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大家谈:中医药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4-12-17 12:33王莉莉
中国对外贸易 2014年4期
关键词:两会中药材配方

王莉莉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如何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彰显古老医学和文化的现代魅力?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于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议案和提案亮点颇多。将中医药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提案是建议将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大力推进。这个提案得到了不少政协委员的支持。

“主要是考虑到中医药的发展确实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应该肩负的重要责任,因为中医药包括各民族的医药,是我国各民族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以及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医学科学。时至今日,中医药仍然在为维护人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和西医药一起成为我们国家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发展中医药,对于维护人民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国强说。

深化中医在医改中的作用

“中国式医改的解决方法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就是中医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杨金生建议,要深化中医在医改中的作用,这也将有利于推动医改取得成功。

我国人口众多,医疗需求市场庞大,医疗费用开支巨大。杨金生认为中医药有简便价廉的优势。卫生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医以4.01%的机构、6.36%的中央经费,完成了15.38%的门急诊和12.61%的住院工作量,而且平均每张中医处方比西医便宜33.12元,患者人均住院费用要便宜1279.62元。

另一方面,中医的传统手段比如食疗药膳、推拿按摩、针灸刮痧和太极拳等可以调整控制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既能防病,又能治病。

但目前中医药和中医院发展现状并不理想,中医医疗服务各地定价偏低,导致在一些中医医院弃中从西、中医药人才流失、中医疹疗技术濒临失传,中医药创新不足、中医药人才匮乏、中医中药发展不相协调、中医药立法滞后等问题。

杨金生认为,“中国式医改要体现中国特色,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上向中医药倾斜,深化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让中医在医改中更多的承担预防、医疗、养生、康复等职能,让百姓便宜地看好病。”

尽快摸清家底,调整中医药进出口政策

中药是我国潜在的重要创新资源。然而,农工党中央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提案中列举了当前中药材管理的四大“模糊地带”——“家底不清、管理缺位、资源过度消耗、立法缺失”。

提案建议,首先要尽快摸清中药家底,在国家层面成立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尽快启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其次,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中药市场秩序。进一步明确中药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覆盖全国的中药资源监测和服务网络体系;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搭建国家层面中医药资源保护与发展研究平台。

再次,“政用产学研”相结合。政府应帮助成立中药产业的专业投融资平台:鼓励企业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实现合并,建立大型企业集团。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资源,对重点技术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加大在制药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资,采用“政府买单,产业受益”的方式促进企业生产手段和生产装备的升级换代。大力推广“药农+公司+基地”的集约化种植模式,保证药农利益,缩短供应链,同时严格初级市场的准入制度,缩小行业风险。

第四,加强中药资源方面的立法和现有法规的修订。尤其提到调整中药资源进出口政策,明确资源出口和国内使用策略,制定针对中药资源出口“红皮书”,实施管制目录,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保护国内中药资源。将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列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也认为,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条件已成熟,建议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专项,启动实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自2011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试点范围覆盖31个省。张伯礼建议:设立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专项,落实普查专项经费。由国务院牵头,成立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发改委和财政部等部门设立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专项,并落实普查专项经费。

他提出,以中药资源普查为切入点,加强中药材基地及条件建设。开展与中药资源相关的检测检验等技术服务,逐步形成由中心平台、监测站和监测点组成的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

培育民族制药工业主导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步长集团总裁赵超表示,我国民族制药工业与外资和合资制药企业相比,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综合竞争力还不强,在我国医药行业中的主导地位还无法体现。

赵超建议,国家在制定医药产业政策中,应明确培育民族制药工业主导地位作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把促进民族制药工业自主创新和规模化发展作为重点战略,尤其是在财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不仅要通过财税优惠促进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还应进一步加大重大新药创制等政府项目的扶持力度,对国内药企的新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支持;尤其是对创新活跃、技术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快速成为医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在国家层面制定创新药纳入医疗保险目录的谈判机制的政策框架,建立国内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绿色通道。可专门设定医保丙类目录(特药目录),让创新药(尤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在上市后能够适时申请进入。

改进药品定价政策,取消外资药品使用多年而模糊不清的“原研药”概念,明确使用“专利药”和“非专利药”这一国际通用的名称,对国内药企生产的仿制药在质量一致性评价基础上药品定价实行“同质同价”。

此外,对国内自主研发的创新药进行政策倾斜,可根据药品科技合量、产品质量、社会需求等因素建立差异化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创新药的药物经济性,注重疗程费用,而不仅仅以成本高低来简单评判创新药的价值。进一步规范中药的命名和制剂标准endprint

“中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被广泛使用。但目前中药名称的不规范和混乱,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对广大医患双方治病就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东省主委姚志彬建议,进一步规范中药命名。

