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长极视角的我国信息产业布局分析

2014-12-18 18:46欧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增长极信息产业

欧玲

摘要:随着信息创新加速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信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聚集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基于增长极理论,从地理空间表征、扩散-极化效应、规模经济和外部条件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认为其已经具备的增长极的特征,可以作为新型增长极的推动型产业成为我国除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外更多地区的新兴主导产业,指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将陆续承担信息产业转移,成为信息产业布局的趋势。

关键词:增长极;信息产业;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00102

1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他将经济空间看作会产生各种支配效应的力场,而位于力场中会产生推动作用的单元便是增长极。增长极产业自身迅速增长的同时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美国经济学家盖尔研究了各种增长极理论后,指出影响产业空间发展过程是扩散回流的过程,并将此效应归纳为增长极理论的其中一个特点。而增长极的另外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地理空间上表征为一定规模的城市,二是增长极以推进性主导工业部门或者大型的不断发展的工业综合体为载体。增长极模式是产业生产空间布局的经典模式,可能出现在不同区域。此模式非常重视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在近期的研究中推进型企业更加重视知识创新和技术革命。佩鲁认为市场充满垄断与不完善,不能自行理性选择推进型企业,政府必须参与进来,对某些推动型企业进行补贴和规划。随着信息技术的极快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成为增长极推进型企业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2我国信息产业布局发展现状

传统信息产业主要聚集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地区集中了我国90%计算机产能。2013年软件业百强企业中有81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软件业务总收入占所有百强软件企业的89%。发达地区的信息网络产业资源相对丰富,产业链相对完整,区域特色显著,技术含量较高,良好的硬件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能产出具有竞争力的高档次产品,主要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并形成以计算机、软件和网路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规模总量偏小,总体发展相对落后,但其信息服务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互联网发展飞快,中西部网民的增长速度,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由于中西部发挥其自身优势,整个信息产业的产业转移也在持续推动中。随信息技术创造革新,信息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呈现迅猛态势,互联网新型消费规模迅速扩大,基于信息服务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成为信息产业的新型拉动力。

3具体分析

3.1地理空间表征

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极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城市中的先导产业增长,然后带动产业综合体的增长,最终推动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作为增长极的推动型企业在地理上显示出集聚的趋势。信息网络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由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传统信息网络产业中占主导优势的软件业和计算机产业依然具有比较明显的空间产业集聚特点。沿海地区是我国信息网络产业发展的优势集中的中心地区,这些地区更是形成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起来了信息网络产业集群,国家也先后批准了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9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34个信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信息络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加速,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应用取得新进展,服务化转型趋势明显。2013年统计的软件百家企业中有45家是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总收入发到1773亿元,同比增长16.5%,占整个信息行业比重达到48.4%。这些新兴领域产业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得到发展,不断与新技术、形态与商业模式融合,逐渐从“桌面、单机、本地“向“云、网络、移动”的转变,以信息的无限制传播为未来发展导向的信息产业存在突破传统地域的限制的趋势。信息消费的拉动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互联网的发展极大降低了企业间远程教育成本,提高组织和协调的复杂活动的效率。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动力,3G乃至4G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经济的新增长。

3.2扩散-极化效应

佩鲁认为,经济一旦偏离了初始的均衡,由于非对称支配关系的作用偏离会越来越大,除非有外在的反向力量推动经济才会回到原来的均衡位置,这就是增长极的极化作用。极化作用使推动性产业得到发展并其产生吸引力,吸引周围地区的劳动力与资金,推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与其他区域经济造成差异,对周围区域而言是负效应。增长极也具有扩散效应,增长极的发展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区域间的差异减小。传统的增长极推动性产业极化效应较为明显,资金技术要素等转移到核心区域,造成周围区域与周围区域的发展差异,此过程占据时间比较长,导致扩散效应不明显。而新兴的信息网络产业产生除了产生前期的显著的极化效应外,扩散效应已经开始显现,这也与以上提到的信息产业不断向服务型转型的转型密切相关。

2009至2013年华为连续5年蝉联软件行业收入首位,海尔、浪潮与北大方正也连续5年排在前五名,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信息产业在不断地通过产品创新和业务转型以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从而实现增长,在云计算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化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百强企业加快了有软件开发向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产品也由传统的软件向信息服务与解决方案延伸。各大软件企业正在不断丰富在电商、智能交通、金融、安防监控等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极大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3.3规模经济

