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生潜力 实现思维跨越

2014-12-16 15:46叶佳佳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10期
关键词:加减法粉笔起点

叶佳佳

【摘  要】“0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内容。深入理解0表示“没有”“起点”等内涵,通过勤做准备,找准学生潜力的“最近发展区”;巧搭脚手架,跨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善玩游戏,创造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关键词】0;最近发展区

“0的认识”是人教版一上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0的含义,有助于他们读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熟练计算;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案例描述】

一、片断1:理解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来请他吃桃子。小猴把2个桃都吃了后,盘子里还有几个桃?用哪个数字表示?

生1:老师,可以用“0”表示。

师:还有别的不同意见吗?

(学生纷纷摇头)

师:你们真厉害!马上就知道答案了!一个都没有,就用“0”表示。

这时,有学生在低声说:“幼儿园老师教过的。”并有其他学生附和:“我也学过。”

二、片断2:理解0的第二个含义:起点

课件出现直尺图,进行动态演示,小兔从“0”开始跳,跳了一段到达“1”,继续跳了两段到达“2”……

看完动画,笔者问:这里的0又有什么用呢?

生1:0是小兔子开始跳的地方。

生2:0在这里表示开始。

师小结:这里的0是一个数,表示起点的意思。

三、片断3:教学“同数相减等于0”。

出示小鸟飞走的画面(课件演示过程中有学生喊出“3-3=0”)

师:现在鸟窝里还有小鸟吗?

生:0只小鸟。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齐答:3-3=0。

师:谁能说说结果为什么等于0?

生1:幼儿园的老师说等于0。

师:那幼儿园的老师有没有说为什么等于0呢?

生1:就是等于0的。

生2:因为没有了,就等于0

师:这个小朋友说得真好!谁听清楚了,也来说一说?

师小结:3只小鸟,都飞走了,这个过程用减法计算。一只小鸟都没了,结果是0。所以,一个数减去跟它同样多的数得0,即同数相减得0。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案例反思】

从教学目标来看,完成得不错。但仍有两点不足:首先,孩子们“不假思索”的回答让课堂的问题失去了探究性,以致课堂缺少思维的碰撞,平淡无奇。其次,表面上看学生似乎都懂,实际从作业后测发现,0的加减法口算出错率还是比较高的。究其原因,我们忽略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勤做准备,找准学生潜力的“最近发展区”

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最好的教学是领先于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做好学生的前测工作。

1. 课前调查。课前调查指在课前通过某种调查形式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了解,以此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前调查有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类,可分开运用,也可同时运用;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也可以做抽样调查。

笔者在第二个班级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呈现如下:

从这份抽样调查统计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0”是有初步概念的,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对于0表示起点的意义感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份抽样调查统计表有助于我们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起点与终点。

2. 课前提问。“课堂提问”策略的缺点在于其匆忙性和随机性,它要求教者马上针对得到的信息极快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一般来说,在课前找到“最近发展区”,然后针对此问题展开教学设计会更有效。因此,我们可以把第一次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改在“课前提问”会更好。

二、巧搭脚手架,跨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当学生接近另一个比较高层次的发展水平时,教师要发挥一种脚手架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其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

师: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猜猜我手中一共有几支粉笔!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师握好粉笔)现在我左手有4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那么我两只手上一共有几支粉笔呢?

生1:老师,应该是4支。

师追问:为什么等于4呀?

生2:一只手有4支,另一只手什么也没有就是0,所以是4+0=4。

师:小朋友们真棒!小青蛙都为你们高兴!(课件演示一张浮萍上有4只青蛙,再飘来一张空浮萍)你会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3:4+0=4。

师追问:为什么不是4-0=4呢?

生3:因为青蛙没有跳进河里,所以不能用减法。

师引导:第一张浮萍上有4只青蛙,用“4”表示,第二张浮萍上没有青蛙,用“0”表示,求两张浮萍上共有几只青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

师板书:4+0=4。

等学生理解了0的加减法意义后,笔者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0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对于刚入学一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大挑战,需要结合学生的洞察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辨识能力等。但这又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挑战,因此,学生兴致勃勃,都想“奋力起跳,勇摘苹果”。在学生如此盎然的兴趣下,学习效果不言而喻。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已经把知识进行内化后,我们搭设的脚手架就应该及时拆除,否则将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三、善玩游戏,创造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在游戏中,儿童所表现出的水平总会高于他平时的水平。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于创造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endprint

动画演示小熊手中的两只大气球飞走了,师:请你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提提问题。

生1:有2只气球,都飞走了,还剩下0只。

其他孩子笑:他把答案说出来了。

师引导:当老师要向其他小朋友问问题,不能说出答案哦。

生2:有2只气球,都飞走了,还有几只气球呢?