“旨在规范药品命名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已出台多年,问题仍如此突出,我们认为其中部分内容急需修改完善。”为此,姚志彬建议,修改完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的相关内容。

“6家企业、6套工艺、6个标准,企业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疗效无法保障。”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振江也建议,应该加快制定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逐步放开试点限制。

他认为,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自产自检,即使有监管部门参与,也是以企业标准来监管企业,这无异于走过场,把国家监管置于尴尬地位;同时,还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假象,把企业标准误认为是国家标准,影响人们正确选择用药,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无法保障。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受自身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研发投入等制约,在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上,多依据自身条件探索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致使6家企业、6套工艺、6个标准。以黄连的颗粒剂为例,有的企业采用水提生产方法,有的企业采用生品直接打粉,工艺的差别导致质量标准的差别,药效有高有低,消费者无法辨别按照哪种标准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疗效更优。”李振江说。

他建议,国家药监部门要加快制定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对中药配方颗粒种植加工、生产检测、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使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方便、安全有效优势得到保障。另外国家应放开试点限制,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建议各省批准一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

针对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质量参差不齐、价格虚高现象,李振江建议临床采购中药配方颗粒应纳入药品招标采购管理,确保临床使用质优价廉的产品,使中药配方颗粒价格回归正常;同时,国家应加大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临床使用的监管力度,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加大抽检力度,对偷工减料、未按标准生产者加大处罚力度,彻底肃清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也提出了相似提案。他建议进口规范中药饮片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保障用药安全。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基本手段,也是中成药、提取物、中药保健品的重要原料,还是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但是,长期存在的质量问题制约着中药饮片的良性发展,提升中药饮片质量,才能提高临床疗效,并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此外,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链的核心,其质量关乎整个中药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对推动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影响中药饮片的因素主要有基源、产地、加工炮制、运输包装等,针对这些主要问题,王阶的建议是:第一,组织全国性的针对性检查,摸清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环节,从行政规范入手,尽快做出整顿;第二,对饮片生产标准、炮制辅料标准和检验标准出台统一法规,使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形成符合中医药特性的中国式质量标准;第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研发和生产的规范体系,实现从种植到医院的全过程管理;第四,对国家药品标准收载品种、临床常用品种、适应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有毒性或副作用的相关品种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第五,坚持实施GAP种植质量规范、GMP生产质量规范和GSP经营质量规范;最后,加强人才培养,壮大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保证中药饮片在种植、培育、生产、流通过程中都有专业人士的参与。

从源头保护中药材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淑清建议,制订中药材种植及产业化的规划。

许淑清通过调研发现,因为缺乏标准,中药材难以实现规范化种植,如部分药农为了提高药材产量,快速防治病虫害,盲目使用高毒禁用农药品种,致使中药材农药残留量过高。另外,种植地区如选址不当,土壤或水源存在重金属污染,导致重金属合量超标。这些对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造成严重制约。

针对调研收集的问题,许淑清整理成一份《关于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建议。她还建议,应加强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建立丰产高效规模经营示范基地,才能改变中药材生长条件恶劣、科技含量低、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同时,政府与制药企业要积极投入资金,大力扶持鼓励农民规范化种植中药材,从源头上确保制药企业所用药材原料的质量,满足制药企业对中药材原料的需求,为山区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作出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也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从源头上更好地保障中药材的供应和质量,进而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闫希军说:“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野生资源枯竭,规范栽培产量不能完全满足中药产业需求;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中药材资源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体制薄弱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203个中药品种中,有189个是复方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987个中药品种也多为复方药品。目前中药材不仅产量不稳定,而且部分中药材的重金属、农残污染严重,将无法确保复方中成药品种的持续可靠供应,严重影响国家基本药物的安全与保障。

为引导中药材市场理性发展,保障中药材资源可持续供应,闫希军建议:制定相关政策,选择重点品种,对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农户给予一定补贴:设立专项扶持基金,鼓励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研发:明确中药材作为农业产品和商品的划分界限:建立更为科学的药材定价体系,实施区域药材分级储存,抑制中药材价格的大幅波动。

同时,在中药新药注册申报阶段,重点考察企业申报品种中药资源的构建情况或计划、资源风险预警措施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破坏等方面的评估,并作为是否批准上临床的依据。

尽快实现中医药立法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表示,希望能尽快实现中医药立法,实现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中医药文化遗迹的保护,应该加快这方面的工作,在整个健康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对老年健康服务这方面,应该更多地发挥,也是优先发挥中医药服务的发展,以此来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通过整个中医药对外交流,加大宣传,产生更好更多的影响力,使消费者能认识到中医药的一些特色、优势,避免一些误解。endprint

猜你喜欢
两会中药材配方
春天的配方
东北丰新型产品配方
“史上最严新规”终结奶粉任性
幸福配方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