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气氛利于提高授课效率

2014-12-17 19:58:29多东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气氛效率教学

多东生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已成为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教学;气氛;效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77-0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培养适合于国家和社会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尤为重要。中等职业学校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更应该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知识的传授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更使教师们的授课效率得到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有一些不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因为初中学习不努力而普遍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的现象,有些学生还有自卑心理。所以我们在给這样的学生授课时,更应该注意课上氛围的营造,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快乐。

结合我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经历,谈一谈我对课堂气氛的一些感悟。

一、学生方面

1.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需求都不相同,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指导去做,但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很难达到老师的要求,在教与学之间就会引起师生冲突。例如教师在课上传授的知识较深、较难,由于要赶进度,就只在乎学习较好的学生的理解水平,而忽略了后进生的感受。这就使后进生由于接受困难或者根本听不懂教师的授课内容而产生厌学心理,之后或者趴桌子,或者溜号想别的事情,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得到破坏,使得课上师生关系变得不和谐,从而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

2.学生行为偏差。有些品行障碍的学生会做出违反和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和纪律,妨碍别人的正常学习等行为。这些学生渴望成功,但由于个体原因,当他们得不到预期的心理需要时就会丧失信心,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捣乱、懒散等现象。例如在课堂上某位同学突然很夸张地打了一个哈欠或是很响地打了个喷嚏,这些行为都是学生故意为之,意在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些学生也想成为班级的佼佼者,也想被大家认可,只是在学习、纪律等方面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才做出那些让其他人感觉不太舒服的举动引起别人的注意。教师碰到这样的情景时,若是用刺激的语言或是其他惩罚方式对待这些学生,会让其感觉很没面子,之后很有可能引发师生冲突,影响到授课进度和质量。

二、教师方面

1.课上教师讲授的知识较深、较难,不顾及后进生而引发的师生不和谐。由于任课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分层教学,没有由浅入深地去讲解所授知识,只注重了学习较好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忽略了后进生的感受,使后进生感到听课很吃力,甚至听不懂,而产生自卑厌学心理。这种心理教师若不及时发现,认真疏导,日积月累之后很可能使学生产生退学的念头,一个班级若是这样的学生增加势必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够顺利进行,进而使课堂有了不和谐气氛,就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了。

2.课上教师发现学生有小动作,气愤之余用刻薄言语批评学生,学生因为不满教师的言语而产生师生矛盾。每个教师在上课时都会遇到学生搞小动作的情况,比如学生传纸条、交头接耳、扔橡皮、出怪声音等等。有些教师发现学生上述行为之后,经常会用刻薄语言训斥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因为教师对他的不尊重而产生逆反心理,这位教师下次上课时,那位学生还会搞一些小动作去达到报复的目的,这样一定会引发师生矛盾,以致影响了授课效率。

3.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教师的教学方法老套,缺乏新意,周而复始地一味重复,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失去信心也是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4.教师惩罚学生,引发师生矛盾。过分地强调教师权威,这让学生从心理上不能接受,这就在师生之间产生了不和谐,学生带着不满情绪还能认真听你的课吗?

这些是因为教师自身问题引发师生矛盾的现象。这种由于授课教师不注重自身言行,不尊重学生而引发师生之间在心理、语言,甚至肢体上冲突严重影响了授课质量。针对这些现象,我谈几点体会。

三、以人为本,平等教学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初中学习不努力等原因致使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渐渐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这样的学生更渴望教师平等地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教师只顾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行为,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这种行为当然不能让后进生们接受,从而产生师生矛盾。因此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心态去传授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要顾及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感受,使他们感觉到教师是在为他们每一个人在讲课,为他们每一个人的提高而努力。这样师生的感觉势必会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乐教和乐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尊重学生,美化语言

学生在课堂上搞一些小动作是我们教师授课过程中常见的事情,他们在课堂上的这些小行为是由于其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客观因素所导致的。遇到学生搞小动作,首先不要生气,更不要火冒三丈,教师要用宽容对待学生偶尔过错行为;其次要弄明白学生搞小动作的原因,是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还是听不懂教师讲课,或是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这时候办理,在弄清楚原因之后“对症下药”;最后在了解学生搞小动作原因时一定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去与学生对话,不要用讽刺、挖苦的言语去训斥学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也有自尊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还要用平和恰当的语言去和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以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这样就不会使教师因为言语上的不当而使学生认为教师不尊重他,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授课质量得以提高。

五、若要律人,先要律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还要言传身教。教师的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尤其是教师不经意而产生的不良行为,比如上课迟到、课上看手机等。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遵守规则,还有什么权利要求学生去遵守?学生即使遵守了也不是心甘情愿的,这样下去学生当然会对教师产生不满情绪,这对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是不利的,反而会使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故意捣乱课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去教育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从而促进教与学。

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行为

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行为,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各学科教师密切配合,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养成在教学活动中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加强对自身的管理与控制,规范自己的不良行为。

总之,每一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是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劳动得到认可,这种和谐气氛的建立是需要每一名教师通过努力和探索去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们用适当的言语、赞赏的眼光和模范的力量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之余多学习成功教师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个人素质得到质的提升,从而使授课和听课都变得轻松快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气氛效率教学
2023.06六月羽坛:奥运积分赛的气氛终于来了
羽毛球(2023年6期)2023-06-08 06:07:11
CREATINGAN ATMOSPHERE
汉语世界(2021年2期)2021-04-13 02:36:20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写出画面的气氛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