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倩 丁 科
(1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广西 南宁 530007;2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素质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7)
十八大精神感召下的“和谐社会构建”解读
孙晓倩1丁 科2
(1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广西 南宁 530007;2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素质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7)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社会行为规范有序、社会运筹科学得当的社会。党的十八大已为经济发展和强国之路指明了方向,十八大确立的思想也会充分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十八大,既是一座里程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沿着十八大指明的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理论体系,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社会,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十八大精神 和谐社会构建 理论解读
党的十八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万众一心迎盛事,欢歌笑语贺华章。2012年11月15日,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未来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愿景,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期盼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而且是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诠释——让和谐社会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神州大地上。
早在2005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提出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阐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阐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民主法治
从政治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应当是公民社会,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没有法治也没有和谐。1789年,法国杰出资产阶级革命家、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在《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中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在法律面前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公民在守法和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民主能使人心情舒畅,能使社会安定和谐。民主就是力量。民主亦是法律范围内的民主,法治的功能是保护民主,是为了推进民主。
(二)公平正义与诚信友爱
在道德层面上,公平是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是要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公平”包括经济分配公平、政治生活公平、社会生活公平。“正义”是价值判断,认准了“正义”,就敢于为正义而据理力争。“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五常,所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包括个人诚信、社会诚信、政府诚信,重要的是政府诚信,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诚信。“友爱”是指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关系。
(三)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要求。和谐社会不是故步自封,抱残守缺,更不是回避矛盾。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动态的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社会,是敢于揭示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开拓、进取、创新的和谐社会。
(四)安定有序
安定是和谐的前提,没有安定便谈不上和谐。全社会的“有序”是和谐社会的一种理想状态——社会成员按照自己所充当的角色及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规范行动,共享和谐美好生活。
(五)辩证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界是辩证发展的,21世纪遭破坏的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美国的暴风雪,中国的洪涝灾害,日本海啸后所面临的核危机,以及全世界广为关注的厄尔尼诺现象……人类应当辩证地看待自然界。人类对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一要保护,二要战胜。保护其有益于人的一面是和谐,战胜其有害于人的另一面也是和谐。
马克思曾说:“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社会行为规范有序、社会运筹科学得当的社会[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需要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只有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营造出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再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切实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弱势群体的规模却在扩大。弱势群体的规模和贫富差距,表明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从政策和制度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问题。
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建设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党始终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发展社会事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3]我国在科教文卫体、安全、环保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有待进一步增大。实践证明,哪个地区社会事业的投资高,哪个地区的社会病就少。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制订“十二五”规划,经济与社会的比例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3]
(三)加强文化教育
国外有个新理念叫做“文化轴心论”,即“各项事业都要围绕文化转”。市民社会的多元化人文价值理念,要求我们坚持文化多样性发展,不断促进市民社会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交流和创新[4]。与此同时,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必须把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3]。
(四)制定高效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社会的生命,制定社会政策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社会政策一定要交给社会讨论,有公开方有公平,越公开越公平。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以高效的社会政策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五)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坚持正确方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源头治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服务中加强群众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3]。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科学发展观,确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表明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把握的结果[5]。如今,党的十八大已为经济发展和强国之路指明了方向,十八大确立的思想也会充分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十八大,既是一座里程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沿着十八大指明的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理论体系,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社会,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1]习近平.2012年11月15日新华网[EB/OL](http://www. xinhuanet.com).
[2]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严法善教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分析[R].学术报告.
[3]2012年11月22日,大众日报[N].济南(http://news.anhuinews.com/system/2012/11/22/005326678.shtm).
[4]曹健华,金晓燕.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建设[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5):17-18.
[5]陈光金,李传柱,李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和重大成就[J].理论导报,2012-10:4-5.
本文为2013年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 “关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云南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制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ZX1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