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尾采转角回采实践

2014-12-13 02:44巩红林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35期

摘 要:通过对工作面转角现场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工作面调斜、巷道扩修、顶板控制、设备管理等一系列过转角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实现了综采工作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安全快速过11°转角。实践证明,此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生产接替,且解决了矿井产量问题,增加了经济效益,为矿井在布置不规则工作面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转角回采;运输机防窜;防倒、防挤;超前量

1 概述

大兴煤矿北二902工作面位于-600m水平,北二采区9煤层,工作面东侧为未采动区;南侧为采区保护煤柱;西侧为北二903采空区(该面于2010年3月份回采完毕);北侧为F15号井田边界断层,与大隆井田相邻。工作面上邻7-2煤层,已回采完毕,煤厚一般为6.68m,煤层间距一般为29.26m;下邻10-1煤层,煤厚一般为0.37m,不可采,煤层间距一般为13.04m。该工作面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度为3.28m,岩性为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泥质胶结,硬度一般为4;老顶为灰白色粗砂岩,厚度为12.3m,岩性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松散,硬度为5;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含炭质泥岩,泥质胶结,厚度为1.43m,硬度一般为4。

2 工作面及转角处情况

2.1 工作面情况

北二902工作面斜长200m,煤层倾角3~11°,平均煤厚4.23m。运顺标高-596m,回顺标高-560m,两顺落差36m,工作面安装118组ZY10000/27/56型液压支架,使用MG750*1800WD型采煤机落煤,SGZ1000/2×855型刮板输送机运煤。

2.2 转角处情况

北二902工作面由于地质原因,运顺采止线距边切103m,回顺采止线距边切140m(见图1),这样回顺要有大量煤炭只能作为煤柱保留不能采出。为能更多的利用煤炭资源,尽可能地多出效益,工作面在尾采时采取转角开采技术。

3 转角回采工艺设计

3.1 转角准备工作

工作面推进到距运顺采止线46.6m,距回顺采止线88.4m时,开始调前角,增加伪斜角度,加大运顺超前量,运顺推进24m,回顺推进7.2m,此时运顺超前回顺19米。根据两顺落差,工作面正常回采时运顺超前回顺一般控制在7~10m,当运输机超前量超过稳定值时,随运顺超前量不断加大,运输机与运顺夹角逐渐增大,运输机及液压支架开始向机尾窜动,为转角做准备工作。

3.2 转角方案

当运顺推进距采止线22.6m,回顺距采止线81.2m时,以运输机机头为中心,开始旋转(如图2),转角回采运顺推进5.6m,回顺推进64m,工作面旋转11°。两顺距采止线17m时转角结束,工作面开始铺网,机头、机尾平行进尺。

a=tan-1(多推米数/200米)

=11°

4 影响转角回采因素

4.1 运输机向机头窜动,造成出货困难

工作面转角结束,回顺超前运顺40m,造成运输机与运顺形成11°夹角(如图3),铺网、劈帮工作面平行推进17m,共推运输机19遍。每推一遍运输机,运输机就会向机头窜动一定的距离,经计算每遍移动0.154m,19遍共移动2.9m,运输机下窜,造成机头过长出货困难,原有巷道宽度无法满足生产。

