便秘可导致肠内致癌物质长时间不能排除而增加结肠癌的危险。在临床中,常有因便秘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卒中、猝死等的报道[2]。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老年患者的便秘问题,是护理人员应认真研究的课题。2012~2013年,笔者对老年便秘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按摩拍腹刺激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0月在老年内科住院的便秘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7岁,平均(76.7±3.2)岁。便秘诊断标准[3]: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将60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便秘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常规方法护理:(1)帮助患者建立正常排便的习惯;(2)合理安排饮食;(3)鼓励患者适当运动;(4)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5)选择适当的排便姿势;(6)指导患者腹部按摩;(7)健康教育;(8)口服缓泻药物;(9)使用简易通便剂药[4-5]。
1.2.2 观察组 在常规腹部按摩的基础上配合腹部拍打,于餐后1h后实施,具体方法:(1)患者选择平卧位或者站立位,操作者右手掌心叠放在左手掌背上,以手掌心贴住患者脐部,先顺时针方向揉脐部,再逆时针方向揉脐部,各36或72次;(2)患者沿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解剖方向,以顺时针方向旋转重按,轻提缓慢揉,最好在1~2min完成一次,以10~15次为宜;(3)患者双手掌心依次轻拍脐部正中、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解剖方向,以顺时针方向拍打20~30次。用力要适度,由轻到重,以微微感觉到腹部发热为宜;(4)患者做缩肛运动,肛门收缩2s放松1s为宜,吸气时收缩肛门周围肌肉,呼气时放松,15~20次为宜;(5)最后嘱患者饮淡盐水1 000~1 500ml;(6)实施上述方法前应注意,老年患者大多伴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在实施腹部按摩和拍打时,如出现血压升高、冒冷汗等,应立即停止,对有心脏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患者,必须根据病情决定按摩和拍打的力度和频度,病情严重时忌用。
1.3 疗效评定 实施上述方法1周后,根据布里斯托大便分类[6]进行效果比较。有效:每天或隔天排便1次,大便的类型为布里斯托大便分型第3型,即香肠状,但表面有裂痕,或质地4型,即像香肠或蛇一样,且表面光滑。显效:每天或隔天排便1次,大便类型为布里斯托大便分型第2型,即香肠状,但表面凹凸。无效:每周排便2次或2次以下,大便类型为布里斯托大便分型第1型,即大便如一颗颗硬球或第2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效率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3.1 腹部按摩配合腹部拍打能较好利用正常排便的生理机制 结肠与十二指肠反射大约在饭后1h,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大肠会出现强烈蠕动,称为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可持续15min,这是排便的最佳时机。排便反射会受到大脑意识控制,如果外界环境不适宜,则会抑制排便反射,通常在1min内便意就会消失,若要蓄意排便,则由意识控制,而使肛门括约肌松弛[7]。一般人的肠道活动通常在饭后30~60min产生十二指肠结肠反射,本实验采取饭后1h实施腹部拍打和按摩,通过腹部的震动刺激肠壁,类似于食物对肠壁的刺激,引起胃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反射的形成,腹部按摩和拍打正是利用了这一排便的生理机制。
3.2 腹部按摩配合腹部拍打能改善患者便秘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生理特点是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腹壁肌、膈肌、盆底肌和肠平滑肌等功能减弱,肌张力下降,胃肠蠕动减慢,加之老年患者以卧床为主,缺乏运动,从而加大了改善便秘的难度。每天饭后定时按摩和拍打腹部,通过外在刺激,促进胃肠道蠕动,引起一系列反射,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质,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中医认为,按摩拍打腹部有和胃理肠、散结通滞、温阳益气的作用[8]。按摩神阙穴,刺激了神阙穴周围的神经,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拍打后使局部皮肤发热,能起到远红外波能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增强人体局部新陈代谢,具有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促进肠蠕动,增加腹部肌张力的恢复,从而达到疏通胃肠经络、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胃肠蠕动,使大便软化畅通的作用。从表1可见,观察组30例患者有效率为100%,对照组30例患者有效率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我们的研究表明,腹部按摩配合腹部拍打有促进排便、预防便秘、改善患者便秘的疗效,且该疗法不受患者本身疾病及进食的影响,患者易教易会、使用方便,安全、无痛苦,可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1]王建梅.老年人便秘的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07-208.
[2]张审恭.内科护理学[M].第3版.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25-232.
[3]贾秋敏,许继芹,杨洪杰,等.健康指导对住院患者便秘发生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30-31.
[4]刘雪琴,彭刚艺,冯秀兰,等.广东省护理管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95-296.
[5]李如竹,张云美,高占玲,等.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0.
[6]张金哲.关于排便控制反射的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5(5):49-50.
[7]程瑞红,乔文慧.老年人便秘的治疗和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27):2478-2479.
[8]芮耀诚.实用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4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