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清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一线教师努力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提问和讨论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与人合作的习惯,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自主探究;方法
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以记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一、兴趣与自主
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之初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整堂课就会像一块“吸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也将非常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开展。因此,在教学伊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图画、视频、影音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然后再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并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试探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带领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
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讨论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然后通过投影展示动画图片,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当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后,再引入新课。另外,也可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简单归一应用题为例,该怎样算出全班同学一分钟内的脉搏总数?方法一:让每个同学测量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数,然后把所有数据加起来。方法二:测出一个同学一分钟的脉搏数,然后乘以全班的人数。方法三:算出一个小组同学的脉搏平均数,然后乘以全班人数。方法三相对于方法一要省时,相对于方法二要准确。但是,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要积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二、思考与探究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思考与探究必不可少。学生有了思考才会产生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主动探究,通过主动探究才能有所创造。
教师在完成课前铺垫和情境引导后,趁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题,为学生设定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还以简单归一应用题为例,在明确三种计算脉搏总数的不同方法后,可以通过分析从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法,再脱离题目的表象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如可以采用算平均数求总和的方法等等。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提示、建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辅助,让学生充分开展自主探究。
张梅铃教授曾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陷的创造毕竟是创造。没有一蹴而就的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和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所以,教师鼓励学生探究就是鼓励学生创造,鼓励学生发现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某种题型展开思考,对学习方法进行探究,然后掌握这些方法,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教师教一步学生学一步的做法好得多。
三、合作与交流
有时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需要小组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落实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如小组讨论法。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两步:1.小组讨论研究。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和讨论,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负责人,小组讨论时其任务是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小组交流时教师可巡回于各组之间,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2.小组间交流。在完成小组学习讨论之后,小组的负责人要将全组的意见集中并整理,再向全班报告,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而后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提问或分发测验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此环节意在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参与组内的学习与交流,也是对小组组织交流活动是否成功的检验。小组讨论法的好处在于,学生间彼此熟悉,在宽松的氛围中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避免因课堂内容枯燥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
四、总结与强化
总结与强化环节意在对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概括要点、理清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考推导数学结论,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再举一反三,解决类似问题。
总之,实践探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究的方法一定要灵活多变,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王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的课堂关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徐素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3]辛喜元.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0,(01).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