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娣
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以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研究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考虑周全,要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拓展性、假设性的提问,使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问题要有假设性
问题要带有一定得假设性,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研究,使其产生多向联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问题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空间,再现真实,产生角色换位,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对文中题目展开想象
标题是一课之目,是文章的灵魂。在很多情况下,标题能够精确而明显的提示文章的基本信息,表露文章的结构,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反映文章的思想倾向。标题解读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着眼于课文标题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对标题的想象与联想,启发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思维活动,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教学方法。
(二)对文中人物、情节展开想象
例如,窦桂梅老师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中也有这样的设计:
提问:师:“‘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儿!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发这么大的脾气,此时的他的确很痛苦(回扣一下“苦”字),要是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妹妹,面对他这样子,你会怎么做?……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母亲的动作中看出她劝儿子要好好儿活。”师:“感谢你,让我们大家跟这名同学一起讨论讨论母亲的做法。”
先让学生想象作为朋友或亲人,你会怎样安慰作者?从而引出母亲的做法,进行对比,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抓住“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一句进行分析,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三)依据课文中的语言,指导学生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文中的语言美,有的老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来点拨学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
二、问题要有拓展性
(一)学习新知识之前,补充资料,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例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先给学生补充史铁生的另一作品《合欢树》的片段: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然后提问:“阅读这番话,你有什么想法?”让孩子从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思念以及母亲生前因为“我”内心所承受的苦,为学习新课奠定感情基调。
(二)在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中,窦桂梅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圆明园被毁的可惜以及对野蛮的英法联军、腐败的清政府的痛恨,她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先让学生假设情景想象,“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讲下一个角色。)通过假设体验让学生更清晰地正视历史。接着她说:“但遗憾是,历史不能假设。”并给学生补充一段材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一学生读课件上的补充材料:“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军阀混战时期,一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帮凶,是他带的路。”接着,窦老师又试图打开学生的思路:“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总之,教师在研究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考虑周全,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拓展性、假设性的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 邹韵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