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文,王维鹏(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武汉 430070)
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是成人的2~3倍,且大多数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因病毒感染所致[1]。笔者分析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 92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2型(PIV2)和副流感病毒3型(PIV3),共计7种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以期了解上述7种呼吸道病毒在武汉地区儿童患者中的流行特征,旨在为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提供依据,并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5 925例,年龄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1.3±1.7)岁,其中男3 818例、女2 107例。
1.2 仪器与试剂BX51型荧光显微镜(日本OLYMPUS),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美国Diagnostic HYBRIDS)。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 将植绒拭子从患者鼻孔插入鼻腔,达到鼻咽部,旋转2~3次后迅速取出拭子,放入标本盛有转运液的试管中。
1.3.2 标本处理 将装入植绒拭子标本的试管在漩涡混匀器上轻微混匀约30s,见转运液浑浊后取出植绒拭子,以2 500r/min离心试管10min,弃去上清液,保留转运液约300μL,用吸管吹打混匀剩余的转运液,形成浑浊的细胞悬浮液。
1.3.3 标本制片 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浮液标本点样于8孔载玻片上(每孔约10~15μL),每份标本点样7孔,自然晾干后将载玻片置冷丙酮中固定标本10min,取出自然晾干。
1.3.4 标本反应 每个点样孔分别滴加7种呼吸道病毒(ADV、RSV、FluA、FluB、PIV1、PIV2、PIV3)特异性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1滴,约25μL(必须保证抗体试剂完全覆盖待测标本),将载玻片放在湿盒中,置37℃水浴箱孵育30min;取出载玻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1次后,将载玻片置PBS中,再次洗涤(PBS不能重复使用)。
1.3.5 标本观察 将1滴封闭液滴加于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1.3.6 结果判断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呼吸道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细胞中的病毒抗原结合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内出现绿色荧光;未发生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细胞,则被染成红色。因此,显示绿色荧光的细胞,判为阳性细胞。当放大倍数为200倍时,在视野中可见阳性细胞数超过2个,则可将标本判为阳性标本。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SP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总体检测情况共检测5 925例患者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 657例,总阳性率为28.0%,其中RSV阳性率最高,为17.4%;其次为PIV3,为4.6%;PIV2阳性率最低,为0.2%。见表1。
表1 7种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率(n=5 925)
2.2 混合感染同一标本同时有2种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共有28例,占0.5%,其中以ADV和RSV混合感染最多,为11例,占混合感染的39.3%,其次为RSV和PIV3混合感染,为6例,占混合感染的21.4%,见表2。
2.3 不同年龄段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按年龄将患者分为0~1岁儿童组和大于1岁儿童组,并进行组间比较,RSV和PIV3在0~1岁儿童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大于1岁儿童组(P<0.05),而ADV、FluA和FluB在0~1岁儿童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大于1岁儿童组(P<0.05),PIV1和PIV2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混合感染2种病毒的分布情况(n)
表3 不同病毒在各年龄段儿童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n(%)]
2.4 不同月份病毒阳性检出率就7种病毒总体检出阳性率而言,2月份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4.0%,10月份最低,为15.4%。RSV在1~4月份和11~12月份阳性检出率较高,其中2月份最高,为44.2%,在5~10月份较低,其中7月份最低,为1.1%;PIV3在5~7月份阳性检出率较高,其中6月份最高,为12.6%,7月份次之,为10.3%;FluA在7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1%。只有FluB阳性检出率高峰与ASV一致。在1~4月份和8~12月份,RSV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病毒,但在5~7月份PIV3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病毒,见图1。
图1 不同月份7种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布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因病毒感染所致,且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很多。本文主要研究了ADV、RSV、FluA、FluB、PIV1、PIV2和PIV3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检出情况。本研究显示,7种病毒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总检出率为28.0%,与国外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7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5.2%[2],胡芙蓉等[3]报道的浙江嘉兴地区为24.9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这7种病毒中,RSV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7.4%,其次是PIV3,为4.6%,PIV2阳性检出率最低,为0.2%。由此可见,RSV感染最为常见,是武汉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这与赵百慧等[4]报道的上海地区儿童RSV阳性检出率最高,PIV2阳性检出率最低一致。
