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雪
42岁的周晨燕,是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的主治医生。她朴实善良,眼神永远都悲悯温柔,被许多患儿称为“妈妈”。医院的走廊里,挂满了孩子们为周妈妈画的画。每次经过这里,周晨燕都忍不住驻足,泪水不可控制地掉下来,隐在口罩后面……
你是我的爱,我怎肯放弃你
白血病,又叫做“血癌”,是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如今,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已经达到了80%,但因观念老旧、资金不足、知识欠缺等各种原因,很多人仍然视之为不治之症。很多白血病患者因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医药费而被迫放弃治疗,只能眼睁睁等待死亡。
周晨燕的心每天都被这些孩子揪紧着。那些苦苦挣扎的孩子,那些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大眼睛,还有那些疲惫憔悴的孩子父母,让她总是泪如雨下。在周晨燕看来,不少白血病儿童治疗是很有希望的:“儿童白血病中,75%以上的患者都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类白血病通过化疗,90%可以缓解病情,70%以上可以完全治愈。及时的救助,就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周晨燕与成都的傅艳工作室合作,走上较为正规的救助之路。2011年5月,在她的努力下,华西第二医院先后与多家慈善基金签订捐助协议救助白血病儿童,一些国际企业也加入到这个慈善行动中来。救助范围,由当初的儿童白血病扩大至18周岁以下包括妇科肿瘤等妇女儿童灾难性重病。
2010年9月22日,四川眉山东坡区万胜镇的袁婕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父母听说治疗要花费数十万元时决定放弃。回到家不到10天,孩子又出现发烧症状,父母筹集了部分钱再次来到医院。周晨燕详细地为孩子父母介绍了白血病的治疗情况,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并在经济上给予了帮助。孩子急需血小板时,她就找人献血小板,帮助节约医疗费用。
孩子父母对周晨燕的帮助无以报答,为表示感谢,便邀请她到他们家吃樱桃。当时他们以为周晨燕不会去那偏僻的农村,但周末的时候,周晨燕晕着车赶到了,给孩子买了衣服和许多营养品,还给了孩子500元。经过两年多的治疗,2013年孩子已完全治愈停药了。孩子的父亲说:“算算两年多的治疗花费,一共用了8万多,其中周医生帮助找来了近5万元的社会捐助,孩子的农村医疗保险报销了4万元左右。幸亏当初遇见了周医生,为孩子捡回来一条命呀!”目前,小袁婕恢复良好,已经上学了。
一些患儿家长的善良,也总是让周晨燕感动不已。那是来自大凉山的一个家庭,孩子患的是噬血细胞综合症,是最严重的一种血液病。学校组织学生为这家人筹集了8000元治疗费用。因为病情过重,孩子不久后去世了。这对夫妇在孩子走后,将8000元救助款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学校,可当时他们已经欠下了医院一大笔债。过了1个月,他们再次出现在周晨燕面前。他们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又跪在地上求哥哥卖掉了房子,才凑齐了拖欠医院的费用,专程赶来还债。拿着他们七拼八凑的钱,周晨燕哭了。
为了帮助贫困家庭筹集治疗费用,每天下班后,周晨燕总是不停地打电话,或是让医药公司再捐赠几支药,或是恳求认识的企业老板捐点救命钱。她总是说:“多想让这些孩子都活下来!”每当看到无助的贫困患者,周晨燕就不动声色地联系慈善机构,申请医疗救助,让那些家庭撑过最艰难的时刻。和7年前相比,周晨燕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我没有想过什么回报,只要我的宝贝们都能够健康出院,我就觉得很满足了。”
