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霞
摘 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让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小型外贸企业必须事先将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因素考虑在内,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外贸企业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和正确处理和目标市场国的文化差异,具备有效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才能使公司的跨国经营成功。
关键词:
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国际商务文化环境;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4902
1 引言
进出口贸易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性力量。迈入21世纪的十几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持续稳定增长。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的关口。贸易顺差1.61万亿人民币(折合2597.5亿美元),扩大12.8%。进出口总值超4万亿美元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军中,中小型外贸企业无疑是一股活跃力量,尤其是在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之后,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开始大胆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前,中小企业出口额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70%左右。中小型企业在外贸行业中占了绝大部分,它们的持续发展对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我国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界定及现状
我国2011年6月颁发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应属批发业,以外贸进出口为主营业务,是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暂行规定》,批发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目前,全国有外贸经营自主权的内资企业从1989年的600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万家,绝大部分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因为外贸公司从业人员人数一般较少,很难达到大型企业的标准。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市场逐步对外开放,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这给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但同时国际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让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生存与扩张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小外贸企业规模较小,综合实力弱,国际竞争力较低,导致多数企业长期维持低利润的局面。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不强,使得其贸易地位不高,在对外谈判中缺乏足够的控制权和谈判权,而国内同业竞争过于激烈也造成企业定价主动权的缺乏,议价能力低(刘增科,2004)。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等国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放慢,外贸企业的订单锐减,大批中小外贸企业纷纷倒闭,沿海地区尤为严重。现在全球经济在缓慢复苏,但是外贸形势仍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动态国际商务环境中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是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迫切需要。
3 国际商务文化环境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加强和改善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并尽可能地避免经营风险,中小型外贸企业一定要在拓展国际业务之前对国际商务环境变化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国际商务环境是指企业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所必须考虑的、能够影响其活动成败和赢利水平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国际商务环境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政治环境(包括国家政治情况、国家法律情况、政治和社会动乱情况、关税政策、进口控制、外汇管制、价格控制、国有化政策等),经济环境(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通货膨胀情况,对外贸易情况,市场购买力及购买力指向等),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社会因素等)”(李建华,2004)。国际商务活动中应考虑的环境因素很多,而我们在进行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时,应重点研究的是可控性因素。可控性因素是指那些已经存在或者可以预知的因素,比如一个国家的人口、文化、风俗习惯、信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技术状况等就是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指的是那些不稳定的或无法预知的因素,比如政治因素中的国家政权的更替、暴力事件、罢工、游行、示威、经济危机等无法预知的事件。而可控因素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无疑对国际商务活动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小企业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国际文化差异,提高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由此国际商务文化环境的建设对于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生存发展尤为关键。
4 中小型企业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国际商务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在多元化的跨文化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对国际商务文化环境高度关注,这对于和不同文化背景企业商务关系的建立及进一步的业务往来具有积极的作用。国际商务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小型进出口企业从管理阶层到一般员工都必须充分意识到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在公司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文化环境。
4.1 管理阶层的重视
企业管理人员的先进决策能改善公司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商务文化环境建设的加快。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是建设公司商务文化环境的一大核心着力点。哈佛商学院前院长Robert Kent曾指出:“在商界,交际意味着一切。而在全球范畴内经商时,很少能有比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技能。在当今越来越全球化的工作环境中,有效明了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对确保成功可谓至关重要”(史兴松,2012)。因此进出口企业的管理阶层在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时必须把培养外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为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建立广泛的商务关系奠定基础。
