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机化提质提速发展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

2014-12-16 01:38史济锡
现代农机 2014年4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农机化机械化

史济锡

(浙江省农业厅厅长)

2004 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以来,浙江省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提升大服务”战略,采取政策拉动、部门推动、市场驱动多措并举,坚持农机推广、农机服务、农机监理各业并进,农机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走出了一条优质、高效、富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农机化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为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层次提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 有必要总结过去几年农机化发展成绩和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1 肯定成绩,浙江省农机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1.1 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

2004 年以来,浙江农机化实现了“发展阶段由初级向中高级”“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两大历史性跨越”,这是过去几年浙江农机化发展成就的鲜明标志。

1.1.1 法规政策渐趋完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农机化地方立法,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和措施,构建起了一套适合浙江实际、 保障支撑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省政府先后出台《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若干意见》《浙江省拖拉机报废更新管理办法》《浙江省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关于提升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等规章和意见。2012 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填补了省地方性农机法规的空白, 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不断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财政投入,率先在全国出台大中型农业机械购置以奖代补 (即后来的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环节补贴、报废更新补贴、设施农业设备补贴、高耗能农业机械报废补偿等政策,并设立农机化促进工程财政专项。

1.1.2 农机总量快速增长,存量结构不断优化

在农机购置补贴、 作业环节补贴等政策的激励下, 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持续高涨。 近10 年来,省级以上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4.1 亿元, 新增补贴农业机械83.6 万台套,占到目前在用农机装备总量的8 成以上,2013 年农机总动力达到2 462.2 万kW,其中农业作业机械动力占78.2%, 是浙江省农机化历史上财政投入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农机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存量结构不断优化,大中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高性能农业机械逐步取代传统农业机械,钢架大棚、玻璃温室逐步取代简易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 农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果蔬菌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储藏保鲜等机械设备快速增长,每年茶叶机械装备的新增量在3 万台套以上, 逐步改变了粮食生产机械占主导的格局。

1.1.3 薄弱环节加快突破,作业水平显著提升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突破性进展。耕作、排灌、植保、收获等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栽植、烘干等“卡脖子”环节机械化得到破题并实现跨越。 机插面积从几百公顷试点试验扩大到17.78 万hm2;粮食批次烘干能力达4.6 万t,年烘干能力超过250 万t,比2003 年翻了近4 番。 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5%,提高近30 百分点。主导产业机械化、设施化快速发展。 大众茶类修剪和采摘机械化水平近90%,名优茶机制率达95%;设施畜牧规模养殖比例超过80%,自动喂料线覆盖近45%的规模养殖场;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0.07 万hm2,比2004 年增长216.8%。

1.1.4 新型主体异军突起,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把农业机械合作共用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模式,作为推动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及育秧、烘干、维修等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推行跨区作业、合同作业、订单作业等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性服务, 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了从单一环节的作业服务向全程化的作业服务转变,并向农机销售、农机维修等市场服务延伸,农机作业服务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内容。 浙江全省现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5 000 多家, 其中农机合作社1 309 家,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近5 000 个,承担了全省70%以上的机械化作业量,基本形成了适应家庭承包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1.1.5 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安全形势稳定好转

坚持农机产业发展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两手硬,以“平安农机”建设为载体,以公安驻农业(农机)警务联络室为依托,不断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力度,在农机总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实现了农机事故的有效防控,农机安全生产呈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全省已创建省级以上“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32 个、示范镇(乡、街道)342 个、示范村3 500 余个,81 个市、县成立公安驻农业(农机)警务联络室,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2013 年,全省发生农机事故459 起,死亡193 人,比2003 年分别下降81.9%和55.9%。

1.2 坚持“五个不动摇”

浙江省全省农机维修技能竞赛/吕新源摄

1.2.1 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主动适应浙江省农业产业众多的实际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改变以往单一的思维方式和平面的工作方法,跳出农机谋农机,审时度势提出“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思路,全力推动农机化向大农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延伸拓展,逐步开辟了“大农机”的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发展的道路。 实践证明,“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思路完全正确,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好、贯彻好。

1.2.2 必须坚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不动摇从政策层面看,除农机作业环节补贴、报废补偿等政策创新外, 还从顶层制度设计层面对购机补贴政策进行大胆改革,率先在全国推行“全价购机、直补到卡”做法并配套金融支持措施,被农业部、财政部列为政策改革创新试点, 并在全国推行。 从机制层面看, 浙江是最早探索以农业机械共同利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的省份之一, 警农合作机制更在全国首开先河,农机抵押贷款、农机综合保险等金融支持农机化发展机制创新工作也走在前列。从制度层面看, 率先在全国推进农机经营与管理剥离, 并积极推进农机系统参公管理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可以说,创新是浙江省农机化发展中最大的亮点和特色,是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最强动力,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坚持发扬。