你来过,被爱过
“孩子,给你一个家/黑白的交替,来去的轮回/那是你的笑脸也是爸爸妈妈漂泊的思念/孩子,我们在春天里牵着你的手你稚嫩的双手还带着墨香/带着邻桌女孩的笑声以及老师们望眼欲穿的等候/嵌着一摞摞账单的印痕以及叔叔阿姨不舍的挽留/从天堂里来又回到天堂里去/忘记疼痛忘记泪水记住欢笑记住眷恋/如果你愿意还要记住整个春天。”
这是刻在一个叫徐鹏的白血病患儿墓碑上的文字。在成都市南郊的金沙陵园里有一片特殊的儿童墓地,那里长眠着一些被疾病过早夺去生命的贫困家庭的白血病患儿,是周晨燕与志愿者们通过募集慈善捐赠而修建的“公益儿童墓地”。在山顶的墓地上并排矗立着5个小小的墓碑,8岁的艳艳、3岁的倩倩、3岁半的思思、4岁的李璐、10岁的徐鹏,墓碑上是孩子们可爱的笑脸。这个小小的园区里经常挂着卡通氢气球,墓碑旁摆放着各种口味的棒棒糖、可爱的毛绒玩具、燃着蜡烛的生日蛋糕……儿童墓地仿佛不是墓地,而是通往天堂的儿童乐园。
周晨燕每年都会去墓地看望好几次,每次都带着孩子们喜欢的糖果、玩具、气球和鲜花。有时候,她会和孩子们说说话,有时则会静静地坐上半晌。徐鹏,从2007年12月11日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起,年仅10岁的他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治疗之路,吃药、打针、输液、化疗……无休止地重复着。由于家庭的拮据,徐鹏的治疗时断时续。
周晨燕多方奔走,2009年3月,终于从成都市慈善总会的“成都女报傅艳工作室专项救助资金”中为他找到了两万元的资助,孩子得以继续治疗。然而,本已燃起希望的家庭又传来噩耗——徐鹏由于发生车祸而中断了近半年的治疗。孩子的病再次复发,父母无法承受治疗的痛苦及昂贵的费用。那次,连检查的费用都是周晨燕私下里塞给徐鹏妈妈的,他们哭着将徐鹏带回了家。2011年3月22日,徐鹏永远地离开了。徐鹏走后,父母一直无法释怀,想给孩子安个家。周晨燕又多方努力,2011年5月29日,在金沙陵园的儿童墓园区安葬了徐鹏,希望在天堂的他再也没有疼痛,依然是个快乐的天使。
从2006年起,周晨燕和志愿者每年都会来“儿童墓园”,有的志愿者来自湖南、大连。想起一个个早逝的孩子,周晨燕落泪了,她指着最左侧的墓碑说:“那是璐璐,她的求生欲望是那样强烈,只要看见有人扔饮料瓶,她就跑过去捡起来。母亲看见后想扔掉,璐璐哭着说‘可以卖钱钱,我要钱钱,我要医病!”璐璐离开后,周晨燕得知璐璐的最后一个愿望是想要一个气球。“我每次过来,都会带几个气球。渐渐地,志愿者也开始给孩子买气球……”endprint
志愿者小陈打开手机,屏保上是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胖嘟嘟的小脸、清澈的大眼睛。6年来,他的手机换了3次,但这个小女孩的照片一张也没丢过。
2005年7月到9月,小陈陪伴3岁的重庆小女孩倩倩度过了生命中最后100多个日夜。“儿童墓园”左起第3座就是倩倩的墓,小陈在她墓前放上了棒棒糖。“她喜欢吃甜食,第一次手术刚完,她偷吃小蛋糕,正好医生走进来,她使劲往嘴里塞,她以为这样医生就看不出来了……”
2岁的倩倩患先天恶性“畸胎瘤”,因家里无力支付两万元手术费,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严重恶化。陷入绝境的妈妈,只得带着孩子擦皮鞋谋生。媒体关注后,国内外众多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小陈也是关注媒体报道后,走进了倩倩的生活。“第二次看到她,她就叫我爸爸。”小陈说,那一声“爸爸”,让他从此与倩倩情难割舍。因病情过重,2005年12月10日,倩倩走了,但小陈总觉得“女儿”没有走很远。手机里的照片,从第一次见面到最后一次送别,全部都有。他还把倩倩的照片做成了一部MTV,背景音乐用了周华健演唱的《亲亲我的宝贝》。
“有人说,对一个非亲非故的孩子有这般付出不容易,这实在让我惭愧。倩倩给予我的是从未有过的欢乐和纯净。这不只是付出,而是无价的收获。今天是我第9次来看望孩子们。”张琦,已为白血病儿童做了6年志愿者服务。在志愿工作中,她认识了周晨燕。
你来过,被爱过;另一个世界没有白血病,你一定要快乐。
孩子们走了,
