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医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以及改进教育思维之我见
李响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医高等院校的教师应引导新入学大学生的思维向中医传统思维方式转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纠正学生学习偏向,合理调整中西医课程顺序,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中医高等院校 学生教育管理 教育思维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存在着特殊的问题,比如对新的学习环境新专业的适应问题,理想与显示的差距与冲突问题,等等。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转变过程。因为文化、性格和生活环境等诸多原因,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如好奇、紧张、困惑、恐惧、反感、枯燥、焦虑、偏执等,进而使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有个别学生放弃学业。
有研究显示,由于学制较长,学习负担较重,未来社会责任认知等原因,医学院的学生中10%~20%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诸如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适应障碍等。而中医院校学生不仅存在上述问题,还存在着诸如中医思维转变困难,就业压力,以及考研压力过大等问题。巴莺乔等对浙江中医学院的35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测试,结果表明,在中医院校的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2],从调查结果分析,其中中药专业本科生表现出心理问题较多,而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相应地,性别、专业不同,他们在抑郁、焦虑、病理性人格特点、疑病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中医学是在浓厚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理性思辨和哲学睿智的医学,现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中学习成长的,他们经过了数、理、化等现代科学的熏陶,普遍缺乏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也不甚熟悉,尤其是对中医的精髓——中医的思维方法很难把握。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广泛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和对中医思维方式的建立较困难。
因此,中医院校教师寻找到合理有效的学生管理方式,形成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在加强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工作,使大学生消除心理问题所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的同时,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及尽快建立良好的中医思维方式,这些对中医药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指导下唯一保留下来的自然科学,中医运用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将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与这些哲学思维方式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思维方法,并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分析人体的病理,进而诊断和治疗疾病。在诊疗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对人体机能的调节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对于新入学的中医院校大学生初次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他们由于初次接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由于处于青年前期对抽象思维这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发展较迟,再有中医基础理论思想与接受现代教育的青年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他们对中医理论中一些抽象的概念无法深入理解,这些都造成了中医院校新入学的大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想要尽早使学生适应中医院校的学习,就要在原有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促进他们抽象思维方式的发展,使他们有能力理解中医理论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同时由于现代青年进入大学之前都是经历长时间的现代科学知识教育,经过了严格数理化等内容的学习,他们精通逻辑运算具备应对各种考试的能力,但恰恰缺乏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因此,中医药院校新入学的大学生同时也应该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
外国有关研究表明,人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这些是影响和制约智力因素发展的意向因素[3-5]。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其内部动力,而兴趣无疑是学习动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医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较好的学习效果,这与对专业知识及课程的学习渴望程度上就可以看出[6]。而学习的态度也是和学习动机密切相关的,一般学习态度较好,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复习、认真对待中医理论知识的学生往往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一般在入学时,学院会对各专业的同学进行志愿调查,了解多少学生是第一志愿报名,多少是经过调剂学习的,这样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思想上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培养和激发他们对中医相关专业的学习兴趣。
讨论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被称为“问题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基于兴趣的基础上展开学习,这样效果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在中医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有效,特别是使学生将中医思维方式用于临床辨证、用药、取穴等课堂训练,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中医相关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应关注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随着学生对中医传统思维方式的熟悉,虽然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学生却不能放弃“先背诵后理解”的传统方式,如果没有深入骨髓的记忆,在未来的行医过程中就无法运用自如,特别是对还在学习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记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所具备的知识基础,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各自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不仅要正确丰富,还要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科学性,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仅不会感觉到枯燥无聊,反而对学习新知识与温习旧知识更积极主动。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前沿发展情况,不断融入本学科的最近发展和新成就;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其他专业的相关性和发展前景,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同时,更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部分课程设置有实验教学内容,应丰富及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信息管理也成为一门理论和操作性很强的系统学科,因此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进行学习、研究和应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一味填鸭式教学,更需要有逻辑性的语言,细致的讲解、分析和判断,从而影响学生,使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7]。
中医属于东方文化体系,但目前主要以西方文化体系占主导地位,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并不是从小接触中医文化,因此入学后往往面临中医和西医两种截然不同的课程,而西医的课程由于学生接触多较容易理解,中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科学体系中学生不容易理解,虽然中医课程比西医要多,但是学生课后自行学习西医课程的时间远远超出学习中医理论课程的时间,因此更应合理安排课程顺序,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产生迷茫的感觉。目前可以安排新入学的大学生用两年的时间集中学习中医知识并强化记忆和训练,使学生逐渐形成中医传统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将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哲学理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内容贯穿于中医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些专业需要学习西医知识再开始展开教学,这样学生就会对中西医的差异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方式会避免学生产生 “中医无用”的思想,也能够培养学生清晰的临床和科研思路,不免在学医过程中不必要的思想偏差。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是建立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建立学生管理模式,通常每个年级班级(60名左右学生)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以及生活等日常管理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他们较好地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初步形成相对稳定的集体形态。每个班级同时配备一名学业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从迷茫中走出来,对专业课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思路清晰,志向明确。我校实行的辅导员与学业指导老师双轨制的学生管理方式,对中医院校学生而言,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辅导员和学业指导老师双轨制的基础上,同时建立学生的自我管理体制。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方式,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依赖心理,在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同时,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首先要自己进行判断和选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主性和创造性模式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身体力行,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从中医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出发,有文献指出去行政化、强学术性,各安其职、各司其职、错位发展,政府办学、市场竞争、社会参与、学校自治,学术权利、行政权力统一[8]。这些都是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处境下合理的解决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方法。
[1]钟晓红,罗建国.医学生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1(1):114-115.
[2]巴莺乔,张同延.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6:604.
[3]梁宝勇,郭良才,刘畅,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Ⅰ:应付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3:188-190.
[4]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试研究[J].心理学报,1997,29(1):73.
[5]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1):7-11.
[6]吴育桂.心理科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尚文刚.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讨.医学信息,2004(17)4:211.
[8]张社字.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评论,2007,4:77-79.
项目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自然科学基金(13XZR18);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NZYJG2013-05);南京中医药大学新专业建设专项课题(NZYXZY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