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小梅(黑龙江草原饲料中心实验站)
优良牧草是草食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选择引进优良牧草品种建立人工草地和进行天然草地的改良,可为草食动物提供充足、优质的饲料及营养物质。但是适宜高寒地区的牧草品种短缺,因而引进适合于高寒地区生长的优良牧草对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重要意义。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热资源丰富,但是优质牧草所占比例小,尤其是高产优质的栽培品种更少。因此,引进优良的耐寒牧草品种是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引进优良牧草品种建立人工草地,可以提高草场生产能力,减轻天然草场载畜压力,遏制或减轻草场退化,保证畜牧业稳定和持续性发展。为此,根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牧草生长特性,从青海、四川、吉林等地引进抗寒性较强的4种牧草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希望通过引种试验研究,选择出适合在东部地区种植的多年生优质禾本科牧草品种,为本地区草地建设提供依据。
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位于双鸭山市宝清县宝清镇,海拔102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85毫米,年均温5.6℃,最热月均温22.7℃,最冷月均温-17.3℃,极端最高温度34℃,极端最低温度-19℃,无霜期147天,年有效积温(≥10℃)3047℃。
试验区内土壤类型为壤土,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氮、磷、钾)36.4克/千克、160毫克/千克、106.1毫克/千克、301.6毫克/千克,pH6.9,前茬作物为紫花苜蓿。
2.试验材料。2011年从四川、青海、吉林引进4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分别为:川草2号老芒麦、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吉生1号羊草。对照品种为:东北羊草。
3.试验设计。播种日期为2011年7月23日,播前试验地进行耕翻,每小区施磷酸二铵350克作基肥,人工开沟条播,行间距30厘米,小区面积15平方米(5米×3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播种深度2~3厘米,播后镇压。播后遇干旱适时灌溉保苗,第一次刈割后,每小区追施尿素150克。
播种量分别为:川草2号老芒麦、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50克,吉生1号羊草、东北羊草65克。
4.观测项目及方法。牧草在2011年夏季播种,当年未进行各项指标测定。此次主要观测分析2012年和2013年观测的鲜(干)草产量、刈割时植株高度和越冬率等。具体方法如下:
(1)鲜草产量。第一茬草在抽穗期刈割测产,留茬高度6厘米,当年最后一茬再生草在初霜前30天 刈割。测产时先去掉小区两侧边行,再将余下的8行去掉两头,留中间4米,实测所留9.6平方米的鲜草产量,然后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
(2)植株高度。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5株,计算平均高度。
(3)干鲜比。每次刈割测产后,从每小区随机取3~5把草样,将4个重复的草样混合均匀,取约1000克的样品称重后,挂置于通风遮雨处晾干再次称重。干鲜比为样品风干重占鲜重的百分比。
表1 鲜草产量及刈割时植株高度分析
(4)越冬率。在每小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段3处,样段长50厘米米,做好标记。在上霜前测定样段内植株数,返青后测定样段内存活的植株数,计算平均越冬率。
1.鲜草产量及刈割时植株高度。由表1可知,2012年4个引进品种中川草2号老芒麦、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吉生1号羊草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2013年4个引进品种中同德老芒麦和同德短芒披碱草显著低于对照品种,其他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
各品种植株高度均呈现出第一茬高度高于第二茬,第三年高于第二年的趋势。
2.干鲜比。干鲜比是指牧草干重占鲜重的百分含量,它反映牧草的干物质累积程度和利用价值。由表2可知,各品种第一次刈割时干物质含量低于第二次刈割。2012年各品种干物质含量低于2013年。利用鲜草总产量和干草总产量计算出的平均干鲜比中,2012年干物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吉生1号羊草、川草2号老芒麦、东北羊草、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2013年干物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同德短芒披碱草、同德老芒麦、吉生1号羊草、东北羊草、川草2号老芒麦。
3.干草产量。干草产量是牧草生产能力的重要测试指标。由表3可知,2012年干草产量引进品种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2013年仅吉生1号羊草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其余品种差异不显著。从两年累计干草产量来看,仅同德短芒披碱草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从两年干草产量平均值来看,川草2号老芒麦和吉生1号羊草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其余品种与对照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4.越冬率。越冬率是黑龙江地区引进牧草品种的关键项指标,从实验结果来看,引进的5个牧草品种第一年越冬率均较低,其中川草2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显著低于对照品种。第二年越冬率明显提高,均能达到95%以上,虽然川草2号老芒麦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但未对饲草生产造成明显的影响,各品种均能够在试验地区安全越冬。
表2 干鲜比及干草产量统计表
表3 干草产量数据分析表
表4 平均越冬率分析 %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黑龙江省建立人工草地和对退化的天然草地进行改良时,需要引进大量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牧草新品种,这都使得优良牧草的引种试验工作成为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特别是引进适应性强的抗寒牧草品种。此次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4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能够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水肥管理和耕作措施,均能正常生长,综合各项观测指标,川草2号老芒麦和吉生1号羊草各项指标表现较好,生产能力高于当地的东北羊草,但同德老芒麦和同德短芒披碱草对黑龙江寒冷地区自然条件也有很强的适应性,生产能力与当地的优势品种东北羊草相当,各品种均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益,可在当地草地建设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