钊芬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语言对于教师来说,是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教学手段怎样现代化,只要是教学就离不开教学语言。
就语文学科而言,语言的应用更为重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起着表率、引领的作用。好的教学语言是讲究表达艺术的语言,能使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深奥晦涩变得浅显易懂。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法国的蒙田说过: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
1.斟酌准确严谨的措词
语文教师要用词准确,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启发提问,都要把话说得准确无误,不给学生模棱两可之感。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和生动形象,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应当练就一种言简意赅的本领,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都不应是教师所追求的。另外,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准确、鲜明是教师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因素,离开了准确,表意就会发生扭曲;离开了鲜明,再准确的语言也变得苍白无力,缺乏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深钻教材的能力。
2.营造波澜起伏的语言情感
营造波澜起伏的情感艺术,首先要善于比喻,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课堂气氛营造得波澜起伏、激动人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其次语言要生动形象,有波澜有起伏,通过速度的变化形成音乐般的节奏美,有时像高山瀑布飞流直下,有时如村边小溪涓涓流去。讲到难点、重点就要加重语气,放慢速度,讲述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善于描绘,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巧用旁征博引的激励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最成功的教学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教学,而教师口若悬河的旁征博引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只有掌握古今中外的广博知识,才能用优美流畅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学生打开眺望未知世界的窗口。
4.妙用含蓄幽默的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含蓄幽默的语言多用于教学调控上。幽默的语言能使人受到感染,在笑声背后是智慧的启迪,是爱心的呼唤,是师生课堂交流的润滑剂,是创造性思维劳动的结晶。含蓄幽默的语言既能调节课堂气氛、融合师生关系,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益智明理的作用。
二、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无声胜有声”,对学生来说这种教育会比不厌其烦的说教更具影响力。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次沉默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乐学的氛围,这便是“无声语言”的独到之处。
1.善用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用眼神的交流,才能把握课堂的气氛。学生都很贪玩,当上课铃声响后,他们的注意力还没完全从课间活动中转移到课堂上来。这时,教师可以用目光扫视整个教室,提示他们从课间活动的兴奋中转移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上来。上课时,教师用充满活力、愉快、自信的神情来感染学生,能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当教师注视学生的次数增多时,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就会提高。
2.善用表情
面部表情是学生接受教师最直接的肢体语言。教师好的面部表情能传达真挚和温暖,使学生如沐浴春风,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表现能力。如果教师总是表情阴沉严肃,给学生以恐惧感,学生会显得很紧张,这样教学效果会大大降低。
3.善用手势
形象、生动、活泼的手势是课堂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教师讲课时附以适当的手势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可以增加课堂的感染力。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可以不说“请举手”,而是自己做个举手的动作,这时学生就领会地举起手来;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不说“请某某说”,而是把手伸向要请的学生,手心向上抬起做出热情邀请的动作,学生自然领会意思站起来答题。
4.善用姿态
学生模仿能力强,易感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他们。教师良好的姿态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感受,还能使学生心情愉悦,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在课堂上站立或走动时的状态,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影响。它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还能让学生欣赏、喜欢上这位教师,并因此喜欢上这门学科。
总之,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是掌握了语言艺术的人,一个懂得创造语言艺术的人。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教学语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征统一。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