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涵义、表现及危害分析

2014-12-16 11:52:20孔晓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2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情感

孔晓娟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职业倦怠现象频现,特别是在教师、医生等助人行业中发生率更高。辅导员作为高校中特殊的教师群体,由于其繁杂的工作特点,也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其主要表现为: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也非常大,无论是对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对学生品质的培养,还是对教育的发展进步等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辅导员职业倦怠;涵义;表现;危害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8902

1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涵义

1.1 职业倦怠

“倦怠”一词在中国出现的比较早,《礼记·礼器》有云:“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但“倦怠”作为学术名词首次使用是出现在心理健康领域,常用来描述个体工作中体验到的负性症状,或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疲劳”,而是源自心理的疲乏。特指人们在工作中由于感情的持续付出,最终导致工作卷入程度低,身心俱疲,矛盾冲突和挫败感加剧,在情感方面的耗竭状态。

对于“职业倦怠”的理解和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来说,共同点主要包括几方面:一是职业倦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疲劳”或者“疲倦”,它更侧重于心理方面,但有导致身体方面出现病理性症状的明显倾向。二是往往是由于工作负荷过重或者持续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身心状态。三是职业倦怠的显著特征为身心俱疲、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等内容。

1.2 辅导员职业倦怠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和高校大规模扩招的浪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也十分迅猛。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而师资队伍的培养又需要一个过程,于是高校一个辅导员带几百个学生便成为常事。社会的急速发展,势必导致多元文化和多元思想道德的不断冲击,辅导员面对的教育对象也势必越来越复杂,这在无形中无疑又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导致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面对对象复杂等一系列问题而产生的过大压力。另外,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价值并不能被得到很高的认可,从而引发高校辅导员的低成就感和无价值感心理,缺乏对职业身份的认同感,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情感衰竭和行为消极的职业状态,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

具体来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可以从精神状态、情绪情感、行为表现和生理状态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一是精神状态:精神萎靡不振,身心容易感觉疲乏;二是情绪情感:情绪容易低落,悲观,缺乏自信心,对自我评价偏低,对学生态度冷漠,缺乏爱心;三是行为表现:厌倦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敷衍了事,存在应付心理;缺乏耐心,不喜欢与学生交往互动,对社会、学校、学生、工作甚至自己的生活等方面抱怨牢骚;四是生理状态:身体虚弱且易疲劳,乏力,抵抗力下降,甚至出现紧张性头痛和失眠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和笔者的调查研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2.1 情感衰竭

情感衰竭,或称之为缺乏工作热情,情绪或者情感耗竭。这是辅导员职业倦怠最主要的症状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情绪低落,经过感到莫名的烦躁和压抑,身体处于极度疲劳、情感处于枯竭耗尽的状态。对人冷漠,处事简单粗暴或者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对工作产生抵触心理。比如有些辅导员面对每天重复的工作,动辄对学生大吼一顿,时间长了,学生和辅导员的关系也很疏远。很多辅导员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就是“混日子”,总感觉工作繁忙,容易因为小事生气发怒,并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心理压力大,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中,工作变得越来越机械,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了热情和激情。

2.2 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指对学生采取忽视和冷漠的态度,刻意在自身和学生间保持距离,对学生没有耐心,缺乏和的学生沟通与交流,和同事之间也相互猜疑,刻意回避日常的各种社交活动,工作态度消极,对自身和对周围环境的看法都相对悲观,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惩罚学生,严重者还会伴有一定的身体上的症状。比如不少辅导员自述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每天24小时不敢关一会手机,老担心学生夜里会出现什么事情,休息不好,长期失眠,精神和身体状态都不是太好,年纪轻轻就出现头发大把大把脱落的现象。不少辅导员从最开始参加工作时的满腔热情,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2.3 低成就感

