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2014-12-16 18:25毛宝铭暴卓睿
2014年32期
关键词:规律文明人类

毛宝铭 暴卓睿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静的飞速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开始利用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优势地位,无止境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界,这种无限制的索取,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新布局,不仅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同时也将其作为国家的政策确定了下来。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1.生态的含义

生态,最早是源于古希腊字,大概意思是指家或者环境。二现在通常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状态下,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百度百科,给出这样的定义: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生态”一词的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生态这个词在最开始,是从对生物个体的研究中来的,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

2.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遵循社会、自然、人和谐发展得基础上,而取得的精神文明成果与物质文明成果的结合。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它是以人类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之间为基本宗旨的新的社会形态。

百度百科认为: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便开始了为期大约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在这段时期内,主要是以人类中心主以为主,并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逐渐地,人类征服自然的意识达到极致,随之便开始伴随着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这些生态危机说明生态环境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持来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此时“生态文明”变应运而生。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由此生态文明变开始引起了国民的重视;2012年党的十八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了政治文明建设、经济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文明建设中,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新局面,再度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更加关注声讨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1.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的科学认识极其有限,并且当时正处于农业社会,人们对自然既有崇拜依赖,又有对大自然的恐惧和敬畏,因此形成了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认知,这个就是人类在古代时期与自然保持和谐、保持一致的思想萌芽。

逐渐到了农耕文明时代,生态思想也逐渐从萌芽階段走向人类生态学思想。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劳动人民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

早在3000多年前,“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被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提出。《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做事情,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地生产生活。“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对“天人合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深刻揭示了天人之间的关系,“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天人合一”思想强调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在自然界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人类应该友善的对待大自然,并且同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以看出,儒家强调天人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道家节制思想

道家学派认为,要坚持道法自然的原则,他们认为要防止人类过度破坏自然资源,而关键在于控制人的物质欲,并且较少对物质资源的浪费。《道德经》中“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意思就是要人们在利用生态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俭,适可而止,兼顾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道家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要求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不可以想自然过分的索取。

3.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马克思的自然观指出自然界自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人们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时,必须坚持符合事物客观规律性,在规律面前,如果无视规律的客观性的话,势必会手袋规律的惩罚。我国近年来生态环境遭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破坏,生态系统平衡液早打了破坏:在沿海地区时常会有污水处理不达标的污染型企业,破坏生态平衡。结果就是虽然换来了短暂的经济效益,却因为违背了自然发展的规律,使得环境生态遭到破坏,人们饱受温室效应、海洋赤潮等自然灾害,最终导致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这些惨痛的教训反应了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鉴于中国国内外的发展教训,必须深入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从而避免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问题上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四、结语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生态观念的发展史,从追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的视野来看,“五位一体”的新成员,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这符合既符合中国几千年来的的生态观,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规律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必定能够引起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也会在理论上对环境治理和生态平衡的保护起到重大的作用。(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文江海.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与内在联系探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8(10)

[2]宋新宁,施本植.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3]陈福星,论生态农业建设种循环经济的发展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5

猜你喜欢
规律文明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对不文明说“不”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