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于英语大班型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英语大班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进一步调查和分析,并探索了英语大班型教学中的实施原则与策略,旨在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英语大班型教学 原则 策略
大班型教学作为目前我国外语教学采取的普遍形式,一直受到学者们的热切关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外语教学理论等不同学科角度对英语大班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为大班型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然而,国内外学者未能从根本上厘清大班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新型关系,因此,本研究对大班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提高英语大班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英语大班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对英语课程实行大班型教学能够促进不同背景和层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挑战性和积极性。但与此同时,学生人数众多不便于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制约了教师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教师无法对学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由此带来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学生的整体成绩无法共同提高。具体来看,英语大班型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每个学生的背景和兴趣迥然不同,所以同一学习内容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也不尽相同,很难有完全适应全部学生难易程度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抽象与具体之分,有的学生喜欢独立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则偏爱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其学习特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学生掌握同一知识的程度并不一样,所以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必然千差万别;学生在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方式均有所不同;每个学生必须掌握新的学习策略,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不同的学生会喜欢不同的课堂环境;为了达到集体和个人的目标,每个学生需要的帮助也不尽相同(Carol,2003)。以上问题的产生均与教师的角色与职责没有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改变有很大的关联。
二、英语大班型教学的实施原则
1.匹配原则
匹配原则是指在英语大班型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个阶段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都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认识理解为出发点,都要优先考虑和满足本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类型和学习水平。匹配原则作为大班型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匹配原则的应用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要具有适当的新颖性,同时能够符合该阶段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学习内容的难度以及学习进度的安排要适合该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智力水平。这样,学生就有机会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材料。
2.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设计和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来适应和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智力类型以及学习风格,鼓励学生在优先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智力优势相一致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参与那些不符合自己兴趣爱好或智力优势的学习内容或活动。将多元化原则运用到英语大班型教学中至少具有两个优势:首先,不同阶段的学生都有机会按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智力优势相一致的方式进行学习;其次,通过对学生学习机能方面的欠缺或不足进行弥补,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自身的兴趣结构和知识积累,最终实现学生各种心理机能的协调发展。
3.互动原则
将“交往”、“对话”和“互动”因素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交往互动”的形式相互学习,是实施大班型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课堂的交流与互动,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都可以得到激活和显现。与此同时,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可能构成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当不同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或者当不同的想法与体验碰撞在一起时,学生原有的经验就可以得到改组与改造,原有的认识与理解就可以得到矫正、补充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成就,而是一种集体取得的成功。因此,课堂中的对话和互动既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彰显个性提供了平台,也为参与其中的个体完善自我、补偏救弊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夏正江,2008)。
4.转化原则
英语大班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扬长补短”和“长善救失”。通过关注不同阶段学生的优势和劣势,通过以优带劣,达到促长补短。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发展自身某方面的优势,进而在发展优势的过程中改善提高自己的劣势。例如,对一些不喜欢记忆单词,却热衷于演讲、辩论等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这些学生在参加此类活动的过程中达到扩充词汇量的目的。当学生的词汇量得以扩充,他们的演讲、辩论水平一定也会得到更大的提升,这正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期望达到的良性循环。
5.差异原则
差异原则是指在实施考试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能够采用灵活、弹性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估。大班型教学强调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阶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其目的在于追求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和最佳发展,那么必然要求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差异化的考核与评估。然而,传统的考试与评分标准往往局限于认知领域,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差异原则则要求教师在给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和打分时,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的努力与进步程度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并且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学会自我评价。
三、英语大班型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主导作用。教学活动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管理学中的SMART原则。简单的说,SMART原则指的是人们在制定工作目标或者任务目标时,需要考虑目标与计划是否是SMART化的,只有具备SMART化的计划才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也才能指导保证计划得以实现。其中,S代表具体的(Specific),指的是教学目标要切中特定的学习指标,不能笼统;M代表可测量的(Measurable),指的是教学目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评价这些目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A代表可实现的(Attainable),指的是教学目标在学生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是实现的,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代表相关性的(Relevant),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此教学目标与其他教学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教学目标,但与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达到,意义也不是很大。T代表时限性(Time-bound),指的是教学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的方式也会带来评价的不公正,伤害学生的学习热情。endprint
2.学生群体的准确划分
作为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动机在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够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有学者将语言学习动机分成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如果学习者自身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具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动机就是内在动机;如果学习者学习语言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如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那么这种动机就属于外在动机。虽然外在动机也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但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更为长久。内在动机是语言学习者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Arnold,2000)。因此,在英语大班型教学活动中,授课教师应该首先识别不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要求,然后因势利导,努力将学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以利于今后教学任务的开展。
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学习要求以及学习能力把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R1,即“学习成绩不突出,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没有学习兴趣和意愿”;第二阶段为R2,即“学习成绩不突出,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但是有兴趣和意愿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成绩”;第三阶段为R3,即“学习成绩良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缺乏学习兴趣和意愿,缺乏努力学习的动力”;第四阶段为R4,即“学习成绩良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同时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意愿以达到更高的目标”。通过上述方法,授课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所带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以期找到适合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授课方式。
3.教学风格的多样选择
授课教师可以对处于R1阶段的学生采取“告知式”的教学策略,即讲授具体的语言知识和具体的学习方法,并且通过不断设定目标—达成目标—设定新目标—达成新目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上均有所提高;对处于R2阶段的学生,授课教师同样需要教授给这一阶段的学生以具体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由于没有掌握足够的学习方法,该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而错误有时导致焦虑。此时,教师应该积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和嘲讽;对处于R3阶段的学生而言,授课教师在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如阅读、讨论、评估、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主题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对处于R4阶段的学生,授课教师需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在必要时提供相应的支持即可。通过这样的针对性策略,授课教师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4.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对于大班型教学来说,学生人数众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贯彻差异原则,具体表现在:第一,评价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第二,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提供更多教育信息;第三,评价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第四,评价应在保证共同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华国栋,2009)。评价离不开考试,但传统的“一刀切”考试也带来许多负面问题。例如,以分数排队,貌似公平,实不平等,因为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客观存在,那么每个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资源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大班型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意显性的分数,还应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要求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为了使评价客观公正,我们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不必囿于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们可以采用总分、部分分、进步分、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的评分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同学、家长以及学生本人参与评价,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5.教学内容的科学调整
基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因为只有通过目标设定—效果评价—内容调整这一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实现英语大班型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调整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不同群体的学生是如何学习,起点在哪儿以及怎样思考的,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围绕关键知识,质疑问难,从而将关键知识融会贯通;其次,教学内容的调整一定要符合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及学生的普遍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做到触类旁通;第三,在调整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需要。对于那些程度较好的学生,需要给他们补充一些探索性、思考性强的内容。而对于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则要降低要求。总之,教学内容的调整要适度进行,既要通过调整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差距适度,能在同一课堂教学。此外,调整教学内容还要兼顾到内容的实用性以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华国栋,2009)。
————————
参考文献
[1] Arnold,J.情感与语言学习.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Carol,A.T.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刘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 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莫雷.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5] 夏正江.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李枫(1980-),女,山西运城人,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