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颖明+林广文
摘 要: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对大学生成才成长、高校自身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风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应把“人本关怀”的理念贯穿于学风建设的始终,从领导体制、管理机制、教育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互动机制和资助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科学的长效机制,才能形成优良的学风,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人本关怀 高校 学风建设 机制
就高校来说,学风是大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意志、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高校学风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高校的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育人传统,也直接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1. 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
现代化建设需要高质量的人才,高校没有良好的学风将难以培养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和过硬专业技能的合格人才。良好的学风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行为习惯,对大学生的思想起着净化和提升作用,会提高大学生对是非、美丑、好坏、善恶的辨别能力,促进大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努力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大学生如果放松学习,就会被其他同学抛到后面,不能顺利完成学业,影响将来就业。高校校园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将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校风校纪,这又反过来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 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要创建一流的大学,就必须形成一流的学风。学风状况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关乎高校的声誉,也直接影响高校的招生、学生就业以及学科建设。同时,高校学风状况也体现了学生工作的质量,忽视学风建设,就很容易出现自由散漫、不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的现象,一旦校园学风变差,学校将陷于抓纪律、处理违纪学生的低效而被动的工作中。另外,优良学风是高校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学风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将更加顺利高效,学生学习效率也将提高,这样教学工作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等四大基本职能,这一功能定位决定高校在中国“金字塔式”教育系统中处于顶层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高校的功能与其是高度一致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的面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风状况就是一个重要检验标准。高校的学风会对社会风气产生直接影响,青年是国家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良好的学风一旦在整个高校的学生群体中形成,则会有力地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高校学风形成的影响因素
1. 社会环境因素
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高校学风也必然会受到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既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给高校带来一些不良风气,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1)受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急功近利、舍本求末的短视倾向,注重实用性的知识而轻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也导致一些人价值观产生扭曲,看重收入、轻视知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产生浮躁的心理,较早地参与兼职等不利于学业的经济活动,放松课程学习。(2)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一些不正之风不满,甚至很气愤,但又无能为力,困惑茫然;如果大学生长期在这种心态下生活,将不利于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习动力的保持。(3)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有的便产生“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加上就业竞争中出现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使部分大学生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2. 高校自身因素
近年来,许多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有的教师思想道德水平不高,不能起到表率作用;有的科任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没有贴近社会的需要,不能满足大学生求知的需求。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校风。另外,学风建设本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有的高校管理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管理方式采取内容板块分割的形式,学风建设工作专门由学工系统人员承担,没能形成学风建设的合力,没能形成学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3. 大学生自身因素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但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差,意志较为薄弱。这些心理特征导致大学生在学习上难免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有些大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心态浮躁,学习态度不端正,马虎应付。有些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业成绩不良,学习动力不足,在面对考试压力时产生厌学和逃避心理。有些大学生更是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平时很少与同学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甚至旷课。
三、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近年来,韩山师范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人本关怀理念,坚持以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目标,注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千方百计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的创新意识,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endprint
韩山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设立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学风建设督查组,各院系也相应成立了学风建设工作小组,学生会成立了学习自律小组。通过完善学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组织体系,统筹规划学风建设工作,保证学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坚持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线,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学风管理机制,开展了学校中层干部联系班级活动,加强政工干部、后勤人员、学生干部三支队伍建设,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注重新生入学管理,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新生班级的助理班主任,以便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及时修订和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自2008年至今,对学生工作的30多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规章修订工作坚持继承性、规范性、科学化、法制化、人性化、民主化等原则,妥善处理以人为本和严格管理、维护学生权益和严格执行规定、按程序办事和提高工作效率、国家有关政策和学院自身规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更新工作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意识,使学风建设上了新台阶。