增长极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具备一定规模的资本、劳动力与技术的积累存量的条件下,能够不断吸引投资从而扩大经济规模,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产出的增加比例超过了投入增加的比例,形成规模经济。最新统计的中国软件百强企业总营收达到3667亿元,同比增长7.8%,利润总额654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利润同比增长20%的企业达到19家(参见表1)。2013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软件收入1017.7亿元连续第十二年蝉联榜首,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出现了软件收入千亿元级别的企业。排名前十的企业的软件收入全部超过500亿元,50至100亿元的企业共有十三家,比2012年增加了4家。可见以软件业务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营收逐年增加,经济效率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了主导产业的力量,并且成为前景非常可观的新兴增长极。

3.4外部条件

良好的外表条件是增长极形成的必要条件,例如适宜的知识创新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政府高效运作的软环境。特别是像新兴的信息产业对基础互联网络设施建设要求较高,而我国在信息推进领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初见成效。目前中国信息产业也处在向信息服务方向转型的趋势中,3G、4G、公有无线网络Wi-Fi的普及以及手机应用的创新等都给信息产业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并且极大推动了相关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创新速度也给传统信息产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发展空间。

以IP地址为例说明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强劲发展势头,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的IPV6地址数量为14607块/32,2012年同期增长16.5%,位列世界第二位,各大运营商也在积极开拓IPV6用户及扩大网络规模,也极大的推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如图1所示)

4总结

信息产业不断带动知识创新及科技突破,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以上从增长极视角分析了我国的信息行业的发展状况,随着依托逐渐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从生产传统的技术类产品向生产信息服务类产品的转型加速,信息产业呈现了新型的商业模式。一是从地理空间上看,传统的信息产业还是具有很明显的聚集效应,但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革新,新型的信息产业呈现突破地域限制的趋势,依赖信息及时流通成为此类信息产业的新特点。产业转移有序推进,2013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区域增速高于东部地区。二是从增长极扩散极化理论分析,作为代表着信息科技创新方向的信息产业却在比较短的发展周期内已经开始呈现明显的扩散力,产生了极大的经济辐射力,对相关的产业产生了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拉动作用,信息服务对象囊括了金融、航空、机械等众多行业,使相关产业实现高效的运作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是规模经济上,中国已出现了千亿级收入的超大型软件企业,并且产生了百亿元级收入的企业,信息产业也已经成为发达经济区的主导产业。最后从外部条件分析,不仅在基础设施互联网建设上的速度加快,国家陆续颁布《关于促进消费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与《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的意见》等意见措施,有望进一步拉动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增长。

综上,信息产业完全可以作为新型增长极的推动型企业成为我国除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外更多地区的新兴主导产业。充分把握机遇,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快壮大信息产业总量规模是我国各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在信息消费的促进与政策引导下,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成为进一步拉动产业增长的有效动力。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应继续发挥东部地区信息产业的聚集效应与辐射带动作用,支持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中、东、西部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培养出一批具有强辐射扩散作用的信息产业示范性产业基地,加快推动中西部地区形成信息产业的新型增长极。

参考文献

[1]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8211.

[2]《信息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信息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7).

[4]中国电子报.2013年(第十二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R].2013,(6).

[5]丁玲华.基于产业布局视角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张英[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6670.

[6]徐伟.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经济分析—基于生存技术法[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2728.

[7]董爱军.信息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8]姜皓.长江三角洲信息产业集群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3.

3.4外部条件

良好的外表条件是增长极形成的必要条件,例如适宜的知识创新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政府高效运作的软环境。特别是像新兴的信息产业对基础互联网络设施建设要求较高,而我国在信息推进领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初见成效。目前中国信息产业也处在向信息服务方向转型的趋势中,3G、4G、公有无线网络Wi-Fi的普及以及手机应用的创新等都给信息产业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并且极大推动了相关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创新速度也给传统信息产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发展空间。

以IP地址为例说明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强劲发展势头,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的IPV6地址数量为14607块/32,2012年同期增长16.5%,位列世界第二位,各大运营商也在积极开拓IPV6用户及扩大网络规模,也极大的推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如图1所示)

