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谦
我校从2003年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探索,以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的原则,重视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拓宽语文的空间,实施大语文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立足课本,分段设标,提高读写能力
1. 低年级:游戏识字,推进阅读。
结合教材随文识字,使学生在感受课文意义的同时,形象地记忆汉字的音、形、意。与此同时,我们大胆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采用“圆桌式”坐法,学生以四人为一学习小组,采取“研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多种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来认读生字卡片。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易分散的特征,利用生字卡片创编了五十多种简单、有趣的字卡游戏,学生的识字任务基本都在游戏中达成,这种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我们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一年级就认识2000多常用汉字后,开始推进阅读,使学生尽早进行大阅读。
2. 中年级:以读引说,以读引读。
所谓“以读引说”,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阵地,把教材作为阅读的范例,引发学生联想迁移,结合课外阅读的积累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使课堂成为课内外阅读交流的平台;而“以读引读”,则是在扎实有效地培养常规语文能力的同时,充分结合课文的切入点,把学生引导到课外相关的读物中开展更广泛的阅读,达到读一篇带多篇的目的。例如在学到《开国大典》、《毛主席在花山》两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查找了相关的阅读资料,课堂上以“我眼中的毛主席”为主题,开一个小小讨论会。在主题会上,学生各不相让,“在我的眼中,他像凡人一样具有细腻情怀,我从他在儿子毛岸英战死沙场后流露出来的情感可以看出。”“他是一代伟人,但他的功过参半。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功,而完全淡化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过错……”这样的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后学生还自主地到课外书中获取相关的知识,主动阅读了《毛泽东诗词选》、《一代伟人毛泽东》、《中国革命家》等多部名著。
3. 高年级:以读引写,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二者关系的生动写照。学生经过低年级大量识字和中年级广泛阅读两个阶段后,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阅读信息,学到了许多写作技巧,积淀了丰厚的写作基础,这时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读写迁移,课堂小练笔。如在教学《穷人》时,我让学生续写桑娜一家人将来的命运。教学《月光曲》时,让学生把从听音乐中产生的联想写下来。这样的读写迁移,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丰富和深刻,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作文的批阅、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之乐,而且能互相取长补短,激发写作积极性。
二、放眼课外,创设氛围,拓宽语文天地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育人载体,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进取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在环境布置上独具匠心,楼梯拐弯处的读书名言、走廊柱子上的作家介绍、宣传栏中的好书推荐和教室里的图书角等都是独特的风景。同时,我们还创建了完善的校园图书网络。设立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28000多册,生均图书超过32册;设立电子阅览室,开通网络图书馆;开辟读书长廊,为学生营造了颇具书香气息的读书氛围;设立班级图书角,每班图书角存书量超过150本,大幅度提高图书的流通率,拓宽了学生阅读资源。
三、创新作业,课堂延伸,提升实践能力
积累性作业。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尤其需要积累。要求每个学生都设有专门的“采蜜本”进行摘抄记录。摘抄内容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课内积累主要是让学生摘抄积累课文中的重要词句、文段和诗篇等。课外摘抄主要是摘抄所读课外书中的精彩词句、文段,并对阅读内容加以点评,简单记录阅读体会。学生通过日积月累,不断积累积淀,为语言表达和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延伸性作业。找准课内外的接驳点,把学生从课内引导到课外相关的读物中去,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拓宽语文教材。如:在教学《凉州词二首》时,鼓励学生把《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中自己喜欢的古诗读读背背;学习了《奇怪的蚂蚁》,引导学生去读《昆虫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延伸性作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