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

2014-12-20 13:21林绮芳
师道·教研 2014年10期
关键词:德育课礼仪校本

林绮芳

德育课教学要适应变化的时代、顺应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让德育课教学模式回归实际、回归生活、回归学生应该是恒久不变的主题。为此,我们目前以行动研究法开展初步的尝试,对德育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以所有合适学生教育的、以人的职业发展脉络所需要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并对各种资源整合后融入到教学中去,进行德育教材的课程化、校本化的开发,以此解决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生活性和实效性问题。目前这一尝试对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职业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以实践专家访谈为起点,探究人的职业生涯必备的做人基本规范

为了更好地研究人所需要的基本职业礼仪和行为习惯,我们以实践专家访谈会(EXWOWO)的方式进行确定,并作为课程内容构架的实证基础。会议上,我们请来了资深的教育专家、企业工程师、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优秀毕业生代表等召开会议,在主持人语言的启发下,以头脑风暴法让与会者分享各种有代表性的交往经历和从中获得的人生经验,以此探究人生发展过程尤其是职业生涯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习惯、职业礼仪等职业素养和能力。

二、以项目为单元基础,模拟学生熟悉的真实生活与职业情境

将德育统编教材中以单元为基础呈现知识的方式,改变为以一个个项目和小任务的方式呈现教育情境,模拟生活与工作情境下的德育环境。以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为例,我们以“生活中的礼仪”和“职业中的礼仪“为项目,以尊老、宿舍、邻里、访友、迎宾、接电话、握手、仪容仪表、着装等一个个生活和职业情境构建小任务,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下了解礼仪与文明的意义,学会在这些情境中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

三、以学生校内外活动资源为内容,拓宽课堂空间,多元视角构建德育课校本课程

我校已经连续参与了九届的南海神庙祭海仪式,一体化教学中的晨会教学、企业文化等等都已经纳入了我们德育课校本教材里。为了进一步开展礼仪教育,我们还构建了以校园生活为素材的健美操德育课程,把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文化当中去,把德育课题带到运动场上去。这样的德育活动课程,既为学生一生所需要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良好气质的养成提供了土壤,也是一种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的生活化、校本化的和谐德育。可以说,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中要求懂得“展示风度翩翩的形体姿态”的知识教育,在我们这一生活化、校本化德育课程的实施中得到最大体现,基本实现了“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有效德育在这里得到初步实现。

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职业合作习惯与意识

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德育课堂需要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构建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实践的依据。从真实职业工作环境看,现代化的大生产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一个复杂的工作任务。从实践上看,在中职学校德育课堂上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施上,我们在接手新生的第一堂课,就以不同的方式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不多于7人。随机分布是为了让不同性格、兴趣、能力的学生互相融入,每组限制人数是为防止个别学生习惯性滥竽充数。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有可能陷入“自由化、形式化和依赖性”的泥潭,但实践证明,它在创造平等参与机会、培养团队精神和养成与他人互助合作的工作品质上具有的优势,是远远超过其不利因素。

五、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参与意识,学会感悟人生

实施科学、合适的评价是教学有效性实现的关键一步,它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与持续。为此,在评价方式上,既要注重平等性、开放性原则,也要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激发点创设评价方式。为了进一步激励课堂的学习行为,相关教育理论认为,“合理需要的尊重与满足是人德性生成的基础和原动力”。所以,在德育课要实现“合理需要的尊重和满足”,除了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一定的评价方式获得自身的尊重与满足外,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将来入职后需要面对怎么样的环境,以此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价值观教育在“无痕”中进行。例如以扑克牌数字作为分数,每次课堂活动后让学生随机抽取扑克牌作为小组分数,抽取的扑克牌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欲望与参与动机,团队意识明显增强,也让学生明白了人生机遇、勤奋努力与运气是如影随形的哲学道理。“牌如人生”,这其实也是一种教育,它在引导学生学会淡定面对生活的种种机遇与困境挑战上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课礼仪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