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可能性研究

2014-12-16 23:47陈海燕
企业导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融合

陈海燕

摘  要:本文中,笔者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以期将两者更好的融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一、价值趋向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基础

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时并不是零基础的,是在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基础上接受的,马克思主义虽具有鲜明的西方色彩,也不乏中国传统文化所向往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由于产生的时代和代表的利益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但二者在异中有同。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时代性、民族性的一面,又有超时代性、超民族性的一面,而马克思主义根源于人类发展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二者在价值趋向上呈现了一致性。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所依赖的思维形态具有相通之处。这点集中体现在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对政治理想道路的探索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探索实践是相通的。古籍《老子》中所体现的“平等”思想在列代农民起义中都不断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虽然这种思想不是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但它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提供了土壤。其次,共产主义与“大同”理想都具有“善”的價值取向。“大同”思想是长期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实现共产主义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因此二者在价值趋向上具有一致性。再次,马克思主义观点在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相似之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周易》中所呈现的辩证法思想,法家提出的发展、改革的主张等一脉相承,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诸多相通性、互补性。

二、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对人们思想的指导作用

一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但现在时代主题发生变化,作为革命理论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二是我们曾经教条化地使用马克思主义遭受了重创,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够,没有认识到它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更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直接把它作为革命斗争的指导思想来运用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全按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进行实践,结果严重脱离了中国社会实际,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很大挫折。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有的局面,在思想理论上进行了革新,由于过去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化、教条化,一旦打破了这种教条,就很容易使人们从信仰转为动摇甚至出现怀疑。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缺乏了民族传统的根基,没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上。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成果,形成特有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一切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否则将无法生根发芽。外来文化到了中国,就成了我们民族文化很好的养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但任何外来文化在中国都是不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

俄国十月革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胜利,这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鼓舞,一批进步青年和有识之士在马列主义的指引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但如何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我们是从失败的教训摸索出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想结合,才能适合中国的国情。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对人们思想的指导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任何民族传统文化,都会有一些不符合时代需要的甚至是糟粕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复兴传统文化时,首先要加以鉴别,不能一概肯定之或否定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凡有益人民的,符合人民利益的文化思想就要传承弘扬,反之则把它丢弃。要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看待古老的文化思想和现象,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需要把传统文化和现实相对接,寻找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价值,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影响更深远,就必须依据中国实际找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点,而传统文化也要找对马克思主义中适应中国实际的部分,用马克思主义先进部分洗涤传统文化的坏根。只有这样不断地碰撞融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传统文化不断更新。进而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深深扎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为马克思主义而用,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

总之,它们的融合是建立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之上的,是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的,它们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所以两者结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必将为大家所认同。

参考文献:

[1] 王国炎.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4.

[2] 陈卫平.从《实践论》《矛盾论》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教学研究,1997,7.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融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