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钰赟
〔关键词〕 作文教学;个性化;素材;
思维;技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1—008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文教育的三大支柱是:“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两者都提出了个性化作文的教学思想。的确,作文是个人思想的产物,本身应该具有个性特征。对此,教师应围绕“个性化”引导学生从选材、理解、表达、创新等方面入手,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循规蹈矩、泛泛而谈的作文弊病,使每一个鲜活的个体,都能把自身的体验,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诉诸笔端,使个性化作文不再是纸上谈兵。
一、丰富生活积累,储备写作素材,做到选材个性化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没有生活的积累,作文就如同花朵失去了肥沃的土壤,没有存活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明白观察生活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嘴巴尝、用手脚触、用心灵去体验,在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取材、归类整理、典型记录、取舍自如。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把每天的轶闻趣事、所感所想整理成文字,这样,丰富生活中的朵朵浪花才不会轻易干涸,写作文时才能在琳琅满目的“存货”中,选择出最适合作文要求的素材,避免千人一面、异口同声。
二、开展个性阅读,形成个性思维,实现理解个性化
阅读是作文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学生只有大量阅读,才能间接接触到更为多彩的世界与现实生活,才能有效地提高对生活的认知。所以,教师应提倡学生在阅读后大胆畅谈自己真实的看法和见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各抒己见、众说云云。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生活也好,对于文字也罢,就会有独立的思考和个性的理解,能够在“读文读人、读事读物”时做到独具慧眼、敢想敢说、知无不言,写出的文章也能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个性化理解自然倾泻笔端。
三、拓展练笔形式,提高写作技巧,促进表达个性化
好文章都是以厚实的生活积累为基础,以独到的见解为精髓,借助于熠熠生辉的文采,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将真实的生活与真切的感受合二为一,跃然纸上而栩栩如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力苍劲、游刃有余,此境界非练而不达。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练笔方式与写作空间。首先,以作“读书笔记”为抓手,引导学生广泛地读、耐心地记。从字、词、句、段、篇多层面积累,让学生能够在遣词造句时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其次,进行随文练笔。与课文学习同步进行扩写、缩写、改写、续写、补白以及读后感等练写活动,让学生的写作功夫随课文学习而增长,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最后,专项练习,切入重点、纵深延展。针对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结构方式等有侧重点的内容进行片段练习,着重强调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大胆实践、趁热打铁,不拘泥于一个文题,不受限于一种结构,不雷同于一种文风。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能鲜活迥异,表达才能富有个性。
四、实施多元评价,增强写作信心,实现兴趣个性化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兴趣来自成功的体验,来自于大家的肯定和褒奖。因此,教师在学生习作之后,应让家长写评语,让小组成员写评语,让小作者自己写评语,最后由教师写评语。写评语时,要求真实反映作文中的亮点,提出作文中的不足。这种评价方式,能够使学生知不足而后努力,并在大家的鼓励与期许中,提高写作兴趣与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成为一种习惯,糅合在学生的个性中。
总之,写作本身就是个性化的创造,学生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以真情实感为内容,以写作兴趣为诱因,以个性表达为特色,才能把心底斑斓的世界展现笔下。只有这样,一篇篇鲜活的个性化作文才能不断涌现。
?笙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