1.2.3 必须坚持“内外联动、社会化促进”的推进理念不动摇针对农机化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实际,积极争取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努力形成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合力。 从外部讲,借力发力,通过争取财政、国土、石油等部门的支持,有力提升了农机化要素保障水平; 通过争取科技部门和科研单位的支持,有力提升了农机化科技创新水平;通过争取公安、安监等部门的支持,有力提升了农机安全生产水平;通过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大造声势,营造了促进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从内部讲,凝心聚力,农机与农艺部门精诚合作,积极开展农机农艺融合集成技术研究、示范,有效推进了先进技术装备的普及应用。

1.2.4 必须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不动摇多年来,通过重点突破农机化扶持政策,构建支撑有力的政策体系,整体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通过重点突破水稻栽植、粮食烘干、加工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整体提升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通过重点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整体推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重点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整体推动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正是抓准抓实抓好了这些事关全局、 影响长远的重点工作,一个一个地予以重点突破,才整体推进了农机化事业发展,开创了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1.2.5 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市场主导”的发展途径不动摇多年来,正是充分尊重和支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导向作用, 并辅以全面到位的技术指导服务, 才有效激发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发展农机化的热情,才极大推动了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不难发现,发展农机化,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好、保护好广大农机应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审时度势,进一步明确农机化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把粮食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地位,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化也必将沐浴到更强劲的政策春风。同时,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装备是农业发展层次的直接表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必然要求提升农业装备层次。 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将进一步向城市及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短缺矛盾将更加突出, 农业从业者更加渴望尊严生活和体面劳动。 这些都对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加充足的动力。 可以说,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工作面临着基础地位更加稳固、政策环境更加优化、支持保障更加有力的难得机遇,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又一“黄金期”。

与此同时, 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浙江省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 一是发展不够平衡。 既有产业的不平衡,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迅速,主导产业机械化推进相对缓慢;也有环节的不平衡,粮食生产耕作、排灌、植保、收获等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栽植、烘干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整体还处于低位;还有区域的不平衡,平原地区机械化发展迅速,山区、半山区及海岛地区发展相对缓慢。 二是装备结构不够合理。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单一功能机具较多、高性能多功能机具少的“三多三少”的现象依然存在。老旧、高耗能农业机械淘汰更新速度不快, 装备结构优化调整仍靠新增机械为主。三是农机农艺不够融合。受多年种植习惯和栽培传统影响,一些产业、环节机械化作业不适应性较为突出, 而与机械化作业相适应的农作制度研究还未取得突破, 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尚未形成。 四是要素保障能力不够强。 农机库房用地政策在一些地方难以有效落实, 农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不强,机具存放难、维修难问题日益凸显。 金融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农机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整体素质不高。五是管理服务不够适应。 基层农机干部特别是乡镇农机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比较严重,青年后生力量、新鲜血液注入不足,管理服务能力还不够强,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机化发展更高要求、更多任务的实际。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 最显著的特征和标志之一。 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敢于担当、有所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新期盼,敢打敢拼,开启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的征程,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省农机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两省”、“两美”农业建设,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以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为方向,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深入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深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强化农机行业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提质提速发展。 争取到2020 年,农机化发展整体进入高级阶段, 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主导产业机械化、设施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关键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

2.1 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快“机器换人”步伐

农机农艺融合关系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是“机器换人”有效推进的前提条件,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狠抓落实。一要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机制。 农机、农艺部门要打破“隔行如隔山”的思维定势,互相理解支持配合,建立融合协作工作机制和定期会商制度。 二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 农机部门要根据现行成熟农业品种和栽培模式要求,积极引导农机企业、科研单位进一步研发和改进农机产品。 农艺部门要积极研究机械化作业适用性问题, 将其作为农作制度创新的重要考量因素。三要加快融合技术推广普及。围绕保障粮食安全, 继续主攻水稻栽植、 粮食烘干等薄弱环节, 积极引进推广马铃薯收获机械等适合旱粮生产的农业机械,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围绕畜牧业、茶叶、蔬菜、水果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茶园生产管理机械、蔬菜播种移栽机械等的示范推广,扩大钢架大棚、玻璃温室应用面;围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推广高效植保、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等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装备,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综合利用。

