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伟
(南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福建 南平 353000)
乙酸乙酯又称醋酸乙酯,是无色透明有芳香气味的液体,也是清香型白酒GB/T 10781.2-2006[1]的主体香气,其稀时呈清香,浓时呈梨香,它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白酒品质的好坏,能准确的定量分析乙酸乙酯的含量是清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对其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步骤之一,同时也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其产品质量的监管手段。现行国家标准GB/T 10345-2007[2]中就乙酸乙酯的检测做出了规定,当使用毛细管柱分析时则用乙酸正戊酯作为内标物,若使用填充柱分析时则用乙酸正丁酯作为内标物,这样的分析方法中就需要在每个白酒样品中加入内标物质,操作步骤复杂,同时对操作者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为使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文中就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分析乙酸乙酯作出比较,结果分析表明内标法与外标法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在分析白酒样品中乙酸乙酯含量时使用外标法进行分析,以简化实验分析工作,同时能快速简便的得到实验结果。
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毛细管色谱柱为Agilent DB-ALC1;Agilent 7693自动进样器(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l204-IC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乙酸乙酯(GBW06114);内标物质乙酸正戊酯(GF0762);乙醇(色谱纯);超纯水。
仪器的工作条件见表1、表2。
表1 仪器测定参数
表2 程序升温参数
称取标准品乙酸乙酯0.1734g,用60%的乙醇溶液定容至25ml,制成浓度为6.936g/L的母液。内标法:用母液稀释分别制得浓度为0.289g/L、0.578g/L、0.867g/L、1.156g/L、1.734g/L系 列的标准液,同时使这一系列标准液中含有浓度为0.234g/L的乙酸正戊酯,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后,以保留时间确定乙酸乙酯与乙酸正戊酯,以浓度为纵坐标,乙酸乙酯的峰面积与乙酸正戊酯的峰面积比做横坐标作一曲线,白酒样品则制成含有浓度为0.234g/L的乙酸正戊酯的样品后进行六次样品平行分析。外标法:用母液稀释分别制得浓度为0.289g/L、0.578g/L、0.867g/L、1.156g/L、1.734g/L系列的标准液,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后,以保留时间确定乙酸乙酯,以浓度为纵坐标,乙酸乙酯的峰面积做横坐标作一曲线,白酒样品则直接进行六次样品平行分析。
气相色谱是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一种高效、快速分析方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多组分混合物的分离、分析方法。它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离并通过适当的检测手段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3]。其原理:当多种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仪的气化室气化后呈气态。当载气流入时,气化的物质被带入色谱柱内,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不断地进行分配。在理想状态下,溶质于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可用分配系数描述,当分配系数小时,溶质在柱中就停留时间短,即滞留因子大,所以它将首先从色谱柱流进鉴定器,经放大系统放大后,输出讯号便在记录仪中自动记录下来,这时呈现的图形为色谱图;当分配系数大时,溶质在柱中停留时间就长,其色谱图在记录仪上后出现。由于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将一混合样品通过气-液色谱柱时,其所含组分就可得到分离[4]。
用内标法分别对三个清香型白酒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标准物乙酸乙酯和内标物乙酸正戊酯的图谱见图1。
表3 白酒中乙酸乙酯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
图1 乙酸乙酯和乙酸正戊酯色谱图
用外标法分别对三个清香型白酒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标准物乙酸乙酯的图谱见图2。
表4 白酒中乙酸乙酯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
图2 乙酸乙酯色谱图
从内标法和外标法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两种分析方法都能准确的对清香型白酒中的乙酸乙酯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外标法数据分析结果相对于内标法数据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从表5中可以得出外标法和内标法的数据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其分析测定的结果相对误差很小,能保持在国家标准GB/T 10345-2007[2]中规定的相对误差的5%之内。因此采用外标法分析清香型白酒中的乙酸乙酯也能取得很好的分析结果。
表5 内标法分析结果与外标法分析结果的比较
综上所述,可以使用外标法代替内标法对清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含量分析,减少实验分析时所需的标准品,只需用到乙酸乙酯标准品,同时还简化了分析的操作步骤,以降低对实验操作者的难度,更能提高检测分析的效率,而且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相对于内标法无显著性差异,可以推广到平常的分析检测工作中,为日常检测工作提供简便方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0345-2007 白酒分析方法[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路纯明,牛安妮,叶维明.实用仪器分析[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284.
[4]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其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