生3:小熊原来有两只气球,都飞走了,还有几只呢?

……

师:你们真棒!提的问题跟老师的一样好!

(学生争着当小老师,注意力集中,气氛非常活跃。)

师:谁能当小朋友回答小老师的问题呢?老师要请坐得最端正的孩子回答。

(学生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坐姿,端端正正举手发言。)

生1:2-2=0。

师:老师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会等于0呢?谁来帮帮老师?

生1:因为都飞走了,没有了,所以是0。

生2:小熊手上没有气球了,所以等于0。

师:大家真是聪明的孩子!你还能说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谁继续当小老师来问问题?

生1:妈妈买了4个大饼,全都吃了,一个大饼也没有。4-4=0。

生2:停车场里有3辆车,3辆都开走了,停车场里没有车了,3-3=0。

事实表明,这次小老师角色扮演游戏充分挖掘了孩子的语言组织潜能,大大地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游戏让孩子们既获得了快乐,又把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轻松地转化成了学生的现有水平。游戏提升了孩子的能力,自然过渡了孩子的新旧知识。

其次,针对学生对“0起点意义”的感知,设计小裁判游戏。

师:请个小朋友当小裁判。测测讲台上跳远的选手谁跳得远。

师:从哪里开始测量呢?

生:从这条起跳线开始测量。

师:如果老师拿来这条皮尺,该把皮尺上的哪里对准这条起跳线呢?

生:把“0”对准。

师:对,“0”是开始也是起点。

通过跳远活动,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了,“0”表示开始、起点的作用又一次被体现,学生对“0”的认识更加深入,解决了书本所要求理解掌握的知识,并且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登高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考验了一年级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此时,学生深刻地理解了0的含义,而且热情高涨。

最后,笔者还针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设计了猜粉笔游戏。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师握好粉笔)。现在我左手有4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那么我两只手上一共有几支粉笔呢?

生2:老师,应该是4支。

生3:我也知道是4支,4+0=4。(其他同学点头表示同意)

师追问:为什么等于4呀?

生3:一只手有4支,另一只手什么也没有就是0,所以是4+0=4。

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需要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纵观本堂课的探究过程,教师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含义”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甚至初步感知了“0的占位作用”;从学生了解“0就是起点的意义”到进一步“感受0度”,进一步“体验0作为起点”的作用;从学生会初步计算“0的加减法”到学生自己设置情境“提问题作答”,并且自我归纳总结出0的加减法规律。每一次都向前迈了一步,每一步都让学生可触及又不可轻而易举触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低年级学生带着他已有的数学认知特点进入新的学习体系,对新知进行接纳、同化与吸收,经历了“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最近发展区”的阶梯型上升的知识重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含量,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小培养其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徐杰.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必知的7件事[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

[2]王丽.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endprint

动画演示小熊手中的两只大气球飞走了,师:请你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提提问题。

生1:有2只气球,都飞走了,还剩下0只。

其他孩子笑:他把答案说出来了。

师引导:当老师要向其他小朋友问问题,不能说出答案哦。

生2:有2只气球,都飞走了,还有几只气球呢?

生3:小熊原来有两只气球,都飞走了,还有几只呢?

……

师:你们真棒!提的问题跟老师的一样好!

(学生争着当小老师,注意力集中,气氛非常活跃。)

师:谁能当小朋友回答小老师的问题呢?老师要请坐得最端正的孩子回答。

(学生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坐姿,端端正正举手发言。)

生1:2-2=0。

师:老师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会等于0呢?谁来帮帮老师?

生1:因为都飞走了,没有了,所以是0。

生2:小熊手上没有气球了,所以等于0。

师:大家真是聪明的孩子!你还能说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谁继续当小老师来问问题?

生1:妈妈买了4个大饼,全都吃了,一个大饼也没有。4-4=0。

生2:停车场里有3辆车,3辆都开走了,停车场里没有车了,3-3=0。

事实表明,这次小老师角色扮演游戏充分挖掘了孩子的语言组织潜能,大大地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游戏让孩子们既获得了快乐,又把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轻松地转化成了学生的现有水平。游戏提升了孩子的能力,自然过渡了孩子的新旧知识。

其次,针对学生对“0起点意义”的感知,设计小裁判游戏。

师:请个小朋友当小裁判。测测讲台上跳远的选手谁跳得远。

师:从哪里开始测量呢?

生:从这条起跳线开始测量。

师:如果老师拿来这条皮尺,该把皮尺上的哪里对准这条起跳线呢?