L=0.8×sinα×19

=2.9

4.2 工作面延长,机尾割不透、缺支护

转角导致工作面延长后,机尾缩短,造成机尾割不透,后三角点缺支架,顶板无支护,经计算机尾液压支架距回顺硬帮间距8.5m。

L=L1+L2+L3=4+2.9+1.6=8.5m

L1:工作面增加长度4m

L2:输送机总窜量2.9m

L3:工作面与两顺垂直时机尾液压支架距回顺硬帮距离1.6m。

4.3 顶板破碎,片帮严重

旋转中心附近无推进度或推进度很小,但为了液压支架调向,必须原地反复升降液压支架支撑顶板,很容易使旋转中心附近的顶板破碎、垮落,片帮超宽造成空顶。

4.4 调架困难,易造成挤架、倒架事故

液压支架受自重、坡度的影响,旋转过慢,人工调架难以跟上工作面旋转,会出现挤架、倒架现象,很难调整。

5 解决方案及采场管理

5.1 准备运输机窜量空间

5.1.1 转角回采前调前角增加伪斜比例,达到运输机及液压支架向机尾窜动的目的,给转角回采预留运输机前窜空间。

5.1.2 提前采取运顺开软帮措施来增加输送机窜量空间,经过计算运顺软帮开帮长度为15米,宽度为1米,开帮位置在旋转中心外侧5米处。

5.1.3 增加伪斜比例回采过程中,在运输机机头侧加两块375mm短板。转角开始前,保证运输机机头缩至最短,采煤机刚能割透即可。

运输机向机尾总窜量=运顺软帮开帮量+运输机向后正常最大窜量+机头侧两块短板量

=1+1.2+0.75=2.95米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保证了运输机向机尾总窜量为2.95米,等于在运顺给运输机留有2.95米下窜空间,满足了铺网、劈帮回采时运输机的下窜量,实现了运输机与转载机正常搭接,保证了出货顺畅。

5.2 运输机控制

5.2.1 为减缓转角回采时运输机前窜量,在回采工艺上采用双向割煤单向推溜方式。采煤机向机尾割煤时移架推溜,向机头割煤时只移架不推溜,待机头煤帮割透后,采煤机扫货向后牵引,推机头后采煤机沿弯曲段斜切进入煤壁将机头煤帮割透,机身后运输机顺弯曲段向后推溜。

5.2.2 运输机下窜造成出货困难时,逐渐将机头两块375mm运输机短板掐掉。

5.2.3 调整液压支架形成一定扭矩,使液压支架与运输机成锐角,在推运输机时阻止运输机前窜量。

5.3 液压支架调整

5.3.1 转角开始前将支架顶梁与尾梁侧护帮缸分阀控制,便于在移架过程中调整支架。

5.3.2 回采过程中采取单向移架方式,即由机尾向机头进行,保证调架的最大量。

5.4 顶板控制

5.4.1 采用8:1调长角回采工艺,使旋转中心有一定的推进度,以便在推进中调整处于不正常的支架,保持旋转中心附近顶板的完整性。

5.4.2 旋转中心出现煤壁片帮,当架前空顶超200mm,打一排顶锚杆,间距0.8~1.0m,锚杆规格Φ22×2200mm,顶板下沉压力增大时,补打一排锚索,间距1.5m,锚索规格Φ22×5300mm,片帮超宽打1~2排帮锚杆,帮锚杆位置在底板向上1.5~2.0m区域,采用塑脂锚杆,规格Φ22×2200mm。

5.4.3 机尾三角点顶板管理

(1)在回顺旋转区域提请补打Φ28.6×5300mm锚索,加强顶板支护强度。(2)根据旋转角度,计算出加液压支架位置,提前在回顺进行组装,待工作面推进到位后,及时加液压支架,累计加液压支架3组。(3)机尾架穿工字钢梁,在机尾架前顶板下吊工字钢梁,移架后保证钢梁一端搭在液压支架顶梁上,另一端打单体腿,当机尾架与回顺硬帮间距超2m时,在棚梁下挂一排铰接。(4)将替棚支架靠拢并滞后2~3步,减小机尾三角点空顶面积。

5.4.4 加强设备检修,保证各系统及生产环节的畅通,杜绝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快工作面推度,保证顶板完整。

5.4.5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使工作面始终保持“三直、两平”,保证液压支架支护状态,并使达到初撑力,杜绝了各类顶板事故发生。

6 取得成果

(1)仅用9天时间完成转角回采,增产煤炭量25080吨(采高按3.8m计算),增加了经济效益。(2)解决了矿井产量问题,同时给矿井在布置不规则工作面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者简介:巩红林(1976-),男,甘肃甘谷人,采煤工程师,现铁煤能源公司大兴煤矿生产科从事采煤技术工作。endprint

