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

2014-12-16 21:42黄锦波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概括性启发性规范性

黄锦波

摘 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教学语言。有的准确严密,有的含混晦涩;有的精练概括,有的繁琐芜杂;有的启迪思维,有的呆板僵化;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单调乏味;有的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的深不可测、难以理解。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51-01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教学语言。有的准确严密,有的含混晦涩;有的精练概括,有的繁琐芜杂;有的启迪思维,有的呆板僵化;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单调乏味;有的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的深不可测、难以理解。而不同的教学语言,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准确、合理地使用数学教学语言,能诱导学生正确的情感倾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数学教学活动的高效益。

一、语言应具有规范性

数学教学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它揭示的是一种数学事理,而数学学科本身又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必须准确、严密、完整,不能随意地改变。在使用规范性语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词应准确。例如: “直线可向两方无限延伸”,不能将其中的“延伸”说成“延长”。“若xy≠0,则x≠0且y≠0”,不能将其中的“且”说成“或”。

2、叙述应完整。例如,“当a是实数时,a2、| a | 都表示正数或零”,不能漏说其中的“或零”。“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不能漏说其中的“三角形”。

3、注意词的次序。例如:“a 、b两数的平方和”表示为“a2+b2”, 而“a、b两数和的平方表示为(a+b)2”。“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而“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

不规范的教学语言,会导致科学性的错误。因此,规范地运用教学语言十分重要。

二、语言应具有概括性

概括性的语言能够使知识显得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记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语言的概括性。

例如: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利用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用五个字概括为:“设,列,解,验,答”;在探究瓷砖铺满平面时引导学生发现“绕一点,成一周”。

以上例子说明概括性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概括、掌握方法。但概括性语言不应违背科学性,要注意把握关健的字词,准确地概括。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做到广泛地接受教学信息,深入地研究教材,善于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就一定能提高语言的概括性。

三、语言应具有启发性。

数学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任,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学语言应突出启发性,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1、创造情景,课首启发。例如:在教学《用正多边形铺设地面》时,教师准备了一块绕一点捣破成若干小块的玻璃,让学生用胶纸粘贴恢复原形。之后取出其中一块,用另准备的两块与取出的角度大小不一的玻璃片,让学生再分别进行尝试,能否恢复原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层层深入,课中启发。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后,可以依次提出下列问题:①某三角形三边长能否为1、2、3?②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为1、x、3,则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③若等腰三角形腰长为1,那么底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在教师启发性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3、设置悬念,课尾启发。例如:学生在获得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后,又分别在多边形的内部、多边形的一边上取一点,分别与多边形顶点构成三角形,获得结论后,作为结束语:“你能不能在平面内的其他位置找一个点,与多边形的顶点组成三角形,得出同样的结论?”在课尾设置问题,造成悬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启发性语言在内容上要难易适度,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必须经过努力,而且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的问题。

四、语言应具有通俗性

数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应该具备一个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教学语言必须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结构,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知识通俗化,做到深入浅出,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五、语言应具有趣味性

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都是比较枯燥的,如果教师在教这些知识时,能增强语言的趣味性,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那么就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恰如其分地表达。数学教学语言可以根据所要表述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轻重,声调的高低,语速的缓急。否则,平淡、无激情的教学语言是无法产生趣味性的。

(2)运用修辞手法。例如,在学习a2 的化简时,可以说:“( )2 是帽子,| | 是裤子,摘掉帽子,要穿上裤子。裤子能不能脱要看气温,而“a>0、a=0、a<0”就是气温,若不管气温,一律脱裤子就会伤风感冒。”说完,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这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语言的“五性”中,前两者是数学教学语言所具有的最本质的内部特性,其中,“规范性”是数学教学语言的基础,“概括性”是数学教学语言的提炼,规范性的语言应注重概括,概括性的语言必须规范,两者相辅相成。后三者是数学教学语言所具有的最显著的外部特性,其中“通俗性”是教学语言最一般层次的要求,“趣味性”是教学语言的技巧,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启发性”则是教学语言的核心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做到“五性”的和谐统一,就能充分地发挥语言功能,从而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括性启发性规范性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作为非规范性学科的法教义学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
宪法裁判审查标准之禁止概括性委任立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