生:把“0”对准。

师:对,“0”是开始也是起点。

通过跳远活动,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了,“0”表示开始、起点的作用又一次被体现,学生对“0”的认识更加深入,解决了书本所要求理解掌握的知识,并且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登高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考验了一年级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此时,学生深刻地理解了0的含义,而且热情高涨。

最后,笔者还针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设计了猜粉笔游戏。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师握好粉笔)。现在我左手有4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那么我两只手上一共有几支粉笔呢?

生2:老师,应该是4支。

生3:我也知道是4支,4+0=4。(其他同学点头表示同意)

师追问:为什么等于4呀?

生3:一只手有4支,另一只手什么也没有就是0,所以是4+0=4。

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需要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纵观本堂课的探究过程,教师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含义”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甚至初步感知了“0的占位作用”;从学生了解“0就是起点的意义”到进一步“感受0度”,进一步“体验0作为起点”的作用;从学生会初步计算“0的加减法”到学生自己设置情境“提问题作答”,并且自我归纳总结出0的加减法规律。每一次都向前迈了一步,每一步都让学生可触及又不可轻而易举触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低年级学生带着他已有的数学认知特点进入新的学习体系,对新知进行接纳、同化与吸收,经历了“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最近发展区”的阶梯型上升的知识重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含量,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小培养其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徐杰.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必知的7件事[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

[2]王丽.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endprint

动画演示小熊手中的两只大气球飞走了,师:请你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提提问题。

生1:有2只气球,都飞走了,还剩下0只。

其他孩子笑:他把答案说出来了。

师引导:当老师要向其他小朋友问问题,不能说出答案哦。

生2:有2只气球,都飞走了,还有几只气球呢?

生3:小熊原来有两只气球,都飞走了,还有几只呢?

……

师:你们真棒!提的问题跟老师的一样好!

(学生争着当小老师,注意力集中,气氛非常活跃。)

师:谁能当小朋友回答小老师的问题呢?老师要请坐得最端正的孩子回答。

(学生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坐姿,端端正正举手发言。)

生1:2-2=0。

师:老师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会等于0呢?谁来帮帮老师?

生1:因为都飞走了,没有了,所以是0。

生2:小熊手上没有气球了,所以等于0。

师:大家真是聪明的孩子!你还能说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谁继续当小老师来问问题?

生1:妈妈买了4个大饼,全都吃了,一个大饼也没有。4-4=0。

生2:停车场里有3辆车,3辆都开走了,停车场里没有车了,3-3=0。

事实表明,这次小老师角色扮演游戏充分挖掘了孩子的语言组织潜能,大大地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游戏让孩子们既获得了快乐,又把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轻松地转化成了学生的现有水平。游戏提升了孩子的能力,自然过渡了孩子的新旧知识。

其次,针对学生对“0起点意义”的感知,设计小裁判游戏。

师:请个小朋友当小裁判。测测讲台上跳远的选手谁跳得远。

师:从哪里开始测量呢?

生:从这条起跳线开始测量。

师:如果老师拿来这条皮尺,该把皮尺上的哪里对准这条起跳线呢?

生:把“0”对准。

师:对,“0”是开始也是起点。

通过跳远活动,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了,“0”表示开始、起点的作用又一次被体现,学生对“0”的认识更加深入,解决了书本所要求理解掌握的知识,并且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登高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考验了一年级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此时,学生深刻地理解了0的含义,而且热情高涨。

最后,笔者还针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设计了猜粉笔游戏。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师握好粉笔)。现在我左手有4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那么我两只手上一共有几支粉笔呢?

生2:老师,应该是4支。

生3:我也知道是4支,4+0=4。(其他同学点头表示同意)

师追问:为什么等于4呀?

生3:一只手有4支,另一只手什么也没有就是0,所以是4+0=4。

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需要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纵观本堂课的探究过程,教师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含义”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甚至初步感知了“0的占位作用”;从学生了解“0就是起点的意义”到进一步“感受0度”,进一步“体验0作为起点”的作用;从学生会初步计算“0的加减法”到学生自己设置情境“提问题作答”,并且自我归纳总结出0的加减法规律。每一次都向前迈了一步,每一步都让学生可触及又不可轻而易举触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低年级学生带着他已有的数学认知特点进入新的学习体系,对新知进行接纳、同化与吸收,经历了“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最近发展区”的阶梯型上升的知识重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含量,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小培养其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徐杰.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必知的7件事[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

[2]王丽.优秀教师必知的八大教学先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加减法粉笔起点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起点
我的“新”起点
粉笔怎么来的
我们的“粉笔头”
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