摘 要:通过对工作面转角现场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工作面调斜、巷道扩修、顶板控制、设备管理等一系列过转角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实现了综采工作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安全快速过11°转角。实践证明,此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生产接替,且解决了矿井产量问题,增加了经济效益,为矿井在布置不规则工作面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转角回采;运输机防窜;防倒、防挤;超前量

1 概述

大兴煤矿北二902工作面位于-600m水平,北二采区9煤层,工作面东侧为未采动区;南侧为采区保护煤柱;西侧为北二903采空区(该面于2010年3月份回采完毕);北侧为F15号井田边界断层,与大隆井田相邻。工作面上邻7-2煤层,已回采完毕,煤厚一般为6.68m,煤层间距一般为29.26m;下邻10-1煤层,煤厚一般为0.37m,不可采,煤层间距一般为13.04m。该工作面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度为3.28m,岩性为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泥质胶结,硬度一般为4;老顶为灰白色粗砂岩,厚度为12.3m,岩性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松散,硬度为5;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含炭质泥岩,泥质胶结,厚度为1.43m,硬度一般为4。

2 工作面及转角处情况

2.1 工作面情况

北二902工作面斜长200m,煤层倾角3~11°,平均煤厚4.23m。运顺标高-596m,回顺标高-560m,两顺落差36m,工作面安装118组ZY10000/27/56型液压支架,使用MG750*1800WD型采煤机落煤,SGZ1000/2×855型刮板输送机运煤。

2.2 转角处情况

北二902工作面由于地质原因,运顺采止线距边切103m,回顺采止线距边切140m(见图1),这样回顺要有大量煤炭只能作为煤柱保留不能采出。为能更多的利用煤炭资源,尽可能地多出效益,工作面在尾采时采取转角开采技术。

3 转角回采工艺设计

3.1 转角准备工作

工作面推进到距运顺采止线46.6m,距回顺采止线88.4m时,开始调前角,增加伪斜角度,加大运顺超前量,运顺推进24m,回顺推进7.2m,此时运顺超前回顺19米。根据两顺落差,工作面正常回采时运顺超前回顺一般控制在7~10m,当运输机超前量超过稳定值时,随运顺超前量不断加大,运输机与运顺夹角逐渐增大,运输机及液压支架开始向机尾窜动,为转角做准备工作。

3.2 转角方案

当运顺推进距采止线22.6m,回顺距采止线81.2m时,以运输机机头为中心,开始旋转(如图2),转角回采运顺推进5.6m,回顺推进64m,工作面旋转11°。两顺距采止线17m时转角结束,工作面开始铺网,机头、机尾平行进尺。

a=tan-1(多推米数/200米)

=11°

4 影响转角回采因素

4.1 运输机向机头窜动,造成出货困难

工作面转角结束,回顺超前运顺40m,造成运输机与运顺形成11°夹角(如图3),铺网、劈帮工作面平行推进17m,共推运输机19遍。每推一遍运输机,运输机就会向机头窜动一定的距离,经计算每遍移动0.154m,19遍共移动2.9m,运输机下窜,造成机头过长出货困难,原有巷道宽度无法满足生产。

