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政治课堂中的渗透

2014-12-13 14:33汪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教师

汪毅

为了贯彻国家素质教育方针,开放性成为当前政治试题及评分标准鲜明的特征。这种以开放性为特征的试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我们的教学一直以来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被看成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主动性,更无创造性。因此,在向素质教育迈进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现在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如何使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

1.教师的观念要创新

很明显,传统教育存在着弊病。我国教育必须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现代化教育转化,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去学习,因此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中走出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自由愉快地学习。

2.教师要注重自身知识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总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在讲解“经济全球化”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辩论主题是: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双方根据已知历史与现实的材料进行对比论证,最终归纳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利弊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态度。学生在这种自由讨论、激烈争辩的气氛中,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学到了知识。

二、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列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列举一些事实或历史事件加深对教材中的理论或观点的理解,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求同性。列举的最大意义在于反映学生对某一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2.比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似、相近和相同的知识进行比较,这是克服混淆最有效的方法。但比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克服混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品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比较方法主要有:比主体、比内容、比地位、比属性、比特点、比时间、比作用、比概念等。在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能力的培养。

3.替代。当前的政治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已知的概念或理论替代未知的材料或论题,并根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有效和准确地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替代是人的思维的一种重要品质。实践证明,许多科学发现、发明都与这一品质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学生替代思维品质的培养,无疑是教学与时俱进的体现。

三、结合情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某个情境进行假设,通过假设来促进思考,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能动性。例如笔者在讲解“商品”时,不是直接提问“什么是商品”,而是采取迂回式提问:①一提到商品,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笔挺的西服,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又将到哪里去?②大自然中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③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④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因笔者所提的这些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发人深省,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从形象到抽象。情境探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从而扎根社会生活实际,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课脱离实际生活,空洞说教的弊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主人公巧设在问题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目前,新课程的春风正吹拂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青年教师,一定会有“生逢佳时”“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庆幸,更应该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为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教师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护患情境会话