但所有人都记住了她
周晨燕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临床工作,工作期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
在很多患者父母那里,周晨燕也是个特别的医生,病人赠送的红包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她都一一拒绝。对难以拒绝的“红包”,她悄悄地交给护士长让交在患儿的住院账上;患者给她送土特产,她都收下,然后再折成现金或者购买超值的礼物,回赠给病人。在周晨燕的柜子里,常年备着一些被病人家属称之为“倒给的红包”,它们不仅作为周晨燕对难以拒绝的礼物的超额回馈用,还往往被周晨燕用来默默地帮助一些贫困家庭。
周晨燕的全部生活重心都在给孩子们治病、给他们找钱上。1999年,刚生完孩子的周晨燕被派到西班牙学习半年,而在这期间,她有机会留在美国从事血液病的科研工作,但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这个原因,她与愿意留在国外的丈夫离婚,自己回到了成都。
忙碌成了周晨燕的常态。女儿从出生两个月起即被送至郑州外公外婆的身边,直至上初一了才被接回成都。女儿每年寒假仅有两周时间与妈妈团聚,还往往因病人的电话而被终止,以至于女儿常委屈地说“妈妈对病人比对我好多了……”
在科研水平要求高的教学医院工作,为了职称的晋升常常需要用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周晨燕却把精力都放在了临床工作和为病人四处奔波上。很多比她年轻资历浅的医生都提了副教授时,她还是主治医师,博士整整读了5年才拿下来。家人难免埋怨她,周晨燕就笑说:“要说心里平衡是不可能的,可多救一个孩子我心里就会好受些,我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让周晨燕坚持和感动的,还有很多患者的家属。汶川大地震期间,璐璐的父母担心她出事,轮流给她拨电话。因为信号不通,他们从晚上一直拨到凌晨7点。当在手机里听到她的声音后,璐璐的妈妈放声大哭。
君君,是周晨燕不能忘却的一个名字。2012年4月,3岁的君君在周晨燕处就诊,最终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君君在这里进行长期治疗,先后住院19次。2013年8月,君君的病情突然复发,病情加重。10月,君君再次住进华西附二院,周晨燕想尽各种办法延续他的生命,直到君君在马来西亚打工的父亲归来。
11月10日,君君在父母的陪伴下离开。第二天,君君母亲给周晨燕打来电话,表示要给医院捐赠4台冰箱。君君的父母都是农民,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患病前,君君父母都在家务农。确诊之后,为了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君君的父亲不得不只身出国打工。周晨燕小心责怪君君父母破费,君君的母亲却说:“我们这么做其实没什么,只希望孩子们过得好,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那一刻,周晨燕的眼睛湿润了。
对于这个一腔柔情的女医生来说,最开心的不是她得到的各种荣誉,而是成功挽救了一条条生命;最欣慰的是很多孩子已经过世了,但他们的家长一直记得她,每年依旧会给她送来祝福。有一年,一个去世的白血病患儿家长突然找到她,给她送来一盒咖啡。孩子的妈妈拉着周晨燕的手说:“周医生,我女儿去世前特别吩咐我,说你喜欢喝咖啡,要把家里那盒咖啡送给你。料理完了女儿的后事,我们就把咖啡给你送来了。”
成都是一座柔情的城市,成都女人是这座城市里最动人的元素,而这又是人性中最灿烂的东西。对于周晨燕,几十年和患儿打交道,她的心柔情似水,也把母爱发挥到极致。她累并欣慰着。从2006年到2014年5月,与医院签订救助协议的各慈善组织累计救助金额已达到1000多万元,超过400名患儿得到救助。
数百个孩子和家庭,因为她的执著着坚守,重新展露出久违的笑颜!
编辑 尼尼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