L=0.8×sinα×19

=2.9

4.2 工作面延长,机尾割不透、缺支护

转角导致工作面延长后,机尾缩短,造成机尾割不透,后三角点缺支架,顶板无支护,经计算机尾液压支架距回顺硬帮间距8.5m。

L=L1+L2+L3=4+2.9+1.6=8.5m

L1:工作面增加长度4m

L2:输送机总窜量2.9m

L3:工作面与两顺垂直时机尾液压支架距回顺硬帮距离1.6m。

4.3 顶板破碎,片帮严重

旋转中心附近无推进度或推进度很小,但为了液压支架调向,必须原地反复升降液压支架支撑顶板,很容易使旋转中心附近的顶板破碎、垮落,片帮超宽造成空顶。

4.4 调架困难,易造成挤架、倒架事故

液压支架受自重、坡度的影响,旋转过慢,人工调架难以跟上工作面旋转,会出现挤架、倒架现象,很难调整。

5 解决方案及采场管理

5.1 准备运输机窜量空间

5.1.1 转角回采前调前角增加伪斜比例,达到运输机及液压支架向机尾窜动的目的,给转角回采预留运输机前窜空间。

5.1.2 提前采取运顺开软帮措施来增加输送机窜量空间,经过计算运顺软帮开帮长度为15米,宽度为1米,开帮位置在旋转中心外侧5米处。

5.1.3 增加伪斜比例回采过程中,在运输机机头侧加两块375mm短板。转角开始前,保证运输机机头缩至最短,采煤机刚能割透即可。

运输机向机尾总窜量=运顺软帮开帮量+运输机向后正常最大窜量+机头侧两块短板量

=1+1.2+0.75=2.95米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保证了运输机向机尾总窜量为2.95米,等于在运顺给运输机留有2.95米下窜空间,满足了铺网、劈帮回采时运输机的下窜量,实现了运输机与转载机正常搭接,保证了出货顺畅。

5.2 运输机控制

5.2.1 为减缓转角回采时运输机前窜量,在回采工艺上采用双向割煤单向推溜方式。采煤机向机尾割煤时移架推溜,向机头割煤时只移架不推溜,待机头煤帮割透后,采煤机扫货向后牵引,推机头后采煤机沿弯曲段斜切进入煤壁将机头煤帮割透,机身后运输机顺弯曲段向后推溜。

5.2.2 运输机下窜造成出货困难时,逐渐将机头两块375mm运输机短板掐掉。

5.2.3 调整液压支架形成一定扭矩,使液压支架与运输机成锐角,在推运输机时阻止运输机前窜量。

5.3 液压支架调整

5.3.1 转角开始前将支架顶梁与尾梁侧护帮缸分阀控制,便于在移架过程中调整支架。

5.3.2 回采过程中采取单向移架方式,即由机尾向机头进行,保证调架的最大量。

5.4 顶板控制

5.4.1 采用8:1调长角回采工艺,使旋转中心有一定的推进度,以便在推进中调整处于不正常的支架,保持旋转中心附近顶板的完整性。

5.4.2 旋转中心出现煤壁片帮,当架前空顶超200mm,打一排顶锚杆,间距0.8~1.0m,锚杆规格Φ22×2200mm,顶板下沉压力增大时,补打一排锚索,间距1.5m,锚索规格Φ22×5300mm,片帮超宽打1~2排帮锚杆,帮锚杆位置在底板向上1.5~2.0m区域,采用塑脂锚杆,规格Φ22×2200mm。

5.4.3 机尾三角点顶板管理

(1)在回顺旋转区域提请补打Φ28.6×5300mm锚索,加强顶板支护强度。(2)根据旋转角度,计算出加液压支架位置,提前在回顺进行组装,待工作面推进到位后,及时加液压支架,累计加液压支架3组。(3)机尾架穿工字钢梁,在机尾架前顶板下吊工字钢梁,移架后保证钢梁一端搭在液压支架顶梁上,另一端打单体腿,当机尾架与回顺硬帮间距超2m时,在棚梁下挂一排铰接。(4)将替棚支架靠拢并滞后2~3步,减小机尾三角点空顶面积。

5.4.4 加强设备检修,保证各系统及生产环节的畅通,杜绝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快工作面推度,保证顶板完整。

5.4.5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使工作面始终保持“三直、两平”,保证液压支架支护状态,并使达到初撑力,杜绝了各类顶板事故发生。

6 取得成果

(1)仅用9天时间完成转角回采,增产煤炭量25080吨(采高按3.8m计算),增加了经济效益。(2)解决了矿井产量问题,同时给矿井在布置不规则工作面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者简介:巩红林(1976-),男,甘肃甘谷人,采煤工程师,现铁煤能源公司大兴煤矿生产科从事采煤技术工作。endprint