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在“The Silent Language”一书中首次定义跨文化交际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的概念:除知识向度外,还有思维向度、行为向度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刘学惠,2003)。因此,跨文化沟通能力是一种通过得体和有效的沟通在跨文化语境中能完成任务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利用文化差异作为资源,在具体的语境中能产生有效性的能力(Lustig,2007)。Edward Hall也最先指出跨文化交际学与商务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通过跨文化交际研究解决国际商务活动中由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与管理上的问题。简而言之,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是在国际商务活动的具体语境下完成商务沟通和谈判等环节需要的一种交际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跨国界经营的风险来确保商务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日常工作中,外贸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对公司员工进行商务文化环境建设意识的渗透。相对而言,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部分人的能力不是很高,他们对商务文化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其重要性也不在意。在和外国客户打交道时,可能会与客户的沟通不畅甚至会得罪客户而错失订单,从而导致公司商誉受损,蒙受重大的市场机会损失和经济损失。此类惨痛事例屡见不鲜。据华尔街杂志估计,美国每年因跨文化沟通方面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就有几十亿美元,中国因此而蒙受的损失可能更大(葛志宏,2004)。公司应有计划地对外贸从业人员进行国际商务文化知识的定期课程培训,培训的宗旨是使他们具有国别之间的文化差异意识,能了解和熟悉目标市场国的文化背景,掌握当地的商务惯例,具备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技能,并缩小那些可能引起误会的文化差异。而且,在进行公司的年终业绩考核时,企业管理阶层应把国际商务文化意识列为一项考核内容,以提高员工们对这方面相关知识和能力的重视程度,并潜移默化地将其运用到他们的日常业务行为中。
4.2 普通员工的培养
作为商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外贸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不同的商务文化环境。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企业员工应该充分了解国际商务文化环境的各个因素,在商务交际的过程中规避触犯目标市场国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宗教禁忌等文化风险,满足客户的文化个性需求进而赢得竞争优势。
在多数中小型外贸企业,既精通外语又业务熟练的外贸人才很抢手。那些语言基础不好,且国际商务文化意识不强的员工应是公司培训的重点对象。当然,能力的培养仅凭短期培训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员工自身的长期努力,一定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并在商务实践中揣摩和总结,才能更顺畅地融入到国际商务环境中。
(1)加强文化平等认知,克服偏见歧视影响。在国际经贸与商务活动中,要达到跨文化商务沟通的目标,必须站在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寻求进一步的合作与发展。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人在思维模式和交际方式上会大相径庭,沟通双方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在所难免。“我们不要拿本国文化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异国文化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彭克,1959),必须摆脱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或崇洋媚外的盲目心态,既要展现本公司的文化特征,也应理解和尊重文化背景不同客户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工作习惯、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强加于人。唯此才有可能求大同存小异,在经济贸易或商务合作等方面和外国客户达成一定的共识。
(2)尽力攻克语言难关,有效使用语言工具。在实际的商务沟通中,语言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障碍。语言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能反映出社会文化的特征。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必须要与外国客户联系,了解客户的消费需求,向客户介绍企业及产品,说服其签订单。而语言作为人际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必然会影响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行为。对于从事国际经济贸易和商务活动的外贸企业员工而言,只有熟练掌握外语并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才有可能使跨文化商务交际取得成效。当然,在与不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进行商务交际时,我们需要注意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遵循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恰当地使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讲话规则和习惯用语,尽量以简单、清楚和坦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做到语言交际的大方得体,提高跨文化沟通的有效性。
(3)注重国际商务基本礼仪,塑造和提升个人形象。了解国际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有助于国际营销活动的成功。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体现相互尊重的一种行为准则,主要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提出了一定要求,用以规范日常商务活动的行为方式。商务礼仪不仅是企业员工个人素质的表现,也反映出其所在公司的公司文化和管理规范水平。外贸从业人员应该熟记一些国际通用的商务礼仪知识,包括像工作着装、头衔称呼、业务联系、商务会
议、商务旅行、协调与客户的关系等方面,才能更好地适应
不同国家商务文化的差异。企业员工在国际商务交际中一定要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及仪态,规避不合礼仪的言谈举止以免闹笑话或无意中冒犯客户。得体的商务礼仪可以赢得客户的好感,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维护及提升公司的商业形象。
5 结语
中小进出口企业良好的国际商务文化环境是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基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忽视国际文化环境问题必然会导致商务交际受阻,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中小外贸企业员工必须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建设中,提升个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正确地认识及接受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才能理解、适应目标市场国不同的国际文化环境,拉近与目标客户的文化距离,使他们的行为和营销策略能为外国客户所接受,从而达成企业的一系列国际商务活动目标,终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增科.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04.
[2]李建华.中小企业走出去亟需外部推进[J].国际贸易问题,2004,(4).
[3]史兴松,徐珺.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对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2,(4).
[4]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5]Lustig M. W. & Koester J.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 (5th 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6]葛志宏.论国际经贸与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沟通[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7]彭克J·阿黛尔.陌生人的第一印象[M].新泽西洲:罗杰斯大学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