本研究显示,武汉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单一病毒感染为主,2种病毒混合感染较为少见,仅占感染患儿的0.5%,且没有检出3种及其以上病毒混合感染的患儿。RSV在0~1岁儿童组和大于1岁儿童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2%和8.1%,PIV3在0~1岁儿童组和大于1岁儿童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和2.4%,RSV和PIV3在0~1岁儿童组的阳性检出率均较大于1岁儿童组的阳性检出率升高1倍以上(P<0.05),而ADV、FluA和FluB的检测结果恰恰相反,均为大于1岁儿童组的阳性检出率比0~1岁儿童组的阳性检出率升高1倍以上(P<0.05)。出现上述差异,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RSV在世界各地都广泛流行,相比其他病毒,在生活中接触RSV的可能性更大;(2)由于0~1岁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免疫抵抗力相比大于1岁的儿童更弱,导致其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3)PIV3和RSV都属于副黏病毒科病毒,有可能导致PIV3的检出情况与RSV相似;(4)ADV、FluA、FluB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方式传播,0~1岁儿童主要在室内活动,而大于1岁的儿童组活动范围较0~1岁儿童更为广泛,例如3岁以后儿童一般已进入幼儿园,因此,大于1岁的儿童因相互间的密切接触,更易出现ADV、FluA和FluB的感染。
呼吸道病毒的流行一般有季节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7种病毒在武汉地区的总流行高峰在2月份,低峰在10月份。RSV在1~4月份和11~12月份为流行高峰,其中2月份为最高峰,阳性检出率可达44.2%,在5~10月份为流行低峰,其中7月份最低,阳性检出率降至1.1%。FluB的流行高峰与RSV基本一致,但PIV3和FluA与RSV呈现相反的流行趋势,即在夏季出现流行高峰。PIV3在5~7月份为流行高峰,其中6月份为最高峰,阳性检出率为12.6%,7月份次之,为10.3%;FluA在7月份为流行最高峰,阳性检出率达8.1%。在一年当中,大多数月份RSV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病毒,仅在5~7月份出现PIV3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病毒的情况。因此,可以认为武汉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RSV感染为主,可能与RSV不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有关[5],也可能与已感染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表面和分泌物都可以检出RSV,造成RSV极易在人群中传播有关[6]。此外,RSV感染的复发率也很高。有研究显示,RSV在婴幼儿出生后第1年内的感染率为68.8%,在第2年可达到82.6%,且一半的患儿曾经有过2次RSV感染病史,但到4岁时,发生再次感染的危险性可降低到33.3%[7]。另一方面,RSV的G蛋白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部分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有利于病毒出现免疫逃逸现象[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地区儿童RSV感染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最高2月份的感染率(44.2%)是最低7月份(1.1%)的40倍,这与上海地区RSV感染的季节性特征有所差异[4],其原因尚有待研究。
[1]Kesson AM.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s[J].Paediatr Respir Rev,2007,8(3):240-248.
[2]Yüksel H,Yilmaz O,Akcali S,et al.Common viral etiologies of community 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long term complications[J].Mikrobiyol Bul,2008,42(3):429-435.
[3]胡芙蓉,徐营,李平,等.2221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检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35-2237.
[4]赵百慧,沈佳仁,高烨,等.2009~2010年上海市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谱的建立和分析[J].卫生研究,2011,40(5):635-637.
[5]Lauts NM.RSV:Protecting the littlest patients[J].RN,2005,68(12):46-51.
[6]胡晓静,袁琳,张玉侠,等.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医院感染的对策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682-684.
[7]金奇.医学分子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75.
[8]王应明,井申荣.呼吸道合胞病毒G和F蛋白诱导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13,29(2):169-171.
[9]Agoti CN,Mwihuri AG,Sande CJ,et al.Genetic relatedness of infecting and reinfectin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trains identified in a birth cohort from rural Kenya[J].J Infect Dis,2012,206(10):1532-1541.
[10]Baek YH,Choi EH,Song MS,et al.Prevalence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Korea[J].Arch Virol,2012,157(6):1039-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