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摘 要: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汇率决定理论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汇率货币;货币的相对价值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940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人民币汇率问题从2002年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次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我国在2005年的汇率改革中,实行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因此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决定。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汇率理论
1.1 货币层面上的汇率决定因素
汇率首先从货币和价值层面上来看主要表现为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例,也被称作本币的外币“价格”或者外币的本币“价格”。所以,这个“货币的价格”究竟如何决定,就成了一个格外复杂的问题。因此,对于汇率的决定,首先从货币层面来说,应当考虑如下因素:
(1)货币的实际价值。马克思从货币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汇率决定的首要因素,即货币在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时,其实仍然是贵金属货币的职能。“所有的货币都还原为它们的金或银的含量;同时,金和银这两种商品作为世界货币来流通时,又要归结为它们互相之间的不断变动的价值比率。”而在当代世界经济的条件下,“金和银”这两种商品同时作为“货币本位”的现象大体说来可以认为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此时所剩下来的就只是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之间的比例或代表的实际价值的比例及其变动。
(2)货币的相对价值。在马克思的价值形式理论中,有“x量商品A=y量商品B”这个公式,这就是“货币的相对价值”。
显然,从价值形式中可看出,在货币与商品交换中表现出的货币的相对价值,其变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货币本身的实际价值的变动。二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劳动生产率提高或减低使货币的相对价值发生变化,从而也导致商品的价值降低或升高。与此同时,可以表现为某种或某几种商品的价值发生变化或者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商品生产领域的普遍应用使所有商品的价值都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些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就会发生变化,这样就一国国内范围来说,货币的相对价值也发生变动,即此时它表现为更多或更少的商品量。在世界市场上,一国货币的相对价值的变动如何在与其他国家的货币的交换比例,即汇率中表现出来,则要看两国货币的国内相对价值的变动情况。
(3)货币的国内相对价值。“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越发达,那里的国民劳动的强度和生产率,就越超过国际水平。因此,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从而表现为不同的价格,即表现为按各自的国际价值而不同的货币额。所以,货币的相对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较发达的国家里,比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太发达的国家里要小。”这就为我们在世界货币市场中,比较两国货币或不同国家的货币的相对价值提供了一个依据。即对于两国货币即使在购买力平价相等的情况下,但由于两个国家的国民劳动强度不同和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因而也会使各国货币在国内所实际代表的国内价值不同。
如果我们假设1美元与6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都相同,但是由于两国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和效率较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效率相对较低,这样,同量美国商品的实际价值肯定会低于同量中国商品的实际价值。因而货币的相对价值在美国要比我国的相对较低。于是,1美元在美国国内所购买到同量商品的实际价值会低于6元人民币在中国国内购买到的同量商品的实际价值。
1.2 国际支付状态对汇率的影响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经对影响汇率的因素作了一个总结,其中第一个因素即是“一时的支付差额”,同时指出“不管造成这种差额的是什么原因——纯粹商业的原因,国外投资,或国家在战争等等场合所做的支出,只要由此会引起对外的现金支付。”最终都将对汇兑率产生影响。
(1)对外贸易差额。马克思认为,汇兑率的变动,以及由汇兑率的变动引起的“金属的流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对外贸易状况变化的象征”,而在对外贸易中,首要的是纯粹商业的原因,即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和出口。由于信用制度的发展,信用货币取代了金的位置,商品的进出口通常以信用凭证和支付凭证为媒介,我们以汇票为代表。例如,英国出口商向德国出售商品,会得到体现债权的向德国开出的马克汇票,相反,德国出口商向英国出口商品,则会得到体现债权的向英国开出的英镑汇票。当英国进口商需进口德国商品时,他不是用金,而是在伦敦货币市场用英镑购买马克汇票,再把马克汇票寄往德国作为支付,相反,德国进口商在进口英国商品时,通常是用马克在汉堡和柏林的货币市场购买英锑汇票,用英镑汇票作为支付。这样,如同商品一样,马克汇票在伦敦有一个英镑价格,英镑汇票在柏林和汉堡有一个马克价格,这就是汇兑率。它会随供求变化而发生变动。如果英国对德国的商品出口大于进口,那末在伦敦货币市场上马克汇票的供给就会大于需求,马克汇票的英镑价格就会下跌,英镑对马克的汇兑率便会提高,这对德国来说正好相反,是对英国的商品出口小于进口,在柏林和汉堡货币市场上英镑汇票的供给就会小于需求,英镑汇票的马克价格就会上涨,马克对英镑的汇兑率便会降低。
(2)对外投资。对外投资也叫资本输出。一般来说,资本输出有两种:实物资本输出和货币资本输出。实物资本输出,又叫生产资本输出。实物资本的输出,对于输入国来说,由于不需要对所输入的商品作任何付款,因此也就不会对输入国的货币市场产生任何影响,就不会对其汇率发生影响。
