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妮妮(1984-),女,安徽宿州人。管理学硕士,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宿州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不断涌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表现为: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实践教学环节有待加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从完善教学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经费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近些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在复杂的择业过程中准确地定位自己、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成为每位在校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提前为择业、就业做好准备,新建本科院校陆续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宿州学院作为2004年升本的地方院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已有8年之久,为了更好地推动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本文在调研这门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之上,归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与建议。
一、宿州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宿州学院在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前提下,对该课程的相关设施投入也在不断的完善。現有的硬件设施有职业测评室、就业咨询室、模拟招聘实训室等,相关的测试系统有人才测评软件、心理咨询软件等,该门课程相关的设备齐全,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提供了便利。可是由于学生数量较多,个性化需求多样,现有的这些设备分散、没有进行系统整合,不足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目前宿州学院承担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主要由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专兼职辅导员和其他教师组成,其中专兼职辅导员承担了课程教学任务的70%以上,虽然他们比较熟悉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况,但在理论修养、教学水平方面还是不能够令广大学生满意。具备系统专业知识、丰富指导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仍然比较匮乏。
(三)实践教学环节有待加强
通过调研发现,宿州学院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方式比较多元,但比例不协调,课堂讲授、视频学习、互动讨论和情景模拟的比例分别占到68%、22%、6%和4%。教师教授所占比例较大,实践环节比例相对较低,不能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就业指导所需要的企业参观、职场人物访谈、社会调查等无法全面开展,求职过程中的心理调适受教学时数的影响要增加到教学方案之中有一定的困难。
(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宿州学院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仅有19%的学生认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高达49%的同学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对就业指导课程目的认识的偏差,导致我校大学生在该课程的课堂表现和课堂纪律欠佳,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上课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处于一种被动听讲的状态;另一方面,上课期间会出现个别学生迟到、旷课的现象。那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下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门课程的教学难度。
二、改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体系
宿州学院要从新的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新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等方面去调查研究,深入探讨职业规划和就业教育的形式、内容和工作机制等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思想,打破就业指导只面向毕业生的局面,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教育贯穿和体现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分层次、有系统地在大学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使学生能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自己的个人状况、专业要求,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一方面要不断调整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使之与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适应。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宿州学院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辅导、择业方法技巧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就业期望,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案指导。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模拟面试、社会调查等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大专职教师的培养力度,构建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此外,宿州学院还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应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提升教师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经常性地安排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出去考察、交流、进修、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四)完善教学制度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监控,既要明确教师对课堂纪律和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组织责任,推进教学质量标准建设,规范教学要求,还要通过教学督导实地考察和随机听课、学生信息员会议等多种方式来对就业指导课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此外,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构建新型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
(五)确保对教学专项经费的保障
宿州学院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已经投入了一定的专项经费,如已经投入使用的职业测评室、就业咨询室、模拟招聘实战室等。那么在保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经费投入的同时,学院也应该为课程研究和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作者单位: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2013gxk098);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网络文化视域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2012YKF18);宿州学院教研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szxyjyxm201344)。
参考文献:
[1]尹兆华,韩经.增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
[2]张宏如.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1(6)
[3]王首民,朱薇.略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7)
[4]李萍.关于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探索——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科技创业家,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