2.2以示范区建设为主平台,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整体推进力度

浙江省农机化要向更高阶段迈进, 必须加快从点状分散式发展向集约化区域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方式转变。实践证明,示范区建设是促进农机化集约化区域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各地要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深入推进农机化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实施粮油及主导产业机械化示范工程,推动农机化整片、整村、整乡、整县乃至跨县发展。省级以上农机化示范区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不断巩固提升示范区创建成果,有条件的率先在区域乃至县域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动农机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当好引领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 其他地区强化跟进赶超意识,从某一个产业开始、从某一块区域开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向面上拓展,不断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

2.3 以服务产业化为风向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业

一要巩固农机作业服务。 立足区域服务能力和市场需求实际,强化规划与引导,扎实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及配套的育秧、烘干、加工等区域性服务中心建设,确保数量合适、布局合理。 引导一定规模的合作社向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等全程作业服务,加快产加销一体化进程。二要提升农机维修服务。以规模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为主体,借助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维修网点的力量,大力发展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逐步形成以维修服务中心、维修网点为主体,生产企业为补充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技能培训与鉴定, 提升农业机械特别是高性能农业机械的维修能力和水平。三要强化农机化生产管理。研究制定《农机化生产月历》,认真抓好农时季节农业机械的组织调度,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生产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农机化生产作业信息采集、发布制度,及时主动提供农机化生产作业所需各类信息,引导农业机械合理有序流动。

2.4 以管理创新为主抓手,进一步强化农机行业监管

一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农机安全监管。 要始终紧绷农机安全生产这根弦, 进一步完善警农协作执法机制,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强化农机安全宣教,加大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切实预防和遏制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发生。 根据农田作业机械快速增长的实际, 在保持上道路拖拉机安全监管力度不降的基础上, 将工作重点进一步向农田作业机械安全监管转移, 扎实推进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免费实地安全检验,探索建立农田、场院等道路外农机安全巡查机制,积极引导淘汰老旧废、安全性能差农业机械,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二要切实有效地维护好农机市场秩序。 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管理, 研究建立农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红黄牌制度,加强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引导农机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星级农机维修中心(网点)建设。 三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农机管理服务新模式。 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审批权限下放等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 积极探索创新农机管理服务模式。 比如项目核查验收、补贴机具核查、免费实地安全检验等工作环节, 可以探索政府向社会专业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

茶园机械修剪/施成文摄

2.5 以管用有效为试金石,进一步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

一要强化农机科研导向。 以农业产业和农民需求为导向, 及时掌握大专院校和生产企业农机化技术及装备研发动态, 研究制定农机产品科研导向目录,引导农机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研发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产品,进一步填补农机产品空白,拓展已有产品功能,提升性能,促进农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提高全省农机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要构建农机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 引导生产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高新技术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利益共享机制。组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研究开发适合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机新产品、新技术。 研究建立农机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度,鼓励引导农机生产企业面向全国引进重大高新农机科研成果。

鹭舞机欢/陈海东摄

3 强化保障,确保农机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1 强化政策保障

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浙江省农机化发展的优势所在。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农机化发展最有力的驱动器,浙江省农机化之所以取得这么快速的发展,关键就在于发挥好了政策的驱动作用。 要继续规范高效落实购机补贴政策, 进一步加快政策实施进度和结算进度,加强政策绩效管理,确保政策更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机总量增长、装备存量优化。 在盘活好存量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增量,重点争取将农机具贷款贴息、农机保险保费补贴、政府购买免费实地安全检验服务等纳入财政预算, 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政策扶持的广度和力度。

3.2 强化要素保障

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机信贷业务, 进一步优化农机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等模式,切实加大农机信贷支持力度, 最大限度地缓解农民购买大中型农机具融资难问题。 积极推进农机综合保险工作,鼓励农机产销企业推行“购机送保险”服务,引导农民自愿参保,不断提升农民机手抗风险能力。加强农机保险调研,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促进保险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为争取纳入政策性保险提供更加成熟的条件。 积极争取国土部门支持,认真借鉴萧山等地区的成功经验, 切实解决好农机库房用地问题。 积极沟通协调石油供应部门,进一步健全农机用油保障机制, 积极推行农机作业用油“三优一免”惠农便民服务措施,切实解决好农机用油问题。

3.3 强化人才保障

大力培育驾驶操作、维修保养、技术应用、经营管理等农机实用人才, 使其成为农机化发展的有生力量。加强农机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农机化技术领军人物,进一步优化农机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深入推进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行动, 进一步创造环境条件,鼓励引导高学历、高素质青年人才投身农机化事业。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农机化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