摘 要:通过对工作面转角现场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工作面调斜、巷道扩修、顶板控制、设备管理等一系列过转角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实现了综采工作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安全快速过11°转角。实践证明,此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生产接替,且解决了矿井产量问题,增加了经济效益,为矿井在布置不规则工作面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转角回采;运输机防窜;防倒、防挤;超前量

1 概述

大兴煤矿北二902工作面位于-600m水平,北二采区9煤层,工作面东侧为未采动区;南侧为采区保护煤柱;西侧为北二903采空区(该面于2010年3月份回采完毕);北侧为F15号井田边界断层,与大隆井田相邻。工作面上邻7-2煤层,已回采完毕,煤厚一般为6.68m,煤层间距一般为29.26m;下邻10-1煤层,煤厚一般为0.37m,不可采,煤层间距一般为13.04m。该工作面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度为3.28m,岩性为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泥质胶结,硬度一般为4;老顶为灰白色粗砂岩,厚度为12.3m,岩性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松散,硬度为5;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含炭质泥岩,泥质胶结,厚度为1.43m,硬度一般为4。

2 工作面及转角处情况

2.1 工作面情况

北二902工作面斜长200m,煤层倾角3~11°,平均煤厚4.23m。运顺标高-596m,回顺标高-560m,两顺落差36m,工作面安装118组ZY10000/27/56型液压支架,使用MG750*1800WD型采煤机落煤,SGZ1000/2×855型刮板输送机运煤。

2.2 转角处情况

北二902工作面由于地质原因,运顺采止线距边切103m,回顺采止线距边切140m(见图1),这样回顺要有大量煤炭只能作为煤柱保留不能采出。为能更多的利用煤炭资源,尽可能地多出效益,工作面在尾采时采取转角开采技术。

3 转角回采工艺设计

3.1 转角准备工作

工作面推进到距运顺采止线46.6m,距回顺采止线88.4m时,开始调前角,增加伪斜角度,加大运顺超前量,运顺推进24m,回顺推进7.2m,此时运顺超前回顺19米。根据两顺落差,工作面正常回采时运顺超前回顺一般控制在7~10m,当运输机超前量超过稳定值时,随运顺超前量不断加大,运输机与运顺夹角逐渐增大,运输机及液压支架开始向机尾窜动,为转角做准备工作。

3.2 转角方案

当运顺推进距采止线22.6m,回顺距采止线81.2m时,以运输机机头为中心,开始旋转(如图2),转角回采运顺推进5.6m,回顺推进64m,工作面旋转11°。两顺距采止线17m时转角结束,工作面开始铺网,机头、机尾平行进尺。

a=tan-1(多推米数/200米)

=11°

4 影响转角回采因素

4.1 运输机向机头窜动,造成出货困难

工作面转角结束,回顺超前运顺40m,造成运输机与运顺形成11°夹角(如图3),铺网、劈帮工作面平行推进17m,共推运输机19遍。每推一遍运输机,运输机就会向机头窜动一定的距离,经计算每遍移动0.154m,19遍共移动2.9m,运输机下窜,造成机头过长出货困难,原有巷道宽度无法满足生产。

