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慧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培养企业适用的人才是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其教学发展的核心是专业建设,重点是师资队伍,因此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加以研究。现今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不明确,生师比过高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情况,为此,明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分析现有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1410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职教育普遍强调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2013年高职院校(民办)在校生占高校比例达到22.59%,高职教育在校生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经过招生规模扩张后,现阶段转入内涵建设,为实现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一支优良的教师团队是办特色高职院校的根本保证。
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
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于企业部门第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靠强大、稳定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对学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符合四个要求:第一,师资数量与学院发展规模相符合;第二,师资质量与教学规格相符合;第三,师资结构与专业设置要求相符合;第四,师资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符合。
新时期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与建设上,还要进行深入的内涵建设,如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更新,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从而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逐渐形成师资梯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能力强、实践技能高,且能持续发展的教学师资队伍。
2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在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要求,对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给予了重要指引。高职院校经过10多年的发展,教师人数随学校的发展而增加,教师队伍职称、硕士学历比例、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和“双师”素质都有很大提高,具体体现在:第一,师资数量有所增加。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5.66万人,生师比逐年提高,高校师资紧缺状况得到改善。第二,师资队伍结构有所优化。近年来,各院校通过内培外引,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职称结构趋于合理,高级职称教师数量有所增加的同时,各院校还通过聘请来自企业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到学院兼教,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各高校师资队伍在学院的发展同时师资规模也得到发展,师资队伍结构也得到适当的调整。第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升。教育部推动教学质量工程以来,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示范院校建设、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重点专业项目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质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重要举措,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开展,使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对接、校内实训与生产对接,实现人才培养水平和资师队伍水平的提升。在得到成绩同时,也发现了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不明确,发展受到限制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要结合考虑学院的发展目标和规模、专业设置和规划,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意识,此项规划本身带有多重复杂性,与本科院校相比,由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曾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加上学生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师资队伍水平有限,培养质量很多时候备受争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短,规模不大外,还与高职办学理念与管理理念定位有关。高职院校很多时候缺乏顶层设计理念,办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发展规划;中层管理创新意识不够,缺乏开拓精神;基层管理者和教师打工心态,缺乏素质提升意识,导致师资队伍建设无序发展。
2.2 高职院校生师比例过高,教师超负荷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众多,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院的生师比不符合要求。教师也因为超负荷工作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生师比达到25:1,甚至有部分学院更高,相对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18:1合格,16:1为优秀的标准相差较大。随着高校继续扩招,若教师数量不能同步增加且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将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3 师资结构不合理,与专业设置不匹配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不顾自身资源条件,追求生源数量,生源充足的专业,专业教师不足,致使原有师资队伍结构失衡,难以发挥专业优势。很多时候,为了应付课程的开设,专业课由外专业的教师讲授,或由新聘教师进行讲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专业发展受限制。伴随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而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却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结构不匹配,成为高职院校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4 教师合作意识不强,缺乏团队精神
教师之间是同行关系,大部分人认为同行之间必然存在竞争。所以很多时候教师表现为现实主义、保守主义和个人主义,他们之间不是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关系,而是互不干涉,甚至羞于合作。在教学和科研上他们都习惯于单打独斗,这样对教师自身和整体发展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兼职教师很多时候是兼课教师,他们来学院只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很少参加院系活动和教研活动,专兼职教师没有很好的沟通,更难说得上发挥作用。
2.5 国家政策不配套,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靠的是民办投资者,国家财政基本上没有拨款,为此高职院校营运时经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学生的学费。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认为做好做坏一个样,都能领到工资,虽然有绩效考核,但考核的结果没有实质上的奖励或惩罚的措施,为此教师教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强,不少教师至今还运用传统的模式授课,照本宣科的现象依旧存在。同时,教师也很少有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培训机会,对高职教育存在观念更新的滞后等情况。
3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高职师资队伍不稳定,主要源于社会认同度不高,没有社会地位,加上政府主管单位不支持,很多高职教师以打工心态应付教学,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运用以下对策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
3.1 政策与经费的支持
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从2006年开始,政府着手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优秀高等职业院校,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经济发达的地区曾出现“技工荒”,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逐步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同度,改变学生和家长对其不良印象,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吸引力,有利于优秀人才的流入,形成合理、健康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3.2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主要从结构、素质和数量等三方面进行规划。第一,从结构方面:重视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等方面进行优化,重视专业发展与师资结构的匹配;第二,从素质方面:以内部培养为重点,同时实行外引等多措并举,从而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速度,注重专业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匹配;第三,从数量方面:生师比逐步达到18∶1,符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师资数量要与专业发展相匹配。
3.3 师资道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新时期师资道德建设首先是教师思想工作建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师法》,并自觉地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其次,学院应建立一套激励导向机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工作使命感,如在工作中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教师进修报销制度等;还有,学校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每学期在期中教学检查中同时进行师德师风督查。及时表扬先进,树立榜样。
3.4 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上,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实现职称、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化,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从人才引进方面入手:根据企业对行业人才需求,逐步形成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分批引进“双师型”、“高职称”的专业教师;优先引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职业资格的人才,从而加强实训教学和案例教学。
从骨干教师培养方面入手: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与选拔工程”,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全国高职师资培训、国内外访问等;每年每位骨干教师应至少承担一项社会服务工作,通过与企业开展技术应用合作和培训项目服务培养骨干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让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换;全面实施“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提升工程”,促进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继续实施“传帮带”计划,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使被指导教师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及其规律,明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深入了解本专业课程改革措施和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和要求,提高青年教师、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鼓励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获取相应职业资格。
3.5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选聘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和企业专员担任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逐步建立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
聘请广东地区知名的企业专家和学者、企业专员做兼职教授、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邀请其定期到校作专业专题报告,利用其职业经历扩大学生的专业领域视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指导老师则主要对学生校外课程见习实习、半年顶岗实习进行实习指导。
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培训;实施“一课双师”计划,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合作,进行技能考核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制定等课程建设工作,达到校企双向交流、双向培训,共同提升企事业兼职人员与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
3.6 教学团队建设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稳步推进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团队建设。通过调整、引进和培养,实施“教师职称提升工程”等措施,不断优化团队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素质结构。围绕职业教育目标,对教学团队进行师德师风、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坚持“以教立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建设思路,深入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举行专业课程说课比赛,开展示范教学,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更新专业知识,共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举办各种专题研讨会、科研业务培训和交流等,不断加强团队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171144.html.
[2]叶木全.加强以提高高职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6).
[3]叶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5).
[4]孙静华.高职院校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