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伦
摘要:ERP系统的开发关系着公司经营的成败,也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统筹系统的开发、控制、维护是保证上线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系统开发;风险管理;内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166—02
审计信息化包括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审计工作,和以信息系统为对象开展审计业务两个方面,既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一项重要使命,又是开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管理审计的重要支撑,对审计工作的程序、管理,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都提出了新要求。我公司通过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还实现了防护关口的前移。总结开展信息化审计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统筹规划,建立ERP系统的风险管理体制
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使信息传递存储方式由纸质转为电磁,内部控制形式由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呈现透明度共享度高,输入分散的特点,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病毒攻击、黑客入侵、数据泄密、系统瘫痪等运行风险。为准确地识别、评估、防范公司ERP系统运行中面临的风险,顺利推进公司管理信息化,集团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抽调审计、财务、信息中心的业务骨干组成ERP专项工作组,对系统的上线进行统筹布局。工作组依据公司的战略目标规划信息系统,控制政策程序经审计评估、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布局上充分粘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并方便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做法如下:
1.1预置审计程序,将审计信息化纳入风险管理范畴统一管控
为控制信息系统固有风险,公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效益性、实用性、开放性原则,将审计信息化纳入企业风险的整体框架进行设定,在资源配置、流程优化、协作配合中提升审计信息化的战略地位,通过预置审计程序,统一数据结构,接入审计接口,解决了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可视线索消失、数据结构不统一、审计工作取数难的困扰,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留了清晰的审计线索。
1.2开展风险审计,发挥防护功效
信息系统开发中,信息化专项工作组主动审计部意见,如期完成了ERP系统的上线。ERP系统上线审计,我们主要关注了以下风险:
(1)计划阶段。目的是否明确,是否准确描述了系统的效果,是否明确了系统开发的组织,对整体计划进程预计是否正确,计划能否随经营环境改变而修正,计划是否制定有可行性报告,关于计划的过程和结果是否有文档记录等。
(2)开发阶段。A分析控制:是否己分析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否确定用户功能和性能需求;是否确定用户的数据需求。B设计控制:界面是否方便用户使用;设计是否与业务内容相符;性能能否满足需要,是否考虑故障对策和安全保护等。C编程控制:是否有程序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编写,并与设计相符;有无违背编程原则;程序是否按要求测试;编程的书写、变量的命名是否规范。D测试控制:测试数据的选取是否按计划及需要进行,是否具有代表性;测试是否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进行,是否有用户参与;结果是否正确记录。
(3)运行阶段。A输入控制:是否制定并遵守输入管理规则,是否有数据生成顺序、处理等的防错、保护措施、防错、保护措施是否有效等。B通信系统控制:是否制定并遵守通信规则,对网络存取控制及监控是否有效等。C处理过程控制:数据处理实现的目的,系统处理的差错率,平均无故障时间,可恢复性和平均恢复时间等。D数据库控制:对数据的存取控制及监视是否有效,是否记录数据利用状况,并定期分析,是否考虑数据的保护功能,防错、保密功能是否有效。E输出控制:输出信息的获取及处理时是否有防止不正当行为和机密保护措施,输出信息是否准确、及时,输出信息的形式是否被客户所接受,是否记录输出出错情况并定期分析等。
(4)维护阶段。维护是否建有计划,得到授权;是否对发现问题作了修正,记录是否完整,旧系统的废除是否经过审批。
通过分析,输入评价指标,建立模型,实现对系统风险的防范。
1.3优化业务流程
配合ERP系统上线,公司对原来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重组,传统的需要几步或几个部门完成的工作,在EPR中利用统一的数据库和集成的信息系统一次就可以完成。
1.4严把信息来源
随着对信息系统和数据驱动的自动化决策系统及程序依赖性增加,数据的可靠性风险逐步增大,能否输出正确的数据,不仅取决于处理程序正确与否,更取决于录入数据是否正确。为提高信息质量,公司根据六西格玛的系统改善方法论,将管理信息化分解为数据来源信息化、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通过已接口系统完整性系数、管理系统功能完备性系数对信息质量进行管理,对信息的获取、维护和分配实施严格控制,严把数据输入关,明确数据来源的控制主体和责任人并实施考核。此外,结合公司经营特点,重点对库房和销售数据细化考核,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数据的产生。
2强化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审计
ERP系统是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记账、算账、报账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控制的重点是人机交互处理过程和计算机系统业务处理过程。数据处理的集中性导致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弱化,必须结合ERP系统的特点,对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岗位设置、职责划分开展评估,以保证关键业务领域、业务活动经过授权且安全有效,防范原手工作业环境下审计可视线索消失带来的风险。主要措施如下:
2.1开展信息管理制度审计
公司所有生产经营指令全部依靠信息系统发出和传递,一旦系统停止运转或黑客入侵,将会造成经营中断、机密外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我们把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作为重点,定期检查并向高管层通报检查结果。制度审计主要关注以下环节:(1)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定、执行及考核情况,如:财务部应按系统管理员、电算审查员、系统输入员、系统审核员等进行岗位划分和考核。(2)安全保密制度,包括口令密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机房、保卫、数据资料安全等;(3)硬件设备的操作管理制度,操作过程应遵守的流程和注意事项;(4)数据管理制度,包括数据输入、输出、存储、查询、使用等;(5)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范围、期限、保管办法、借阅领用手续;(6)系统维护制度,包括系统维护的申请、审批、实施等。通过审查确定信息管理制度制定的完善程度和实际执行情况,有无有章不循、越级越权现象,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否拒绝执行错误指令并报警。
2.2重视ERP系统中的一般控制审计
一般控制是对系统中组织、开发、操作、管理等系统运行环境所进行的控制,通常以制定规章制度、网络安全软件和程序控制形式体现,重点关注以下内容:系统平台结构的合理与规范,是否具有多层防范黑客或病毒侵扰的措施,在数据接收与发送方面是否具备防止非法窃取、篡改措施,有无密码、密锁、签名认证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有无备用系统保证原系统在硬件物理损坏的情况下正常运行,有无备用能源保证在主动力系统异常状态下系统正常运行。
2.3加强ERP系统中的应用控制审计
应用控制是对信息系统某一具体处理过程施加的控制,主要以程序形式体现。审计时,我们在对系统—般控制做出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读原程序、模拟数据上机测试、上机处理实际业务等方式测试系统的安全性,控制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如对会计模块的审计主要包括业务系统及接口程序,主要检查信息处理的准确、及时、完整、可靠性,查看是否具有容错、纠错、控制能力,处理过程及方法是否符合制度法规要求,接口程序审查重点关注数据来源的合法性,有无篡改删除痕迹。
通过对上述审计,对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意见,保证了公司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的稳定可靠。
3以资金、预算为主线,全面监督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
资金是公司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强、风险最大的资产,为实现资金安全管理,审计组将预算植入ERP系统,通过程序控制预算外资金的支付和使用,严控费用支出,并安排审计人员实施在线监控,依托资金这条主线,实时把控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从采购、销售、回款、费用报销、理财等方面监督评价产、供、销环节集成互动和资本运作的效果,审核每一笔资金的进出是否符合预算要求,是否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的三集五大精神,实现权力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从认识和行动上都和上级部门保持高度一致,避免资金运作风险和自传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