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生培养思考

2014-12-16 23:47:33宋彦彦王雪李军
企业导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型

宋彦彦 王雪 李军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述评,归纳整理出专业技能、个性特征、人际互动、心理素质与创新能力5个核心要素为导向的研究生胜任素质培养模型。并针对性地提出研究生培养要注重各维度的具体内容研究,设置评估体系,以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培养

一、相关概念诠释

(一)胜任素质。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认为胜任素质是从第一手材料入手,发掘出的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美国学者 Spencer认为,胜任素质是指能将卓越工作绩效者与普通绩效者区分开的个人深层次潜在特征,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王重鸣则认为胜任素质是导致管理者高绩效的知识、技能、能力及价值观、个性、动机等。综上得出,胜任素质是指能够把高绩效者与低绩效者区分开的知识、技能、自我认知、个性特质以及动机等方面的个人特征。

(二)胜任素质模型。目前,学术界最著名的胜任素质模型有两种: (1)冰山模型:Spencer经过多年研究,基于胜任素质的具体要素,提出“冰山模型”。认为胜任素质有显性和隐形之分,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五个方面。其中知识和技能为显性,可以观察且易改变,是完成某一具体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为隐性,是潜在的、不易发现和改变的,是高绩效的核心素质要求。(2)洋葱模型:彭剑锋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胜任素质模型,提出洋葱模型。认为胜任素质像洋葱一样层层包裹,从外到内渐变为较核心部分。在该模型中:知识和技能属于表层,较易发现与发展;自我概念、态度和价值观属于中层,较难被发现且较不易发展或改变;特质和动机属于核心层,是个人潜在的特质,相当不易发展。

二、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的主要研究概述

(一)关于研究生核心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通过对国外研究生胜任素质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孙晓敏、车宏生在独立完成胜任素要程度,对国外研究生胜任素质进行整合,得出研究生核心胜任素质模型:学业能力、学业努力、个人自律、个人管理技能、人际关系、职业愿景与自我导向六个维度。

(二)关于研究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的研究。顾明远分析了影响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因素,认为应在知识结构强调综合学习,文理知识相结合;在能力结构上强调学术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社交能力。孟万金通过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文理工三科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结构要素: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陈木龙、张敏强在孟万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性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中:最重要的素质为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料搜集与处理能力;次之是创新能力,成就动机与自我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再次则是动手能力。

(三)关于研究生胜任素质因素模型的研究。颜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了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问题,指出优秀研究生的胜任素质包括:重视结果、人际理解、归纳总结、自我控制和兴趣5项;研究生共有的胜任素质包括:主动性、信息寻求、自信、分析式思考和与人交流6项。陈石、王玉坤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研究生胜任素质与培养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高校硕士研究生胜任素质五因素模型的五个维度:专业技能、个性特征、人际互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

三、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的整合分析

(1)专业技能: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历史知识、当代科技知识、跨学科知识、哲学知识、科研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 /信息寻求、分析式思考;(2)个性特征:理解能力、興趣、上进心、重视结果、主动性/主动性、坚持性、尽责性、道德与诚实/自我监控能力/重视结果、人际理解、归纳总结、自我控制和兴趣、主动性;(3)人际互动:学术交流、社会活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技巧、人际技能、团队合作/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与人交流;(4)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能力、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5)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思维、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可知:胜任素质最为集中的是专业技能,其次是个性特征和人际互动。有些相同或相近的胜任素质在同一维度重复出现,心理素质只在陈石的研究中有涉及,则可作为最新研究成果。对上述模型的进一步整合,得出以下5个核心导向因素:

(1)专业技能:综合知识,科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2)个性特征:理解能力,主动性,尽责性,兴趣,重视结果,归纳总结;(3)人际互动:学术交流,人际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4)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能力,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5)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

四、基于研究生胜任素质模型的培养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结合专业定位。扎实的学科知识是研究生实现相应研究的基础。研究生培养必须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现实需要合理设置研究生专业课程,扎实专业知识;同时,必须加强跨学科知识培养,尤其应加强培养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总之,研究生培养应切实结合专业定位,同时灵活地设置课程。

(二)注重技能培训。研究技能是进行一般学术研究与科研实验的重要手段。研究技能既包括具体实践操作技能,也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应多为研究生创建实践平台,进行操作技能培训,提供实践机会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实践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具有选择性、主观能动性,应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堂与业余时间,为其提供学术交流、思想交流的平台。

(三)强调结合个性特征。个性属于隐性素质,不易改变。研究生培养必须建立在个性特征基础上,以保证研究生培养差异性、针对性。导师是直接接触、指导与培养研究生的专家,应发挥主要引导作用,对其研究生的个性特征有一个直接而全面的了解,进行特色培养。同时,研究生自身也应与他人保持适当地接触与交流,虚心学习并接受他人意见。

(四)关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要求认识和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能客观评价自己。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应关注研究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研究生本身应充分发挥自身心理素质发展的主体作用,不断进行自我培养。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的加入一些心理辅导与指导的成分,渗入心理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五)注重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必须注重创新能力层面,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首先创新氛围应是开放的,能够不断提供新的观念,让学生接触到最新学术前沿;其次创新氛围应是自由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独立选择与思考;最后创新氛围应是宽容的,鼓励尝试性创新,鼓励构建创新团队或其他创新组织,对创新中的失败持包容态度;同时,还要鼓励创新形式多样化。但不能只注重形式,造成学术浮躁和自由松散。

参考文献:

[1] 孙晓敏,车宏生.关于研究生复试考核维度的思考—国外研究生胜任特征研究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9):40-47.

[2] 顾明远.试论21实际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3):10-13.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模型
一半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6:28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