低成就感,即自我否定化,指辅导员个体自我评价消极,个人成就感低,没有价值感,对自己持否定态度,对前途感到迷茫。特别是在所带学生人数相对比较多辅导员中间,这种体验往往更加明显。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处理学生鸡毛蒜皮的事情上,个人真正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搞科研的时间几乎没有,个人的发展空间又非常有限。时常感觉年头忙到年尾,但是一年下来,发现没有什么能让自己看得到的成绩。如果再遇上学生或者领导对自己的不理解及社会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更是自我感觉非常不好,逐渐失去对工作的信心。辅导员的工作经常是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每个月都是月光族,省吃俭用还是养不了家,糊不了口。工作不容易出成绩,升职的空间又太有限,忙来忙去,只是从一个年轻的辅导员变成一个“老”辅导员。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

3.1 影响高校辅导员身心健康

职业倦怠是由工作压力引起的身心极度疲惫、情感枯竭的综合性症状。职业倦怠在超负荷的工作中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业中发生率更高,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而辅导员恰恰符合这些条件。

辅导员一旦产生职业倦怠,便很容易体验到自身疲惫,情感衰竭,成就感低等,从而产后后续的一系列变化。因为辅导员工作性质的原因,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和精神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精神状况不佳,疲惫不堪,而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不到改善,则可能引发情绪情感方面的困扰,轻则引起消极的心理体验、情绪失控、情感冷漠枯竭,重则可能引发抑郁情绪。如果这些不能得到合理的宣泄,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和身体方面的病变,比如失眠、紧张性头痛、抑郁症等,甚至还会引发器官的病变,从而对辅导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形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

3.2 影响大学生成长和发展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踢猫理论”。故事大意是:某公司老总,因超速驾驶,被警察扣车并开了罚单。他无处泄愤,回到办公室把销售经理训斥一顿。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的把秘书教训一番,秘书无缘无故挨批评,就把怨气发泄在接待员身上,接待员无处发火,回到家,对着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被训,也很恼火,便将家里的猫狠狠踢一脚。这则理论表明: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每个人难免有坏心情。这种不良情绪一般会沿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从等级和低位高的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从强者传向弱者,从地位高的传向低位低的,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则会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高校中同样也存在这样的“踢猫效应”:社会埋怨高校培养不出高素质人才的,学生出了什么问题高校则唯“辅导员”是问,辅导员面对超负荷的工作,便很容易把这种倦怠的消极情绪转嫁给学生。正如美国学者德沃肯所说:“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

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为频繁和最为广泛的教育工作者群体就是高校辅导员,如果该群体产生职业倦怠,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为直接的,就如果辅导员有消极的倦怠情绪和人生态度,自我否定,缺乏对职业的热忱和责任心,甚至产生反感和排斥心理,对待学生学生冷漠,没有耐心和宽容之心,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待学生问题简单粗暴,或者干脆漠然处之、不管不问,那就根本不可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态度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更加一步说,辅导员的这种消极情绪和行为,会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对其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进步和成长成才,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3.3 影响教育及社会的发展进步

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班风班纪、学生的整体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一般情况下优秀辅导员带出来的班级,课堂纪律较好,课堂气氛整体较活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对课堂的参与度高,积极发言,主动承担任课教师布置的任务。相反,一个对学生冷漠、采取放任自流管理方式的辅导员带出来的班级,学生出勤率和听课率都不高,班级如一盘散沙,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且学生整体上很少主动承担任课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由此可见,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日常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甚至影响整个大学教育工作的推动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整体素质。因此,辅导员由职业倦怠引发的情感冷漠,没有工作热情,对学生冷漠等,势必对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工作失去支撑力量和强有力的推动者,进而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

我国辅导员制度有其特殊的背景,除了日常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要求之外,还有适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政治性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思想道德意识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辅导员的工作也更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今恐怖分子的渗透活动无孔不入之时,正是由于辅导员时刻冲在第一线,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才能使得许多不稳定因素被化解在萌芽状态中,确保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乃至社会稳定。因此,高校辅导员一旦出现消极怠工、情感衰竭、厌倦工作的职业倦怠现象,影响面就非常之大,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严重者可引起社会思想动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莉,王俊刚.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2).

[2]伍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李丽.从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2).

[4]闫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5]曲建武.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实招[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

[6]陈道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2).

[7]张俊友.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09).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辅导员情感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