2. 建立“全程教育、贴近实际”的优良学风教育机制
韩山师范学院通过专业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学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注重全程化、渗透式的教育引导,保证优良学风的持续发展。学校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展“韩山论坛”、“韩园讲坛”等一系列学术讲座,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举办迎新晚会,组织新生参观实验室和教学科研成果,组织学习生涯规划交流活动,介绍学习经验和成长体会。紧抓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爱校、诚信、创业”为主题开展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文明离校活动、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与杰出校友面对面等教育活动。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月”系列教育活动,重点实施行为文明建设、网络文明建设和宿舍文明建设。举办包括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理游园会、心理沙龙、电影展播、团体训练等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开展以“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如“廉洁修身”主题征文活动、“祖国在我心中”合唱大赛、歌手大赛等。开展“情系韩园,共谋发展”主题征文比赛、“科学发展观指引我前行”主题演讲比赛、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等;开展“感念师恩”主题手抄报设计比赛、“感恩友情”主题感恩卡设计比赛和“感恩父母”主题征文比赛;深化“明礼诚信”教育活动,在考试前开展“诚信守纪、拒绝作弊”签名活动,拓展诚信教育领域,与银行共建金融和信用知识宣传教育基地,提高学生对社会信用体系的认识,促进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3. 建立“以评促建、争优创先”的优良学风激励机制
我校制订并实施了《学生综合测评条例》《奖学金实施办法》《优良学风班评定办法》《学生学术、科技、文体活动专项奖励实施办法》《学生创新“创佳奖”实施办法》《评发陈伟南、何才林奖学金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每年开展优良学风班、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陈伟南何才林奖学金、学术文体科技项目奖、创新奖、优秀社团、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校园精神文明标兵、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毕业生等各类评比表彰活动,营造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英语口语、“三笔一话”、多媒体课件设计、演讲、辩论、朗诵等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了学生课外科研立项制度,从划拨专项经费、引进专家教授指导、吸纳社会资源、组织参与重大竞赛活动等方面努力为学生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学校还将宿舍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定期在全校学生宿舍中开展“合格宿舍”“文明宿舍”“标兵宿舍”“优秀党员宿舍”和“学习型宿舍”等评选活动,将宿舍学风状况作为重要的考察指标并对获奖宿舍进行奖励。学校也支持学生考研,为学生提供考研信息、课程辅导、自习场地,指导“博硕考研俱乐部”组织活动服务考研学生,对考研被录取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学生深造,不少学生考上“985工程”院校。
4. 建立“全员参与、重在提高”的学风建设监督机制
我校各部门互相配合,深入开展期中学风状况调研,通过各级干部听课、网上评课、问卷调查、教学督导组随机检查和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认真查找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增强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考核,学生的评价记录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也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反映班级上课情况,这使得教师更加认真备课授课。学校严抓考勤纪律,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占课程成绩一定比重,使学生更加重视课程学习的过程环节,改善了课堂学风。另外,成立了学生文明督导队,对校园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和行为进行检查、制止和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每年的优良学风班评比方面,各班首先进行自评,符合申报条件的班级进行多媒体课件展示陈述,院系分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和各班代表参与评比投票,有效地对各班班风建设进行监督,同时也有利于各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学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5. 建立“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学校家庭双向互动机制
我校注重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在新生入学时便收集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在每年“给家长的一封信”中,通报学院建设发展情况、学生学科成绩、学年鉴定等内容。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经常性对一些困难学生、特殊学生的家庭进行联系和走访,对心理障碍学生、厌学学生、患病学生以及发生意外的学生也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商讨和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学校也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向社会发放招生简章和就业宣传手册,提供相关部门联系方式,举办校园开放日招生宣传活动,方便考生及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招生政策、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方向和就业质量,接受考生及家长的咨询和建议。
6. 建立“绿色呵护,服务成长”多种资助形式的育人保障机制
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弱势学生群体(经济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就业困难生)和特殊学生群体(心理障碍学生)的帮扶力度,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免“六位一体”的助学帮困体系。学校设立“绿色通道”,确保经济困难新生入学。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能获得生活资助费用,充分发挥资助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实施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使资助更为科学合理。通过整理新生《家庭经济情况普查表》,按照“一站式”服务要求,做好贷款申请服务,“让每一个新生顺利入学,绝不让一个在校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通过学习心理辅导、“一帮一”学业辅导,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朋辈心理咨询服务队以及各系心理健康促进部,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排忧解难。
总之,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树立人本关怀的理念,千方百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服务,从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教育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互动机制、资助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建立长效机制。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常抓不懈,这样才能使高校的学风建设好,发挥好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瑾.天津师范大学学风现状调查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2]黄晓芳.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前沿,2012(16).
责任编辑 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