马克思还指出:“只有当这种出口商品的生产需要其他外国商品的额外进口时,才会影响汇兑率(并不影响对得到投资的那个国家的汇兑率)。这时,这种生产不是用来抵消这种额外进口的。”比如,对于我国来说,国外投资在中国办的工厂,如果该工厂所使用的生产设备在美国或其他国家购买,这种情况,就会对汇率产生影响,但此时影响的是美元或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水平。而货币资本输出(对外投资)由于是采用货币方式,直接对外提供贷款。所以货币资本的输出,会直接影响到资本输出国的货币市场,因而会影响到该国汇率水平。以上论述的三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一国货币的外流,使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变差,其结果跟贸易逆差所产生的结果一致。
(3)其他对外支付。除了以上论述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等对国际支付状态产生影响外,在国际交往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消费资金型的非资本性的对外支付;本国居民到国外旅行时的花费,留学费用等等。诸如此类的一些对外的现金支付,一般不会导致大的支付差额。
2 从马克思经济学汇率理论看人民币升值
(1)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已经连续多年呈现双顺差的格局,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双顺差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引起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外汇储备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具体原因是:国际贸易顺差,外部资本对中国的产业投资;国际游资集团对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的购买,导致大量“热钱”涌入。总之,外汇储备的巨额顺差,在使人民币的相对价值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国际货币市场上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最终引起了人民币升值。
(2)从利率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的利率水平相对提高,导致使用资金的成本提高,货币市场上借贷货币的供不应求,从而促进了人民币相对价值的提高和其他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这样会吸引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购买人民币。这样会引起人民币汇率的提高和利率的进一步上升,最终导致人民币的相对价值继续上升。
(3)从根本上来说,我国自实行对外开发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经济整体水平也显著上升,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一系列的发展也使人民币的相对价值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民币先对价值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商品的品种的增多以及商品的数量的扩大,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商品的价值降低;二是货币的相对价值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及信用制度也相对发展较快,从而致使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流通速度加快。
3 人民币升值的积极意义
3.1 人民币汇率的适当升值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我长期以来走的是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对外贸易增长主要依靠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出口企业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以低价战略迅速打开国际市场。人民币的升值降低了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些外贸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这迫使一些资金转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也迫使企业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也加快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3.2 人民币汇率的适当调整有利于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我国外汇改革以来,对外贸易连年顺差,连年的顺差导致中国日益增加与各个贸易伙伴的摩擦,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而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继而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能够缓和与贸易伙伴的关系,也有利于我国外部的发展。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也有利于为我国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3.3 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我国区域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平衡发展
跨国公司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就会相应提高。但是在沿海地区投资成本升高以后,一些跨国公司不想撤离中国市场,由于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基础设施以及投资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而跨国公司为了为了降低成本,会转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区域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平衡发展。
3.4 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我们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我们要转变发展战略,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由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部需求型。从而在分配上就要求我们调整分配关系,从而能更好的遏制两极分化,实现均衡发展,从而提高普通工人及农民的购买力;与此同时,也会促使政府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更多的惠及农村和农民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