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学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有效途径

2014-12-20 13:25何镌盛
师道·教研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异构诗句含义

何镌盛

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成为日益关注的话题,所谓强教必先强师,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造就优质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深化素质教育和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一、 以课程知识整合为核心的集体备课

下面以两位老师的不同备课设计来分析集体备课对教师PCK中课程知识的拓展作用如左表。

从左边的表格可以看出,两位教师的设计都注意到了单元体裁是小说,确定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分析小说作为本课切入点。但两位老师PCK的差异还是明显地表现出来:专家教师A不仅讲环境描写的作用,更是从文本出发,挖掘文本资源,整合出两个与写作相关的语文思维训练;而普通教师B的设计仅停留在单纯的小说教学内容,如环境描写作用,没有从文本中发掘更多的资源。两位教师PCK的这种差距,原因在于两位教师各自对课程知识整合、对文本的挖掘的能力差异。

二、突出知识生成教学策略的磨课

磨课,是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例如下面《孤独之旅》中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关于题目含义的两次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题目的含义。首先我给大家3分钟时间,大家一起小组讨论一下。

(3分钟后)

师:下面提问,请XX小组回答:

生1:我们小组认为题目含义是“孤独的旅程”,就是杜小康度过了一个孤独的旅程,这个标题的作用是概括了文章内容。

生2:题目含义是杜小康因为家里破产到偏僻的地方孤独的养鸭,最后他成长了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策略,意图让学生自行充分讨论,然后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结果学生完全抓不住关键,答案似是而非,完全是无效的小组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完全没有预料到学生的困难,最后由于下课时间到了,只好强行抛出答案,这是典型的知识无效生成。

经过听课的备课组老师的商讨,给这位老师提供了建议,抓住阅读训练题型中“题目含义”的一般思路:从题目关键字出发,揣摩“表层义”和“深层义”,给学生抓手,最后总结方法。于是就有了下面在另一个班相同问题的第二次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题目的含义。首先请大家一起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孤独之旅”是什么结构的词组?

生齐答:偏正结构

师:中心词是什么?

生齐答:“旅”

师:“旅”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旅程

师:“旅程”是瞬间概念还是过程概念?

生:过程概念。

师:那具体写这个过程是为了什么?

生:哦!(恍然大悟)

师: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大家就要注意刚才的方法,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个方面去揣摩。

通过上面的两次磨课,在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下,这位新老师的教学策略发生了变化,重视了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通过有步骤的方法讲授,使学生对于阅读训练中“题目的含义”题型生成了正确的思考方法。

磨课是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进行的,是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因此磨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具体教学策略的反复思考和改进上,强调引领生成,增大课堂张力,这是提高和拓展教师PCK中教学策略和表征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强调同课异构教学效果的反思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过去在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时,更多地是借此打开教师教学思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然而,同课异构更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其实这正是教师PCK中观念性知识差异的外在表现。

下面以上文表格中专家教师A《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中读写结合环节的实践为例:

师:在本文中,杜小康克服了可怕的孤独,最终得以成长。现在大家根据例句用自然景物仿句,再用一句诗去概括这句话所反映出的“孤独”的内涵,并解释内涵。

例句: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无人知晓的地方——诗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孤独是一种坚毅,如梅花般,忍住寂寞严寒方可绽放)

最     的往往在      的             ——诗句:

(孤独是                        )

以下是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得出的答案:

最险峻的山岭往往坐落在最荒芜的莽原——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

(孤独是一种积极挑战人生、挑战自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

最清澈的泉水往往流淌在最深邃的密丛中——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孤独是一种恬淡平静和超脱尘俗的人生态度,是空灵纯洁心境的外化)

最简洁的真理也往往掌握在最孤独的人手中。——诗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孤独是一种执着的赤子之心,是对真理和理想的坚持和自我要求)

师总结:孤独是一种冷峻美,一种力量,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是负面情绪,但也可以是一种积极人生态度的反映。

从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看出,专家教师A没有如教师B那样,仅停留在小说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三要素、环境描写),而是从文本中发掘出了语文思维的训练点:多角度立意思维。从文本出发,又高于文本,针对学生写作的薄弱点进行了语文思维的训练。教学效果明显比教师B的单纯停留在小说文本层次要好许多。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成为日益关注的话题,所谓强教必先强师,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造就优质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深化素质教育和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一、 以课程知识整合为核心的集体备课

