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运用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发挥好教学引导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并运用多媒体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最大化,让学生真正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地位;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69-02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如果单凭教师的口传身授,却缺乏自身的内化理解,是无法完成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实现学习学习主体最大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积极展现自己,最大限度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主体教学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自身的主导行为。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提升,但是并不表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可以缺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能力发展的不同,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实现的是单元整体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语文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懂得从什么角度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从什么侧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如在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走进西部”,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西部的相关资料,学会运用学问卡进行课前预习,学会在课上根据合作小组来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的方法。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缺乏了教师主导的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无疑便是一盘散沙。
2.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缺乏教师的主导,但是教师的主导也不等同于满堂灌。教师要舍得放手,要舍得将课堂让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在课外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语文才华。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条件,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在课前教学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今的小学生是开创的一代,是愿意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一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空间,从不同的角度不断设疑,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问卡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思考,课中,教师也要延伸使用学问卡,根据学生学问卡完成的情况调整导学案,对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就不再做重点讲解,对于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的语文知识要展开来讲。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学会当小老师,实现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生生互帮,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用武之地。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桃花心木》的教学过程中,高年级教研组要组织好六年级教师的研讨,用集体的智慧预设导学案,并创设学问卡让学生在课前先学先问,教师在课前搜集好学生的学问卡进行整合,从而了解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还有哪些模糊的知识点,已经掌握的课前缩短授课时间,模糊的知识点教师要创设讨论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知识性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做重点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得。
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根据同组异质以及异组同质的原则自由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并能够推举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教师要强化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欣喜地看到,原来懦弱的学生变得敢于大胆发言了,原来组织能力不强的学生变得敢于组织学习了,原来不敢出声朗读课文的孩子愿意大声地朗读课文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实现生生互帮,师生强化了沟通,教师便于组织管理。学生在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中提高了个体学习的能力和动力,积极参与各种语文学习活动,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告知学生课上会有一个小组朗读比赛,那么在课前小组长就会认真组织组内同学进行课文朗读,以便迎接课堂的朗读大赛。因为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朗读比赛,因此当组内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获得了比赛的胜利的时候,组内能力差的学生也同样体会到了小组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自然点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喜欢上语文。而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了语文能力的锻炼,比起普通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更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来,从而实现了教学效能最大化。
2.教会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师也要通过层层设疑,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研讨,从课文中勾画能够凸显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不断交流学习心得,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積淀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意识全部被调动起来,实现了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并根据课堂生成调整教学进度,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教学主体地位,而且教师通过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实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运用多媒体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最大化,让学生真正提升学习能力
毋庸置疑,有些阅读文本是较为抽象的,教师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是很难实现学生语文预感的构建。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使用让学生真正了解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石》的教学过程中,尽管课文阅读文本的叙述让人觉得身临其境,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在脑海中构建黄山奇石的影像是很难的。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黄山奇石的视频,学生不但很快理解了黄山奇石的样子,也能更好地将文本和视频有效结合起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主体地位的运用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而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实现了教学效率最大化。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还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教师要巧妙运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要舍得将课堂让给学生,实现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雪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03).
[2]魏会舫.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J].学苑教育,2010,(10).
[3]周建荣.小学语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研究[J].才智,2010,(35).
[4]李志高.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文教资料,2011,(15).
[5]胡广宝.课堂质量关键是学生参与的质量[J].学周刊,2011,(26).
[6]蒋月珍.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学数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