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玉明
一、引言
科研经费是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资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其进行各项科研项目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随着国家财政支持力度的逐渐增大,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经费使用和管理状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科教领域接连爆出了各种丑闻,多名教授甚至院士因陷入科研经费的腐败丑闻而被查。为什么国家对教育科研领域投入如此之大,但鲜有世界级别的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士出现?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如若我们能从审计的角度去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发生这些现象的成因,同时借鉴国外对科研经费的处理方式,提出独到的、有理有据的建议,这对于规范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经费的支出与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经费管理现状及其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项目“重立项轻管理”,在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并没有衡量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水平及科研实力的标准,往往看的是其科研课题的数量和经费额度,往往越好的学校和院所拿到的科研经费就越高,反之亦然。这种恶性循环的规律会促使各高校和院所为了争排名而鼓励内部员工争取经费,虽然这样达到了科研经费的规模,但真正获得科研经费管理后,各高校或科研院所却忽视了后期审计的重要作用,失去了权力制衡机制,拿到科研经费的项目负责人会将辛辛苦苦取得的科研经费视为自己所得,这样科研经费就成为了“灰色收入”的一大重要渠道。这一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会给审计部门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因为审计需要各部门的配合,但对于科研项目这种周期长、投入大的特殊工程,其各项经费支出往往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即使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支出,例如请客送礼拉关系时,若负责人坚持使用经费来冲抵违规违法行为,内审部门也不得不妥协。此外,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并没有十分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主要通过科技、财务和审计这三个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经费进行管理,但这几个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制衡的机制。
2.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极其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财务和审计监督机制。
与企业的科研项目经费来自其自身的资本积累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着多方面的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是国家给予的科研课题基金项目,另一方面有与科研课题相关性的企业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赞助。不仅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多,各项目的科研经费数额有高有低,项目组成员人数不固定,这导致人力资源极其分散,在使用经费的过程中问题重重。有些高校或科研院所的财务部门人员不认真核查花销的实质内容,只看票据是否合法、科研项目负责人是否签字。有些项目对具体的花销不进行明文规范,诸如汽车燃料费、会议资料购买费用等等存在超支现象,附带的报销单据也不完整,当进行财务报表编制和审计部门审计时很难进行责任划分。同时,在科研项目中普遍存在结题不结账的现象,往往已结束的科研项目中的很多固定资产等未得到合理地清理,如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以及其他仪器,很大可能被该项目的内部人员私吞而不能再在其他的地方发挥作用。
3.科研项目的经费进行审计时错过最佳时间点,丧失其应有的作用。
《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中并没有针对审计部门介入科研经费管理的时间进行明确的要求。纵观现今的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审计部门仅仅是个“花瓶”,往往只在后期介入到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有时也就是为科研项目结题进行收尾工作,无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全程的追踪调查。有时即使在后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个别科目有超支现象,为了避免在结题或后续争取其他科研课题出现问题,也会避而不谈,这是一种包庇“犯罪”的行为,进行“事后控制”根本就没有发挥到审计应有的监督核查作用。但若想将“事后控制”逐步发展到“事中控制”、“事前控制”,以各科研院所现有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是远远不能够兼顾的。
4.科研项目的经费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标准不可靠。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审计的目的,就是对其科研经费的收支状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控制。但现今高校往往没对科研经费的效益型进行监督,仅对真实性进行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内部审计目标越模糊,审计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作用就越弱。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审计管理时,需要目标和标准“两条腿走路”,在面对一些大项目,例如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功的科研项目,它不仅要遵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身的经费管理制度,也要面临着高校或科研院所自己的科研管理办法,双重标准下该何去何从?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由于科研经费的支出科目存在共同性,独立的进行项目的全成本核算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况且在实际操作中,限额比例是否超出、支出内容是否合规,这都是无法用法律法规进行明确衡量的。
三、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经费审计与管理工作的手段
1.重视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科研项目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审计,而审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校或科研院所对审计工作的大力支持。首先,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管理层要对审计环节予以足够的重视,聘用有专业背景及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来充实审计力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同时也要力保审计经费的充足。建立健全良好的经费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反腐倡廉、法纪法规教育,促使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等等建立正确的法律观点,配合相关内审部门的监督检查。“重质不重量”要作为国家考量各高校或科研院所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准,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为例,它建立了一系列由报告、听证和审计制度构成的监督体系,内部又分设各类监督机构,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制衡。
2.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落实责任问责制。
要想使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得井井有条,必须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度,出台配套的管理方法,如《科研用水电费的管理办法》、《科研项目差旅费报销办法》等等。财务人员在进行车辆维修费、客户接待费等的报销工作时,要严格根据《办法》中规定的方式进行审核。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责任问责制度,如若发生违纪乱法行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受到处罚。针对项目负责人贪污的这类问题,更不可姑息,可采用“阻疏并举”的方式,科研项目需要负责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人都是理性经纪人,当给予的报酬达到了理想值时,就不会存在腐败、灰色收入之类的问题了。高校或科研院所可高薪养廉,发放所谓的“智力补偿费”或进行奖励绩效机制,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杜绝经费挪用的现象,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针对结题不结账和固定资产闲置的问题,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科研项目经费结题结余资金的管理办法,首先要在开题前进行预估,明确结题时间、完工项目的验收程序、结余资金的后续用途等,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率。
3.合理安排审计时间,逐步走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
上文已经说明了事后审计的缺陷,科研机构一定要逐步走向事中审计,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项目的同时进行审计监督,审查科研课题的经费支出、预算执行等等,通过这种途径确保科研经费的使用不会偏离其应有的轨道。开展事中审计乃至事前审计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不能贪多图快,首先要建设审计团队、扩充审计人员,受制于成本的控制,若短时期审计人员数量少,可以进行部分事中审计,抽样调查、零时抽查等形式都可以采纳。但对于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则必须全程跟踪审计,严格控制其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防止资金链出现问题。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项目执行有期限限制,怎样才能高效合理的安排内部审计时间需要内审部门乃至领导进行磋商,若能将内部审计贯穿到整个科研项目的运行中,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完整审计体系,必能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管理作用,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率,从而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4.树立明确的审计目标,有选择地进行绩效审计。
国家应重视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而各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则需严格遵守科研经费的相关制度,及时跟进国家的法治制度,努力保障科研经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增大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明确此审计目标有利于开展审计工作,保障相关科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现今关于科研经费的审计重点在于监督科研经费是否合规合法,但科研经费的使用合理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对此,可建立科研项目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研经费的绩效审计,减少科研经费滥用的现象发生。例如,只运用合规性审计会认为一台机电设备的购置是合理的,但是若增加绩效审计,会发现这台机电设备并不能为该科研项目提供任何价值或者此设备没有另一台设备的性价比高。如果增加绩效审计,必能可观的为国家的科研支出节约很多。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想解决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和审计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提高对内审的重视程度,更新旧有的观念。同时,相关的经费规章制度也要健全起来、内审部门的工作环境完善起来。如若加入绩效审计,配合合规性审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经费的使用效率。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不仅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内部调整,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建议,国家也需在法制上给予支持,通过这些手段,多管齐下,使高等院校经费得以合理使用,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作者单位:哈尔滨欣荣园林绿化有限
公司、哈尔滨欣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