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大学生学术素质教育

2014-12-20 15:43刘培蕾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术素质教育素质

刘培蕾

众所周知,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根本特征。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一方面是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学生,另一方面又是参与各种学术训练和研究的初学者,这其中必然会涉及到学术问题,因此如何深化学术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是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高校学术素质教育的现状

学术素质不完全等同于学术水平或科学研究能力,它既涉及一定的科研能力,也包含学习能力,同时更强调对知识属性本身的理解和对知识创新、知识应用所持有的价值观取向,它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综合。[1]

对本科学生学术素质方面的培养,在美国许多大学已成为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我国高教界,对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形成广泛、清晰的认识。相比于国外大学,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的学术素质教育还相当薄弱,面临着理念和内涵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人才培养体系与学术素质教育理念脱节

如果说在研究型大学中,学术素质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那么在一般的教学型大学中,学术素质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却处于从属地位,甚至被边缘化。学校的类型定位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都使学校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实践性能力,在对学生的学术素质要求上却一味降低,学术素质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教育,而非不可或缺的教育理念和基础性教育。

(二)没有把本科生纳入到学术共同体的范围

当下,学术已经不只是纯理论和研究的代名词,非理论型的应用研究及学术训练等都可以被囊括在学术的范围之内,如美国当代高等教育理论家欧内斯特·博耶认为,学术除了指纯科学,它还包括学科的研究、学术性服务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2]就学术主体来看,从事学术活动也已经不再是由少数学者独享的权力,学术的主体包括各学科领域内的探索者和接受学术训练的初学者,除了学者和教师之外,学生也被视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一部分,这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大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三)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学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美国大约有80%的大学和学院开设了大一学术研讨课程。新生研讨课已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向大学学术角色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另外不少高校都开设有学术规范、知识产权等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道德教育。据统计,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许多高校中,知识产权课程开设率为100%,占整个学时总量的5%-15%左右。[4]但从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现状来看,开设学术素质教育相关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也多是该学科研究方法等入门课程,却缺少关于该学科科学研究中学术道德教育基本内容的系统介绍,学校和教师对此也缺乏相应的危机意识。可以说,我国一般学生科研方法、学术道德的学习大都是靠导师在指导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点拨以及学生个人的自悟获得的,由于导师很多情况下是“就事论事”,目的性和系统性不强,学生缺乏系统、规范的科研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这也容易导致他们在学术研究知识和认识方面的先天不足。

另外,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这些课程一般又以概论课为主,老师讲解的多,学生训练的少,导致教学多是单向的、注入式的。不可否认,研究素养的培养确实需要一些基本的训练与规范过程,但如果多数课程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参与课程讨论与研究的活动不多,则会降低学生的研究意识与自主意识。

(四)学术素质教育缺乏制度性保障

大学生的学术素质教育明显存在着保障性欠缺的问题。一般学校只有关于学生的课程、论文要求和毕业标准等方面的制度,而很少有关于大学生学术素质方面的相关要求和制度保障。因此不少高校还没有把学术素质教育当做一项常规教育来做,表现在教育时间和方式上缺乏规划,随意性比较大。其次,缺乏通过一系列具体明确的规范和约束机制,告诉学生什么是应当做的和不应当做的,什么是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以协助个体确立正确的伦理价值观。最后,学生出现学术违规行为时,缺乏可操作性的处理程序和惩罚措施,造成广大师生对一些学术制度的参与性和认识度相对不足。

二关于深化高校学术素质教育的思考

(一)明确学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在整个大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与之相比较,在科研能力的要求上,硕士研究生教育去掉了一个“初步”,博士研究生教育多了一个“独立”。[5]学士、硕士和博士在科研能力的表达上形成了“初步能力”、“具有能力”和“独立从事能力”三个梯度,这说明以上环节在本科、研究生教育中应相互融通一贯而行,只是随着教育层次的逐步提高,遵循人的成长和成才规律,在不同阶段转移教育强化的重点。因此谈学术素质不应只是学者(一般指高校教师)的事情;加强学术素质培养,也不应单单为“研究性大学”或研究生教育阶段所关注,而要贯穿所有高等学历教育的全过程。[6]

大学本科教育,正处在由侧重知识积累到侧重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并进行创新实践探索的转化时期,是学生学术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经过中等及以前的教育,本科学生在基础学科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并根据专业教育的需要,进一步学习学科分化更为细致、教学内容更加深入的知识,已经具备了理解学术概念和学术活动特点、规律的基本条件。无论是从实现该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还是从为研究生教育打下良好基础考虑,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学术素质培养。如果大学教育还忽略大学生学术素质教育,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极大的消极影响,而且对他们成长、成才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深化学术素质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应该更自觉地从自身寻找生长点,体现其层次性,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endprint

(二)建立全方位的学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把学术素质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就必须把其纳入课程体系,使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衔接性和针对性。

一是在课程的定位上,学术素质教育课程不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要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研究、学术伦理问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术规范意识,以及遵循知识笃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基本的学术伦理道德。

二是在课程的内容上,学术素质教育起码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关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教育,如对学术研究的过程、方法,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技巧等内容的传授和训练;二是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如学术论文撰写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署名规范等;三是学术伦理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如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职业伦理等。

三是在课程层次和授课方式上,不能仅限于一般的知识讲解和介绍,应该多开展一些有深度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探究或实践活动去试图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让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表达机会,以此促进其学术思考与学术意见的发表。

(三)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实践

大学生在读期间,学校应创造条件,给予适当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这对促进学生学术素质的全面提高极为重要。通过参与有关学术实践活动,保证其对课题研究的理解与体验,学会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研究对象负责(根据对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认识,摸索规律)、对自己负责(追求高质量的认识成果)、对别人负责(写作论文要言必由衷)、对社会现实负责(以解决现实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的强烈责任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所参与的学术活动看作是对社会、对他人不可推卸的一种道德责任,而不会把它作为一种外在的强制,从而促使自己在学术研究中严谨认真、高度自觉地实践正确的道德行为。

(四)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相应的学术诚信保障制度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每年评估大学排行榜有五大指标,第一便是“学术声誉”,占25%。[7]为此,很多高校都十分重视本校学生的学术素质培养。他们不但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把学术诚信纳入到学业评价中去,而且针对学生的学术活动,专门建立了校内荣誉制度。该制度从学术荣誉誓言、学术不诚实内容、处理程序和惩罚措施上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体现了很强的操作性和参与性,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制度诚信建设的典范。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成立相应的机构和组织,吸收本校有名望的教授、校外专家及部分学生等相关人员参加,该组织除了负责制定有关学术规范方面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学术素质教育和宣传外,还承担对大学生的学术成果的审查和评价工作,并要对学生的学术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激励守信,惩治失信,使每个学生在做出一种行为选择之时,都要对自己的付出和能得到的回报进行权衡考虑,在利益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下,最终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6]王树利.论大学本科学生的学术素质培养[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欧内斯特·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丁宜丽.新生研讨课:美国本科教育的特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4]康利.21世纪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5]马更新.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必要性及其表现方式[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3).

[7]王诺.读哈佛[J].读书,200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术素质教育素质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学术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