4总结

信息产业不断带动知识创新及科技突破,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以上从增长极视角分析了我国的信息行业的发展状况,随着依托逐渐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从生产传统的技术类产品向生产信息服务类产品的转型加速,信息产业呈现了新型的商业模式。一是从地理空间上看,传统的信息产业还是具有很明显的聚集效应,但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革新,新型的信息产业呈现突破地域限制的趋势,依赖信息及时流通成为此类信息产业的新特点。产业转移有序推进,2013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区域增速高于东部地区。二是从增长极扩散极化理论分析,作为代表着信息科技创新方向的信息产业却在比较短的发展周期内已经开始呈现明显的扩散力,产生了极大的经济辐射力,对相关的产业产生了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拉动作用,信息服务对象囊括了金融、航空、机械等众多行业,使相关产业实现高效的运作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是规模经济上,中国已出现了千亿级收入的超大型软件企业,并且产生了百亿元级收入的企业,信息产业也已经成为发达经济区的主导产业。最后从外部条件分析,不仅在基础设施互联网建设上的速度加快,国家陆续颁布《关于促进消费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与《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的意见》等意见措施,有望进一步拉动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增长。

综上,信息产业完全可以作为新型增长极的推动型企业成为我国除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外更多地区的新兴主导产业。充分把握机遇,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快壮大信息产业总量规模是我国各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在信息消费的促进与政策引导下,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成为进一步拉动产业增长的有效动力。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应继续发挥东部地区信息产业的聚集效应与辐射带动作用,支持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中、东、西部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培养出一批具有强辐射扩散作用的信息产业示范性产业基地,加快推动中西部地区形成信息产业的新型增长极。

参考文献

[1]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8211.

[2]《信息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信息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7).

[4]中国电子报.2013年(第十二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R].2013,(6).

[5]丁玲华.基于产业布局视角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张英[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6670.

[6]徐伟.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经济分析—基于生存技术法[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2728.

[7]董爱军.信息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8]姜皓.长江三角洲信息产业集群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3.

3.4外部条件

良好的外表条件是增长极形成的必要条件,例如适宜的知识创新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政府高效运作的软环境。特别是像新兴的信息产业对基础互联网络设施建设要求较高,而我国在信息推进领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初见成效。目前中国信息产业也处在向信息服务方向转型的趋势中,3G、4G、公有无线网络Wi-Fi的普及以及手机应用的创新等都给信息产业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并且极大推动了相关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创新速度也给传统信息产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发展空间。

以IP地址为例说明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强劲发展势头,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的IPV6地址数量为14607块/32,2012年同期增长16.5%,位列世界第二位,各大运营商也在积极开拓IPV6用户及扩大网络规模,也极大的推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如图1所示)

4总结

信息产业不断带动知识创新及科技突破,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以上从增长极视角分析了我国的信息行业的发展状况,随着依托逐渐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从生产传统的技术类产品向生产信息服务类产品的转型加速,信息产业呈现了新型的商业模式。一是从地理空间上看,传统的信息产业还是具有很明显的聚集效应,但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革新,新型的信息产业呈现突破地域限制的趋势,依赖信息及时流通成为此类信息产业的新特点。产业转移有序推进,2013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区域增速高于东部地区。二是从增长极扩散极化理论分析,作为代表着信息科技创新方向的信息产业却在比较短的发展周期内已经开始呈现明显的扩散力,产生了极大的经济辐射力,对相关的产业产生了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拉动作用,信息服务对象囊括了金融、航空、机械等众多行业,使相关产业实现高效的运作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是规模经济上,中国已出现了千亿级收入的超大型软件企业,并且产生了百亿元级收入的企业,信息产业也已经成为发达经济区的主导产业。最后从外部条件分析,不仅在基础设施互联网建设上的速度加快,国家陆续颁布《关于促进消费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与《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的意见》等意见措施,有望进一步拉动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增长。

综上,信息产业完全可以作为新型增长极的推动型企业成为我国除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外更多地区的新兴主导产业。充分把握机遇,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快壮大信息产业总量规模是我国各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在信息消费的促进与政策引导下,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成为进一步拉动产业增长的有效动力。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应继续发挥东部地区信息产业的聚集效应与辐射带动作用,支持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中、东、西部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培养出一批具有强辐射扩散作用的信息产业示范性产业基地,加快推动中西部地区形成信息产业的新型增长极。

参考文献

[1]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8211.

[2]《信息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信息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7).

[4]中国电子报.2013年(第十二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R].2013,(6).

[5]丁玲华.基于产业布局视角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张英[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6670.

[6]徐伟.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经济分析—基于生存技术法[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2728.

[7]董爱军.信息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8]姜皓.长江三角洲信息产业集群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3.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增长极信息产业
我国天然花岗石临矿产业布局初见端倪
7524亿元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布局特征研究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多产业布局就业扶贫车间
隆力奇 加速“一带一路”产业布局
西海岸增长极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