L=0.8×sinα×19

=2.9

4.2 工作面延长,机尾割不透、缺支护

转角导致工作面延长后,机尾缩短,造成机尾割不透,后三角点缺支架,顶板无支护,经计算机尾液压支架距回顺硬帮间距8.5m。

L=L1+L2+L3=4+2.9+1.6=8.5m

L1:工作面增加长度4m

L2:输送机总窜量2.9m

L3:工作面与两顺垂直时机尾液压支架距回顺硬帮距离1.6m。

4.3 顶板破碎,片帮严重

旋转中心附近无推进度或推进度很小,但为了液压支架调向,必须原地反复升降液压支架支撑顶板,很容易使旋转中心附近的顶板破碎、垮落,片帮超宽造成空顶。

4.4 调架困难,易造成挤架、倒架事故

液压支架受自重、坡度的影响,旋转过慢,人工调架难以跟上工作面旋转,会出现挤架、倒架现象,很难调整。

5 解决方案及采场管理

5.1 准备运输机窜量空间

5.1.1 转角回采前调前角增加伪斜比例,达到运输机及液压支架向机尾窜动的目的,给转角回采预留运输机前窜空间。

5.1.2 提前采取运顺开软帮措施来增加输送机窜量空间,经过计算运顺软帮开帮长度为15米,宽度为1米,开帮位置在旋转中心外侧5米处。

5.1.3 增加伪斜比例回采过程中,在运输机机头侧加两块375mm短板。转角开始前,保证运输机机头缩至最短,采煤机刚能割透即可。

运输机向机尾总窜量=运顺软帮开帮量+运输机向后正常最大窜量+机头侧两块短板量

=1+1.2+0.75=2.95米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保证了运输机向机尾总窜量为2.95米,等于在运顺给运输机留有2.95米下窜空间,满足了铺网、劈帮回采时运输机的下窜量,实现了运输机与转载机正常搭接,保证了出货顺畅。

5.2 运输机控制

5.2.1 为减缓转角回采时运输机前窜量,在回采工艺上采用双向割煤单向推溜方式。采煤机向机尾割煤时移架推溜,向机头割煤时只移架不推溜,待机头煤帮割透后,采煤机扫货向后牵引,推机头后采煤机沿弯曲段斜切进入煤壁将机头煤帮割透,机身后运输机顺弯曲段向后推溜。

5.2.2 运输机下窜造成出货困难时,逐渐将机头两块375mm运输机短板掐掉。

5.2.3 调整液压支架形成一定扭矩,使液压支架与运输机成锐角,在推运输机时阻止运输机前窜量。

5.3 液压支架调整

5.3.1 转角开始前将支架顶梁与尾梁侧护帮缸分阀控制,便于在移架过程中调整支架。

5.3.2 回采过程中采取单向移架方式,即由机尾向机头进行,保证调架的最大量。

5.4 顶板控制

5.4.1 采用8:1调长角回采工艺,使旋转中心有一定的推进度,以便在推进中调整处于不正常的支架,保持旋转中心附近顶板的完整性。

5.4.2 旋转中心出现煤壁片帮,当架前空顶超200mm,打一排顶锚杆,间距0.8~1.0m,锚杆规格Φ22×2200mm,顶板下沉压力增大时,补打一排锚索,间距1.5m,锚索规格Φ22×5300mm,片帮超宽打1~2排帮锚杆,帮锚杆位置在底板向上1.5~2.0m区域,采用塑脂锚杆,规格Φ22×2200mm。

5.4.3 机尾三角点顶板管理

(1)在回顺旋转区域提请补打Φ28.6×5300mm锚索,加强顶板支护强度。(2)根据旋转角度,计算出加液压支架位置,提前在回顺进行组装,待工作面推进到位后,及时加液压支架,累计加液压支架3组。(3)机尾架穿工字钢梁,在机尾架前顶板下吊工字钢梁,移架后保证钢梁一端搭在液压支架顶梁上,另一端打单体腿,当机尾架与回顺硬帮间距超2m时,在棚梁下挂一排铰接。(4)将替棚支架靠拢并滞后2~3步,减小机尾三角点空顶面积。

5.4.4 加强设备检修,保证各系统及生产环节的畅通,杜绝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快工作面推度,保证顶板完整。

5.4.5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使工作面始终保持“三直、两平”,保证液压支架支护状态,并使达到初撑力,杜绝了各类顶板事故发生。

6 取得成果

(1)仅用9天时间完成转角回采,增产煤炭量25080吨(采高按3.8m计算),增加了经济效益。(2)解决了矿井产量问题,同时给矿井在布置不规则工作面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者简介:巩红林(1976-),男,甘肃甘谷人,采煤工程师,现铁煤能源公司大兴煤矿生产科从事采煤技术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