下面以两位老师的不同备课设计来分析集体备课对教师PCK中课程知识的拓展作用如左表。

从左边的表格可以看出,两位教师的设计都注意到了单元体裁是小说,确定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分析小说作为本课切入点。但两位老师PCK的差异还是明显地表现出来:专家教师A不仅讲环境描写的作用,更是从文本出发,挖掘文本资源,整合出两个与写作相关的语文思维训练;而普通教师B的设计仅停留在单纯的小说教学内容,如环境描写作用,没有从文本中发掘更多的资源。两位教师PCK的这种差距,原因在于两位教师各自对课程知识整合、对文本的挖掘的能力差异。

二、突出知识生成教学策略的磨课

磨课,是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例如下面《孤独之旅》中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关于题目含义的两次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题目的含义。首先我给大家3分钟时间,大家一起小组讨论一下。

(3分钟后)

师:下面提问,请XX小组回答:

生1:我们小组认为题目含义是“孤独的旅程”,就是杜小康度过了一个孤独的旅程,这个标题的作用是概括了文章内容。

生2:题目含义是杜小康因为家里破产到偏僻的地方孤独的养鸭,最后他成长了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策略,意图让学生自行充分讨论,然后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结果学生完全抓不住关键,答案似是而非,完全是无效的小组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完全没有预料到学生的困难,最后由于下课时间到了,只好强行抛出答案,这是典型的知识无效生成。

经过听课的备课组老师的商讨,给这位老师提供了建议,抓住阅读训练题型中“题目含义”的一般思路:从题目关键字出发,揣摩“表层义”和“深层义”,给学生抓手,最后总结方法。于是就有了下面在另一个班相同问题的第二次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题目的含义。首先请大家一起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孤独之旅”是什么结构的词组?

生齐答:偏正结构

师:中心词是什么?

生齐答:“旅”

师:“旅”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旅程

师:“旅程”是瞬间概念还是过程概念?

生:过程概念。

师:那具体写这个过程是为了什么?

生:哦!(恍然大悟)

师: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大家就要注意刚才的方法,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个方面去揣摩。

通过上面的两次磨课,在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下,这位新老师的教学策略发生了变化,重视了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通过有步骤的方法讲授,使学生对于阅读训练中“题目的含义”题型生成了正确的思考方法。

磨课是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进行的,是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因此磨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具体教学策略的反复思考和改进上,强调引领生成,增大课堂张力,这是提高和拓展教师PCK中教学策略和表征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强调同课异构教学效果的反思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过去在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时,更多地是借此打开教师教学思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然而,同课异构更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其实这正是教师PCK中观念性知识差异的外在表现。

下面以上文表格中专家教师A《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中读写结合环节的实践为例:

师:在本文中,杜小康克服了可怕的孤独,最终得以成长。现在大家根据例句用自然景物仿句,再用一句诗去概括这句话所反映出的“孤独”的内涵,并解释内涵。

例句: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无人知晓的地方——诗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孤独是一种坚毅,如梅花般,忍住寂寞严寒方可绽放)

最     的往往在      的             ——诗句:

(孤独是                        )

以下是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得出的答案:

最险峻的山岭往往坐落在最荒芜的莽原——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

(孤独是一种积极挑战人生、挑战自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

最清澈的泉水往往流淌在最深邃的密丛中——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孤独是一种恬淡平静和超脱尘俗的人生态度,是空灵纯洁心境的外化)

最简洁的真理也往往掌握在最孤独的人手中。——诗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孤独是一种执着的赤子之心,是对真理和理想的坚持和自我要求)

师总结:孤独是一种冷峻美,一种力量,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是负面情绪,但也可以是一种积极人生态度的反映。

从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看出,专家教师A没有如教师B那样,仅停留在小说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三要素、环境描写),而是从文本中发掘出了语文思维的训练点:多角度立意思维。从文本出发,又高于文本,针对学生写作的薄弱点进行了语文思维的训练。教学效果明显比教师B的单纯停留在小说文本层次要好许多。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成为日益关注的话题,所谓强教必先强师,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造就优质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深化素质教育和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一、 以课程知识整合为核心的集体备课

