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学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医学研究生,应该在学习期间形成一定的科研素质能力,以便于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之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笔者在指导口腔科研究生科研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看法,特进行小结。
关键词: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222-02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的竞争,医疗机构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个医学研究生不仅应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扎实的医学临床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口腔医学教育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本文就培养口腔医学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培养的体会进行介绍。
一、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科研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法的客观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从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大部分高校只重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科研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之下,很多学生毕业时只掌握了医学知识和常用的临床技能,却不具备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深入思考、研究,从而缺乏在实践中创新的能力,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很多的学生会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一旦遇到真正的问题就会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应当如何解决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让学生具有相应的科研素养和能力,使得学生在面临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容地面对并解决问题,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科研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医学生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科研能力是评定一个医学生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科研方法,善于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自我的创新能力。为了有效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学校在对医学生的辅导过程之中,认真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很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指导方针策略。一般情况下,对于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研究生来说,学校一般采取的培养模式就是导师制培养模式,给每一名医学研究生配置一名专业的导师。
3.科研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和教师“双赢”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1)科研素质培养有利于发现培养人才。由于现行的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导师制,这就决定了每一个导师拥有自己的学生团队,这个团队都拥有着足够的基础水平知识和相应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这些医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之下,也可以掌握相应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可以满足医学研究生知识储备的需要。在平日的科研工作过程中,导师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在科研中,学生巩固了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增加了对专业研究方向的深入了解,激发了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早期发现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做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科研素质的培养促进了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临床医疗工作极其繁忙,致使一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经历和科研思想的教师科研项目难以有时间开展,而接受科研训练的学生恰是充满活力的临床科研工作的生力军。与此同时,一般情况下,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在经历了五年的医学本科知识教学之后,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医学基础知识,还具备了初步的动手能力,说明医学研究生完全有能力充当教师的工作过团队,并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导师的领导之下创造出来惊人的价值。根据对以上两点的科学总结,不难看出,学生和教师两者优势互补,原来一些缺乏人力而未开展的科研项目,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已逐步开展起来,并获得成功。
(3)科研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科研训练是艰苦的、科学的,甚至是有点枯燥的,学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亲身体会科研不仅是一件艰苦而复杂的劳动,更需要有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高尚的医德和强烈的献身精神。在医学研究生进行科研的过程之中,学生开始不断磨炼自身的意志,并通过磨炼自身的意志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以便与学生在日后的科研工作过程之中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相应的动手能力,正所谓有付出必有所得,只要学生能够坚持不断地努力,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必然会不断地上涨,学生的科研基本素质也会得到锻炼,最终达到一定的境界。与此同时学生也从好奇心的满足中体会到了探索发现的乐趣,磨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虽然医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医学研究生的不断努力学习,医学生的科研素质水平就会不断提升,满足实际工作的切实需要。
二、提高口腔科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具体方法
1.培养学生养成定期广泛阅读文献的习惯。刚进校的研究生往往存在对科研热情不足,对科研立题非常茫然,或立题过大、实际操作性大等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医学研究生并没有充分了解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具体来说,尽管目前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但是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与导师沟通联系,一方面是口腔科学生临床实习繁忙,加之导师工作时间不固定,常常与导师联系不上;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学生的观念中始终存在著学习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错误观念。笔者认为应当在入学初期就建立学生与导师互动的“双向教育”模式。通过成立科研课题讨论小组,让学生定期分析讲解自己所看的文献,同时鼓励其他组员积极提问、讨论,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鼓励,增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定期的文献汇报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感以及阅读文献的能力,为后期的科研开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医学研究时就可以自觉地进行相关文献的查询工作,并通过不断的阅读相关的文献提升自己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为医学研究生进入实验室之后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采用导师制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相关文献的过程之中发现问题可以找专人进行解答,有利于医学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生活,促进研究生对于相关文献的理解程度,进而有效提升医学研究生的科研素质水平。
2.学校应配合教师营造利于学生开展科研的校内环境。学校除了建立良好的实验设施、试验场地设备并给予经费支持外,更重要的事是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软环境,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采取这种措施的根本原因是,一个导师才是整个学生团体的核心,学生进行医学研究工作的课题也是导师所提供的,可以这么说,一个医学研究生导师就是研究生的带头人,只有医学研究生的导师理解了一个领域,才能够有足够的自信培养自己学生,也才能够更好地培养自己学生的科研素质水平。以笔者带教经历为例,刚进校的研究生普遍存在对科研急功急利,科研态度不严谨,不肯为科研有所牺牲,畏难情绪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力等问题。笔者认为指导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亲自带领学生做实验,认真修改学生的文稿,对实验数据反复测试,从科研作风及道德修养等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风。同时学校应对论文抄袭、科研数据作假等不端行为设立规范有力的监督惩罚措施,一旦发现予以重惩,让学生不敢心存侥幸心理。实行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有效打击学生浮夸的学习作风,更可以在帮助教师在督促学生端正学术态度的同时,警醒自己也要做好学术带头人应有的表征作用,帮助医学研究生形成端正的科学研究态度,帮助学生的学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3.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激励机制。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要贯穿在各个教学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这种培养学生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在临床教学阶段,这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必须进行全程的科研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突出创新教育,适当增加科研方法和医学统计学的课程和学时。
4.建立一套完善的醫学生科研培养制度。为了有效提升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就需要学校为学生设置一套专门的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制度,这套制度要能够满足学生进行医学科学实践的实际需要。这一制度的开设可以为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多科研机会。
综上所述,为了切实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培养适应社会、用人单位、医学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本文具体介绍了学校、导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升学生科研素质水平的措施,只有学校和导师充分重视了对医学生的科学素质水平的培养,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水平,促进学生总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琦.高校本科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探讨——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3,(9):095-098.
[2]刘大军,罗一帆,周合兵.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03-04.
[3]吴中兴,赵怡芳,李祖兵,等.浅谈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的科研训练[J].西北医学教育,2011,(4):236-238.
[4]张强.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J].安徽学农通报,2012,(18):199-201.
[5]徐丽芬,何娇,韩莎莎.SCI论文讨论法培养本科护生科研能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1,11(26):65-67.
[6]曹敏,佘世锋,王烁,魏艳娟.加强七年制一学生科研能力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3,(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