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空间异质性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综述

2014-12-16 18:25崔大树范存换
2014年32期
关键词:演化空间结构要素

崔大树 范存换

作者简介:范存换(1989-),男,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主修城市群经济。

崔大树(1961-),男,汉族,陕西榆林人。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发展,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基础条件作为要素流动的必要载体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日趋重要。本文研究发现,要素的空间异质性不只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一般影响因素,而是其演化的根本动力;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外部性等多视角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素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加快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速度,并且要素交易成本的空间演进路径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致性。

关键词:要素;空间异质性;空间结构;演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化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城市群对中国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已经得到了各界认同和实践的肯定。所谓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与,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以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交通、通信信息网络为媒介,城市之间通过企业集聚扩散等密切的交互作用,產业的空间、部门演化以及基于地方政府的制度变迁所形成具有特点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表现,本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特定的空间结构。城市群空间结构在空间中主要表现为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空间集聚和扩散形态。不同的集聚与扩散形态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并且这种空间结构特征会随着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进步等因素的变化而逐步演化。

以往针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已有不少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城市规模结构演变、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经济绩效关系、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和产业机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也主要仅限于分形理论、威尔逊模型、系统动力学模拟、断裂点理论和引力模型、区位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城市位序——规模分布定律和首位度等方法指标。这些方法所采用的数据大多是绝对量,这种单纯通过人均地区经济总量、人口总数和产业总值等绝对量指标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整体优势并借此划分等级结构没有考虑到城市群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专业化和多样性特征,显然缺乏科学性。

二、“轴线—圈层—网络化”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一般趋势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不仅仅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和空间范围的扩展,更重要的是此类外部表征中实际蕴含的结构组织的结构性变更。所谓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是建立在对各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等多层面和人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相互作用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城市群结构、相互作用和形成机制三者结合的研究,旨在分析形成这种结构与相互作用的主导机制或组织原理。

由于集聚和扩散两种力量在城市群的不同发展时期有着不一样的表现,作用在空间上则表现为空间结构形式具有阶段性特征。新经济地理理论指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经济系统往往具有一种特殊的倾向,即在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拥有一个或者几个核心地区,以其为中心,自组织地形成多层空间结构。陆大道提出了“T”型空间发展战略,即中国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将以东部沿海地带和东西横贯的长江沿海相结合的“T”型结构为主轴线的发展格局。吴志强、王伟等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密度、人均GDP和规模等级的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与趋势都体现出一种行政区经济在空间上的反映。为了进一步论证和完善相关认识,李娜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深入研究之后得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由行政等级结构布局转向扁平式布局、由极化发展转向泛化发展和城市化由外延扩展向内涵式发展三种多角度分析结果。唐子来认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已经由“行业类型”为特征转变为以“价值区段”为主要特征的高级阶段。朱舜等人同样论证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网络化趋势。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诸多学者开始从信息流的角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如熊丽芳基于百度指数并借助空间统计软件对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网络特征进行研究,以信息流为考察因素,进一步证实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网络化额演进过程。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通达的增强和交易成本的下降,使得产业联系进一步变得更为复杂而密切,产业链条在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范围延伸、交叉和进化,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主体间的空间联系也不再是一级指向或中心—外围双向指向型,而是逐步演化为更为复杂高级的水平网络化的空间关联,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随之演化为一种多极核式的网络化结构。

三、要素的空间异质性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根本动力

波特将生产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传统自然资源禀赋的低层次、只能带来比较静态优势的基础要素,另一类则是基于知识集聚与溢出的高层次、能够带来强劲竞争力的高级要素。而且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差异,即空间异质性。城市群空间结构是城市群空间组织系统的内含部分,是城市群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呈现,是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的等级规模、职能分工、要素流动等在特定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群的发展必然引起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要素跨区域流动决定着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形态