下面以两位老师的不同备课设计来分析集体备课对教师PCK中课程知识的拓展作用如左表。

从左边的表格可以看出,两位教师的设计都注意到了单元体裁是小说,确定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分析小说作为本课切入点。但两位老师PCK的差异还是明显地表现出来:专家教师A不仅讲环境描写的作用,更是从文本出发,挖掘文本资源,整合出两个与写作相关的语文思维训练;而普通教师B的设计仅停留在单纯的小说教学内容,如环境描写作用,没有从文本中发掘更多的资源。两位教师PCK的这种差距,原因在于两位教师各自对课程知识整合、对文本的挖掘的能力差异。

二、突出知识生成教学策略的磨课

磨课,是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例如下面《孤独之旅》中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关于题目含义的两次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题目的含义。首先我给大家3分钟时间,大家一起小组讨论一下。

(3分钟后)

师:下面提问,请XX小组回答:

生1:我们小组认为题目含义是“孤独的旅程”,就是杜小康度过了一个孤独的旅程,这个标题的作用是概括了文章内容。

生2:题目含义是杜小康因为家里破产到偏僻的地方孤独的养鸭,最后他成长了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策略,意图让学生自行充分讨论,然后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结果学生完全抓不住关键,答案似是而非,完全是无效的小组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完全没有预料到学生的困难,最后由于下课时间到了,只好强行抛出答案,这是典型的知识无效生成。

经过听课的备课组老师的商讨,给这位老师提供了建议,抓住阅读训练题型中“题目含义”的一般思路:从题目关键字出发,揣摩“表层义”和“深层义”,给学生抓手,最后总结方法。于是就有了下面在另一个班相同问题的第二次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题目的含义。首先请大家一起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孤独之旅”是什么结构的词组?

生齐答:偏正结构

师:中心词是什么?

生齐答:“旅”

师:“旅”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旅程

师:“旅程”是瞬间概念还是过程概念?

生:过程概念。

师:那具体写这个过程是为了什么?

生:哦!(恍然大悟)

师: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大家就要注意刚才的方法,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个方面去揣摩。

通过上面的两次磨课,在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下,这位新老师的教学策略发生了变化,重视了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通过有步骤的方法讲授,使学生对于阅读训练中“题目的含义”题型生成了正确的思考方法。

磨课是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进行的,是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因此磨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具体教学策略的反复思考和改进上,强调引领生成,增大课堂张力,这是提高和拓展教师PCK中教学策略和表征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强调同课异构教学效果的反思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过去在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时,更多地是借此打开教师教学思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然而,同课异构更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其实这正是教师PCK中观念性知识差异的外在表现。

下面以上文表格中专家教师A《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中读写结合环节的实践为例:

师:在本文中,杜小康克服了可怕的孤独,最终得以成长。现在大家根据例句用自然景物仿句,再用一句诗去概括这句话所反映出的“孤独”的内涵,并解释内涵。

例句: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无人知晓的地方——诗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孤独是一种坚毅,如梅花般,忍住寂寞严寒方可绽放)

最     的往往在      的             ——诗句:

(孤独是                        )

以下是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得出的答案:

最险峻的山岭往往坐落在最荒芜的莽原——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

(孤独是一种积极挑战人生、挑战自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

最清澈的泉水往往流淌在最深邃的密丛中——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孤独是一种恬淡平静和超脱尘俗的人生态度,是空灵纯洁心境的外化)

最简洁的真理也往往掌握在最孤独的人手中。——诗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孤独是一种执着的赤子之心,是对真理和理想的坚持和自我要求)

师总结:孤独是一种冷峻美,一种力量,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是负面情绪,但也可以是一种积极人生态度的反映。

从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看出,专家教师A没有如教师B那样,仅停留在小说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三要素、环境描写),而是从文本中发掘出了语文思维的训练点:多角度立意思维。从文本出发,又高于文本,针对学生写作的薄弱点进行了语文思维的训练。教学效果明显比教师B的单纯停留在小说文本层次要好许多。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异构诗句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虚荣的真正含义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