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湖北大冶(城关)方言语音特点及与普通话接触后的语音变化

2014-12-16 07:54皮洁琼
2014年32期

作者简介:皮洁琼(1990-),女,汉族,湖北大冶人,贵州民族大学2012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从声调、声母及韵母三个方面分析湖北省大冶城关方言及其语音特点;同时将其与大冶城关年轻人现在所讲的方言进行对比,试图分析大冶城关方言与普通话接触后的语音变化,以期能够对大冶方言的研究进行补充。

关键词:湖北大冶方言;双言接触;方言语音特点

一、引言

大冶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黄石市西南部。西北邻鄂州市梁子湖,与武汉市相望;东北靠长江,与圻春、浠水县相对;西南与咸宁毗邻;东南与阳新县接壤。[1]p1赵元任1948年把鄂东南方言单独划为湖北方言的第三区,并指出:“第三区方言最特别,内部也最复杂,地域占东南一小角,大致可以归入赣语系统里。”[2]p1569大冶县内方言复杂,各乡镇之间方言语音差异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关与乡镇交流愈加密切,故而大冶城关方言受到很多周边乡镇的方言影响,我们称之为旧派大冶城关方言。但近二十年来,与这种受乡镇方言影响更大的大冶城关方言不同的是,有一种更多受普通话影响的城关方言出现,其使用者通常是受教育程度较高,普通话流利的年轻人,我们称之为新派大冶城关方言。本文以研究分析旧派城关方言的声韵调为主,同时分析这两种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城关方言的差别。

五、大冶城关方言语音变化的原因分析

大冶方言语音的历年变化还未考证,文中所指的变化应属近二十年来大冶方言与普通话接触后产生的。笔者认为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和普通话推广的影响

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和普通话的推广是旧派大冶城关方言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之一。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和使用使其成为了一种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用于交流表达的通用语言。所以,伴随着大冶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大冶方言的使用者为了更方便地和外界交流而开始普遍学习普通话。在普通话和大冶方言双言并用的情况下,此二者互相影响——即有人讲的普通话受大冶方言影响而带有地方口音;也有人讲的大冶方言受普通话影响而产生语音上的变化。

伴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方言使用者的成长,他们所使用的新派大冶城关方言相对于旧派大冶城关方言更加占据优势,同时也对旧派大冶城关方言的使用者造成影响。

2.大冶方言用于交流中具有局限性。

大冶城关方言既特别又复杂,因而在与其他人使用方言进行交流时,往往出现很难交流或者不能很好交流的情况。这种情况与普通话推广的影响共同作用,使旧派大冶城关方言的使用者自主选择学习普通话,进而出现双言并用互相影响的状况。

3.大冶方言的使用者对自己的方言并没有自豪感和保存意识

这是旧派大冶城关方言朝新派大冶城关方言变化的主观原因。在新派的大冶方言使用者中,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大冶方言既粗鲁又难懂,他们外出时更愿意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更能表现出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甚至年轻家长在家中不使用方言与孩子交流,以致近年出生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完全不会使用大冶方言,仅仅能够听懂而已。

同时,由于受自身方言的影响而导致普通话发音不准以至不能很好地与其它方言使用者(尤指非湖北人)良好沟通,甚至被嘲笑。这使大冶方言使用者对自己的方言自豪感迅速下降,更加意识不到自己的方言应该被保存和记录。

4.政府没有出台方言保护的相关政策,媒體也没有宣传方言保护意识

在一个竭力试图扭转经济发展方式的资源枯竭型县城,大冶政府完全没有把注意力投向方言保护。或者说,政府没有应该去保存、保护和记录现有大冶方言的意识。缺乏政策的支持,媒体自然不会对方言保护进行宣传活动。不仅仅是宣传方言保护,广电媒体中的方言类节目都少之又少,最后因为收视(听)率低而结束节目。没有宏观政策的引导和方言保护意识宣传,仅依靠群众自己的选择,大冶方言很难保持原有的语音特点而不受到普通话的影响。

六、结束语

对方言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及汉语的演变过程。本文对大冶城关方言的研究希望不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对湖北方言研究进行补充,也可以对现存的大冶城关方言进行存留和记录。同时,本文将旧派城关方言与新派城关方言进行对比,虽然有未尽之处,但仍然希望能够为后来学者研究和考察大冶方言的历年变化提供参考依据,为大冶方言的保护和保存尽绵薄之力。(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大冶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大冶县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赵元任.丁树声.杨时逢.湖北方言调查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3]汪平.方言平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殷宏.大冶话与普通话的语音比较[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