Lin(2003)[1]指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优产业、技术结构内生决定于这个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汪明峰(2007)[2]从新经济地理学(NEG)的研究角度发现:企业层面的规模经济、运输费用和要素流动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空间经济结构的产生和变化。同样王红霞(2011)[3]认为空间上的人口流动与集聚会带来城市化,空间上的资本流动和集聚会逐步形成诸多产业集群,当两者同时发生同向的集聚和流动时,则会带来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群的形成。这些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要素流动对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进的重要作用。要素的流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从初始时期的简单要素流动逐步提升为高端要素流动,比如从简单劳动到熟练的高素质劳动的提升等,提高了要素集聚的外部经济性和研发创新的效率,进而形成了一种与产业结构演进相匹配的要素结构演进,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的演进在空间上便表现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对此,张敏、顾朝林(2002)[4]曾根据人流、信息流、物流、资本流等要素流的空间形态特征和内在机制,将要素流动的模式概括为四种基本形态,即极核交互型、核心——边缘集散型、邻域渗透型和溢出型。很显然,这种要素流动的四种空间形态和上文中经大量文献综述得出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趋势相吻合。这也间接的反映了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决定性作用。

(二)要素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推动城市群空间结构加速演进

刘洪昌(2010)[5]等人针对交易成本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的影响是以对商务成本的发展变化研究开始的,只是通过对不同产业集聚过程中商务成本的差异做了简单的描述性分析,并没有深入探究作为商务成本的交易成本的实质性内涵及其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影响。也有学者认为各种交易主体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互动,不仅存在着空间的问隔,更存在著不同制度的交流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引入交通运输和交易成本等因素来解释。一般情况下,内生的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或者说空间分布差异,受到不同地区差异化的制度因素的影响。并通过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政策制度结构的变化、生产方式的演进和要素禀赋作用的强化等多种方式共同作用形成,并直接与外生的、物质空间的交通运输成本发产生关联,最终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城市间要素的交易成本差异化所形成的空间集聚力和运输成本客观存在的离心力之间呈现一种动态均衡状态,这种动态均衡受到经济、社会、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

(三)要素结构演进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存在互动耦合关系

要素结构指的是产业中投入的各种要素的相对密集度,各类产业的产业结构实质上反映了不同类型的要素结构差异,如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等。赵祥同样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角度来深入分析产业转移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变化,认为随着产业内部产品由研发和新产品阶段向成熟标准化产品阶段的发展,产业投入要素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由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向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要素结构转变。相应的,城市群内部产业就会在空间上从技术、资本要素禀赋充裕的地区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逐步转移,而且不同产业由于自身要素结构的不同其转移方向和方式也不同,在空间上便表现为不同的结构特征。要素结构演变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互动耦合,逐步向着更高等级发展。

四、研究总结与展望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发展,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基础条件作为要素流动的必要载体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日趋重要,本文主要试图探究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和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内在关系。经过对诸多学者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和认识,本文研究发现,要素的空间异质性不只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一般影响因素,而是其演化的根本动力,这里的要素包括波特提出的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两大类;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外部性等多视角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素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加快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速度,并且要素交易成本的空间演进路径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致性;要素结构的演进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有着紧密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互动耦合。

目前已有的关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文献,尽管已经采用了多种视角对其展开研究,如采用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经济绩效间关系、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和产业机理等,但从总体上来看,他们的研究仍然停留在产业的静态和动态发展变化层面上,而没有揭示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根本因素,即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导致的要素跨区域流动、要素交易成本空间异质性和要素结构的差异。本文认为,今后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研究可以往更深层次、多角度结合开展,不要仅仅局限在以产业的产值、人口和GDP等基础变量的研究视角。(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课题信息:本文是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组织优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BJL0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Justin Y.Lin,Development Strategy,Viability,and Economic Convergen-ce[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3.51(2):277—308.

[2]汪明峰,高丰.网络的空间逻辑:解释信息时代的世界城市体系变动[J].上海经济研究,2007,(2)VOL.22.

[3]王红霞.要素流动-空间集聚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定量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1,(12):0045-011.

[4]张敏,顾朝林.近期中国省际经济社会要素流动的空间特征[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3):313-324.

[5]刘洪昌,范圣刚.长三角地区商务成本比较分析及调控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12):0022-07.

[6]赵祥.产业关联、要素结构与产业扩散[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0049-11.

猜你喜欢
演化空间结构要素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演化》
浅谈自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耗散结构视阈下的科技招商与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研究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