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爱波
交通大省的现实与机遇
《齐鲁周刊》:山东路好,全国闻名,民间流行这样一句话:“车到山东,自然畅通”,在这种背景之下,综合交通网的构建动因是什么?
负责人: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总体水平全国领先。2013年,山东综合交通网规模达到26.7万公里,完成客运量27亿人次,全国第三,货运量34.5亿吨,全国第一。
但是,山东交通基础设施也面临不少问题。一是起步建设早,但标准不高。目前,全省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仅占通车里程的15%,远低于江苏、广东40%的比重;胶济客专平均时速160公里,与新建客专300公里标准差距较大。二是网络密度高,但运输能力不强。我省综合交通网、公路网、铁路网密度分别是全国平均密度的3.6、3.6和2.9倍,但主要路段运输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铁路能力几近饱和,高速拥堵等问题不容小觑。
此外,山东运输方式齐全,但衔接不够紧密,受机制体制等因素影响,不同运输方式发展自成一体,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城市交通枢纽大多独立、分散建设,既“不在一起”,更“不在一体”。“三横三纵”网络骨架初具,但发展不够均衡,济青、京沪通道发展较好但能力几近饱和,其他通道能力相对单薄:东西向通道难以有效支撑东中西协调发展,也制约了港口腹地拓展;南北向通道影响了山东与环渤海、长三角融合协同发展。客货运量大,但各种运输方式分担不够合理,客运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是加快构建“两区一圈一带”协调互动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向综合、一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这都对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齐鲁周刊》:建设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我们将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路?
负责人:为适应现代综合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将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三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以改革促发展,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按照适度超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要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一个理念”指的是牢固树立现代综合运输发展理念,优化结构,加强衔接,整合资源,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转向综合、一体化发展,形成互联互通、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网。
“三个结合”即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既要结合需要,加快推进当前重大建设任务;又要超前谋划,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坚持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全盘统筹,一张蓝图绘到底;又要量力而行,科学确定建设时序。坚持改造既有与实施新建相结合。既要尊重现状,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又不过分迁就,敢于破旧立新。
“三个重点”分别是完善综合运输通道,构建新通道,提升既有通道;优化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效率。二是构建双核辐射城际交通网。重点加快城际铁路建设,建设济南、青岛与周边设区市的高密度、大容量、快捷、舒适的城际交通网。三是强化综合交通枢纽。把交通枢纽建设作为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推动交通运输综合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打造一批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齐鲁周刊》:综合交通网基本建成后,济南青岛以及其他各地市的生活半径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负责人:届时,省会济南两小时内可通达各设区市,两个半小时内通达周边省会城市;济南、青岛实现一小时通达;各设区市与其所辖县(市、区)基本实现一小时交通圈;所有县(市、区)、港口、机场等规划节点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
《齐鲁周刊》:济青双城在综合交通网中将起到何种作用?
负责人:为做大做强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我省将构建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的双核辐射城际交通网,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组织调度省内各城市运行的中心作用。城际客货运输需求以中短途为主,交通网将重点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构建以城际铁路为主导、公路为补充的客运系统和以高速公路为主、国省干线普通公路为补充的货运系统。
济青综合运输通道是济南、青岛双核联系的主通道。双核辐射城际交通网通过京沪、京九综合运输通道辐射济宁、枣庄、菏泽等市,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通过济青综合运输通道向西延伸,对接中原城市群;通过菏兖日综合运输通道,辐射临沂、枣庄等市,对接中西部省份;通过青烟威日综合运输通道,对接辽中南城市群、东部沿海省份。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齐鲁周刊》: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城市道路越修越多,路也越修越宽,但拥堵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噪音、污染等一些问题也处于高发状态。未来城市交通如何解决拥堵问题?
负责人:未来,我省将优化城市道路网,在主城区重视和加强城市道路微循环和支路网建设,改善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和级配结构,明晰快、主、次、支干道比例;加强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落实地面公共交通路权优先政策,合理分配城市道路资源,加快公共交通专用道建设;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鼓励公共交通用地的综合开发;有序推进出租车管理改革,促进出租车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停车产业化,实施差别化停车供给策略,加强执法管理;注重交通需求管理,更多利用经济手段,有效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使用;加快城市公共配置和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自行车、步行等非机动化出行环境,倡导绿色出行,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省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提升公交出行分担比例。济南、青岛加快推进地铁、轻轨等建设,实现城市轨道网络化运营;其他百万人以上特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BRT建设,形成以其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网络;50万人以上大城市完善常规公交网络,适当发展BRT、有轨电车等。上述三类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分别达到60%、50%、40%以上。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常规公共交通并形成网络。endprint
《齐鲁周刊》: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构建符合新城镇化发展趋势的交通网络?
负责人: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未来,我省将完善以新型城镇为中心,覆盖乡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公路网络,提高网络化水平和通达、通畅能力,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渡口改造(渡改桥)、客运场站等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性、可靠性、应急保障能力和基础性普遍服务水平,推动农村公路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
同时,在乡镇地区,也将建立完善符合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的道路客运运营网络、道路客运市场、道路客运管理三大系统,注重城市交通与公路交通的顺畅衔接,优化城乡客运网络,整合运输资源,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为农村百姓提供安全可靠、方便高效、经济舒适、沟通城乡的客运服务。
万亿资金,如何募集?
《齐鲁周刊》:互联网等相关智能技术如何应用到综合交通网中去?
负责人: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构建智慧交通是综合交通网的建设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将加强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北斗系统、电子支付等高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构建交通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和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完善交通政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近期,重点建立统一的基础设施、载运工具、运营企业和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搭建公众服务平台,完善交通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我省将明确交通信息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部分交通信息供给,引导社会力量在政府交通信息数据公开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加强对交通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通过交通智能化建设,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齐鲁周刊》:综合交通网的规划投资总额是多少?
负责人:经初步匡算,规划期内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约1.8万亿元。其中,“十二五”后两年约2000亿元,“十三五”约6750亿元,2021至2030年约9650亿元(不含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中韩铁路轮渡、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等工程投资)。
《齐鲁周刊》:这么大的资金量,通过什么方式来募集到?
负责人:我们将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既有成熟投融资模式,创新思路、拓宽渠道,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为重点,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格局。积极推动“以地养路”,鼓励枢纽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增值收益支持交通建设。通过建立省级铁路发展基金、铁路资产证券化滚动融资等,募集铁路建设资金。探索建立新型政府还贷收费公路建养模式,破解普通公路建养资金瓶颈。同时,研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民航和内河水运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